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19世紀50年代為叙述重點,以期間發生的各類重大事件為叙述主體,其間以詳實的考據和曆史文獻資料為依據,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全球視野的黃金時代的畫卷。各類重大曆史事件及曆史人物依次登場,從英國到美國,從法國到俄羅斯,從非洲到亞洲,作者以點帶面,将同一事件中涉及的各方面都進行描述,客觀全面的展示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
本書能讓讀者以全球化的眼光重新審視19世紀50年代這個黃金時代,進一步了解各個事件發展的前因後果,也能使讀者了解技術發展對人類進步産生的雙面影響,對于讀者思考當今全球化發展以及技術進步所帶來的便利和問題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這本書不是我們通常習慣的縱向曆史叙述,作者給出了一個全球曆史的橫截面,這種橫向的比較和串聯,能夠更容易地讓讀者切身感受到彼時的“當下",正如我們現在每天在電視中看到同一時段的來自全球各地的新聞動态一樣。
作者的叙述從萬國博覽會開始,牽一發而轟轟烈烈動全身,展示了這場深刻全球變革的發端,雖然這十多年在漫長的人類社會演進中似乎轉瞬即逝,但在作者看來,這個截面是無數個影響人類曆史進程的節點中值得濃墨重彩去描繪的那個,在這個節點中,經濟的持續擴張、“奇迹般的現代通信”和“現象級的”交通速度,對現代社會的産生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
造就19世紀50年代英國黃金時代的幾個因素:
一是全球貿易。英國取消了《谷物法》等貿易壁壘,一方面解放了農業勞動力,大量勞動力集中在工業部門,機器和發明的大量湧現。另一方面,美國等地的糧食、棉花等原料大量進入英國,價格大幅下降,降低了英國工業品成本,提高了工人消費能力,而且進口産品都用英鎊結算,反過來促進了各國購買英國工業品。
二是巨量黃金的而發現促成史無前例的大移民。澳洲、美國西部大規模開發建設。亞洲被引入全球貿易,新的貿易線路形成,全球市場極大開拓。
三是克裡米亞戰争的全球影響進一步刺激了繁榮。
四是交通的極大改善。跨洋電報電纜成為現實。美國橫貫鐵路、日本開放、印度橫貫鐵路、蘇伊士運河開通大大縮減了環球航行的時間。
後黃金時代:
1.《物種起源》發表促進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廣泛傳播,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盛行,催生了兩次世界大戰。
2.全球新聞的快速傳播,引發人們觀念的轉變,各國政策必須取悅報紙。
3.浪漫民族主義,國家行動主義盛行,受夠了讨論和妥協,隻有自我犧牲才能改變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