如果味精和雞精這兩種調味品同時出現,想必大部分人都會立刻選雞精。因為在雞精宣傳廣告和包裝上,都大量強調了雞肉的存在,所以許多人看來,雞精就是從雞肉中熬煮提煉出來的。
而味精這種結晶狀、透明的顆粒樣物質,肯定就是完全的化學産品。既然是化學産品,就肯定是對人體有害的。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沒錯,雞精廣告做的的确是非常到位,它成功的誤導了大家,實際上它和味精本身的功能并沒有什麼區别!
味精的起源其實并非中國,而是來自1908年的日本,專家在對海帶進行研究時,提取出了一種名為谷氨酸鈉的特殊物質,它原本屬于谷氨酸中的鈉鹽。
而之所以海産品會有鮮味,其實就是來自遊離狀态的谷氨酸。它不僅廣泛存在于食物中,同時人體内部也有谷氨酸存在,它是機體細胞代謝不能缺少的化合物之一。
即便是我們不從任何食物中獲取這種物質,身體也會自動産生谷氨酸。到了現在,大家市面上購買到的味精,基本都是以大米、小麥等谷物作為原料加工而成的提取物質,并非是大家想象一般的化學合成物;
雞精和味精的唯一區别隻有一種,它其實是複合調味品,但其主要成分依舊是谷氨酸鈉。隻不過是在這一基礎上,它又添加了其他的物質,比如食鹽、核苷酸、白砂糖、雞肉粉、糊精以及香辛料等等。
而之所以雞精有淡淡的雞肉味道,其實就來自與核苷酸這種化學物質,雞肉粉含量少的可憐,所以它才被取名為了雞精,但其本質和雞肉并沒有多大的關聯。
也正是因為雞精中存在其他添加物,所以它和味精的顔色有明顯區别,呈現出了類似于雞湯的濃黃色。
其實,用最通俗易懂的話來說,雞精和味精沒有任何區别,雞精隻不過是進行了二次加工、添加其他物質的味精而已。而且,雞精看似添加了更多的物質,但從本質上來說,這兩者都不過隻是調味品,通過調味品來獲取營養,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那麼問題來了,雞精和味精,對人體是否有害呢?
其實無論是在雞精的包裝上,還是味精包裝上,都寫有建議大家出鍋前放置的字眼。這些字往往會讓部分人将其和味精緻癌的傳言聯系在一起,認為谷氨酸鈉加熱超過了120℃以上,會産生所謂的緻癌物焦谷氨酸鈉,繼而增加癌變的可能性。
但事實上,焦谷氨酸鈉并不是緻癌物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臨床研究與調查能指出它與癌症有關聯。隻不過是味精或雞精被加熱産生焦谷氨酸鈉這種物質後,會失去原有的提鮮作用,讓其的添加失去意義而已,所以才會建議大家在出鍋前放置味精或雞精。
總而言之,無論是雞精或味精哪一種,對人體本身都沒有傷害,更不具備緻癌的可能性。
但是,這并不代表大家可以大量添加,因為它們都含有一定的鈉,在放鹽的基礎上加入味精,往往會增加食物的含鈉量,長期大量攝入可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所以,科學建議大家做菜時盡量保持食物原滋原味,減少各種調味品的添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