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冰美式,弘丹寫作學院連續3年會員,是一個努力向前,收獲成長的寶媽
你是否經曆過人生的破碎時刻,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光。就像摸着石頭過河,感到深深的無助。
你是否心情好時鬥志昂揚,低落時做任何事都沒有興趣,不再規劃目标,不再學習,開始躺平。
如果你想要改變,卻又不知道方向在哪裡,那我推薦去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跟着蛤蟆先生咨詢心理醫生的腳步,進行一次自我心理療愈。
正如書中所說:“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
本書作者羅伯特·戴博德(Robert de Board),畢業于劍橋大學賽爾文學院,曾任教于英國亨利商學院,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實踐者。本書是他最著名、最暢銷的一本大衆心理學著作。
為了讓普通讀者也能了解心理學的奧秘,明白心理咨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羅伯特·戴博德撰寫了這本書,讓經典童話《柳林風聲》的動物主角們再次登上舞台,演繹一個心理咨詢療程的标準模闆。
鼹鼠偶然拜訪蛤蟆先生的時候,被眼前的蛤蟆先生驚呆了:沾滿油漬的毛衣,松松垮垮的睡褲......
鼹鼠心想:天哪,這哪是我認識的蛤蟆先生?要知道他是穿着最時髦的動物,時刻關注自己的形象,可是現在,他不再關心自己的形象,變成一個邋遢大王。
于是,他與河鼠商量,開啟拯救蛤蟆先生的計劃。
Part 1 直面痛苦,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第一次咨詢時,蛤蟆先生是抗拒的,他覺得咨詢是因為朋友的推薦,不想讓朋友擔憂,甚至他覺得這是毫無意義的事情,他覺得在浪費時間。
而蒼鹭醫生卻告訴他:“心理咨詢向來是一個自發的過程,當你是為自己而不是為取悅朋友們才想咨詢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合作。”
蛤蟆先生意識到,他必須自己負責,他需要主動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直面痛苦,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我們從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就要面對人生各種挑戰:嬰兒時學走路的跌跌撞撞,讀書時與數學做鬥争的煩惱,工作時的職場競争壓力,或是結婚後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
不斷從跌倒中爬起,我們才能學會走路;努力學習解題思路,我們才能攻克數學; 提升專業技能,我們才能給自己創造更大價值;在家庭重擔下鍛煉自己的勇氣和耐力,合理規劃時間,才能乘風破浪。
因此,當我們深陷情緒的深淵,唯有直面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Part 2 成長的本質是打破依賴
“今天你感覺怎麼樣?”
這是蒼鹭醫生在第二次咨詢時問的第一個問題,蛤蟆先生很詫異,因為他從未關注過自己的内心,也沒人關心。
“我感覺自己好像沒什麼價值,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哭了。我和蛤蟆先生有着相似的成長經曆,我出生在嚴父嚴母的家庭,即使現在我已是孩子媽媽,也還是不肯放手。
他們一直采用“否定激勵”的教育方式,這讓我看不到自己的優點,也時常懷疑自己。
蛤蟆先生開始回顧那些不快樂的往事,每一件事都會讓他回想起童年被狠狠責罵後的感受,讓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個被批評的狀态,又找到當時心裡悲傷的感覺。
所以,當一些類似的情景發生,蛤蟆先生會用憤怒來反抗,因為他很想逃離那種感覺,我也如此,平時看着是個好脾氣的人,可觸摸到某一個痛點,就會爆發。
蒼鹭醫生把這種現象稱為“兒童自我狀态”,指他的行為和感受都像一個孩子,這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樣。”
快樂、深情、憤怒、悲傷、恐懼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情感,當我們出現其中任意一種情緒時,我們就進入到“兒童自我狀态。”
我們在任何時候,有着其中的情緒,我們的感受、行為和小時候的自己如出一轍。
兒時受到的創傷是影響深遠的,我們成年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就會進入負面的兒童狀态,這讓我們無所适從,憤怒就是因為不安。
但是我們在嬰兒時期就已經學會了如何與父母相處,當我們想獲得關注時會用哭鬧的方式來吸引注意力,學生時代為了看動畫片會早早完成作業。
這些都是我們用來應對的方法,所以,我們成年以後,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也必須找到應對的辦法。
“你沒辦法逃離,所以隻能忍受這個狀況,同時學習如何盡你所能地去應對。”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逃離原生家庭,在挑剔型的家庭裡,我們一邊學習如何在這份壓力中生存,一邊摸索什麼行為是可以取悅父母。
歸根到底,這些都可以理解為“順從行為”,但順從也意味着依賴,對父母的依賴,使得我們在兒時用順從來獲取需要的東西。
但是,成長的本質是要減少并最終打破這樣的依賴關系,這樣才能成為獨立自主的人。
Part 3 成為理想中的自己,需要打破固有的觀念,擁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
當我們的獨立意識開始崛起,我們會想跳出順從行為,但又因為我們還不足夠強大,隻能用憤怒來表達我們内心的想法。而這種發洩,也會給我們的人際關系造成傷害,也會讓我們在冷靜之後深深自責,随後懲罰自己。
我們就這樣進入到“父母狀态,”不允許自己犯錯或失誤,哪怕這件事其實不是自己的責任,也一定會歸根于自己。
我們用父母挑剔的方式來看待自己,責怪自己,“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自己更嚴苛。”
突然心疼蛤蟆先生,“幸運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究竟是怎樣的童年,才會對自己如此苛刻。但是,如果想改變現狀,我們必須先改變自己。
“能幫到你的人隻有你自己,可以給自己發問,你能對自己好一點嗎?能開始愛自己嗎?”
帶着這幾個問題,蛤蟆先生開始客觀地檢視自己,理解自己,他的情緒慢慢平複下來,我也跟着一起梳理自己的情緒。
這時候的他,沒有兒童狀态時的幼稚,也沒有父母狀态時的挑剔,反而更像一個成年人,而且是一個獨立、成熟、穩定的成年人。蒼鹭醫生告訴他,這就是“成人狀态”。
發生分歧時,傾聽别人意見是我們很難做到的事情,我們幾乎會在第一時間反駁,然而當學會傾聽,才能更好地了解别人。
同樣的,如果我們想了解自己,首先要回顧我們的人生,尤其那些痛苦的往事,用客觀的眼光,重新審視我們的人生。慢慢地,我們就不再苛責自己,而是學會反思,并且接納自己。
帶着這樣的改變,蛤蟆先生的心情逐漸變好,事情也出現轉機,他開始充滿期待地規劃未來,迎來新生。
寫在最後
我們每個人都會陷入蛤蟆先生的困境,可以把我們從深淵拉出來的隻有我們自己。這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我們獨自找尋方向,跌跌撞撞。
我們可能會經曆無數個無眠甚至痛哭的夜晚,但我也相信,隻要我們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保持内心的那份熱愛,勇往直前,就一定能重獲新生,散發屬于自己的光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