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變其情豈可蓋兮,孰虛僞之可長?
中華文明上千年,在整個地上文明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文學層面上,華夏所留存下來的瑰寶是任何其他地區都無法比拟的。比如唐詩宋詞、再比如文言文白話文等等,每時每刻都散發着引人矚目的光芒。在品史君看來,書就是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一點都不假。
如今的人們除了談論寫作手法之外,說得最多的應該就是文學家了。在散文方面,餘秋雨絕對是一等一的存在。九十年代初,《文化苦旅》橫空出世,很快在國内引起了熱議。白先勇、金庸、賈平凹等名家,相繼給了餘秋雨散文極高的評價,文學地位也瞬間提升。
随着時代的發展,互聯網上充滿了對餘秋雨的質疑,甚至還有謾罵。不僅如此,一針見血的評論人梁宏達還公開表示:餘秋雨本人極度虛僞。這也不禁讓品史君疑惑:梁宏達老師指的“虛僞”是什麼?是他的個人生活問題還是沒有文人的骨氣?餘秋雨老師難道就此跌落神壇?
散文大家餘秋雨
對于“餘秋雨”這個名字,諸位都不陌生。但絕大多數人也都僅僅停留在聽說過,對這個人并不了解。作為當代著名的散文家,他對文學界的貢獻不可估量。因為戰亂等客觀環境的束縛,散文長期處于消沉的狀态,因為他的努力,在九十年代散文才可以重新“複活”。
對于餘秋雨的文學作品,品史君一直有這樣一種觀念:突然的内容絕對不是空洞的存在,也不會說像某些文學家一樣,沒有任何曆史依據去對一件事情進行評價。他會通過捕捉曆史人物的細節,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等等。當然這也僅僅是品史君的個人見解。
因為紅得大紫,餘秋雨被邀請擔任上海戲劇學院的院長。特殊的身份并沒有讓餘秋雨停下前進的腳步,反而将戲劇沖突引入散文創作中,令散文具有與小說相同的跌宕起伏。從此,散文也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反複創新之下,散文創作也形成了新模式,自己也走上神壇。
醜聞事件的頻發
雖然餘秋雨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很高,但自己也是人,先後多次卷入了紛争中,首當其沖的就是2008年的“詐捐門”。當時汶川地震發生後,國内許多大咖也紛紛獻上了愛心,餘秋雨也不例外。在社交媒體上聲稱:自己向災區捐款二十萬元,可很快引起了一位編輯的質疑。
在這位編輯的種種證據下,網友們對餘秋雨開始了聲讨,很快後者也做出了回應:本人沒走其他渠道,捐建了三座圖書館。這不就是在間接宣布沒有捐款嗎?難道僅僅是為了博得網友們的感謝?易中天更是對其進行了炮轟:“把老百姓當傻瓜,自己才是天下第一大傻瓜”。
在文學方面有這樣一個潛規則:不可以為自己歌功頌德,可餘秋雨不僅為自己歌功頌德,而且還在玩虛假,這般小人的“行徑”,很快引起了整個“文人圈”的反感。如此壞的名聲傳了出去,自然也隻能走下“神壇”。但一切并沒有就此結束,梁宏達也對其進行了公開指責。
梁宏達對其指責
就梁宏達個人看來,一個長期研究曆史文化的人,竟然可以以文人自居,這是何等的行為?一方面在這歌頌曆史上的高尚文人,另一方面又在這做出這般無恥之舉,必然是“虛僞”的存在。這樣的說法也不無道理,一場鬧劇也就此“翻車”,餘秋雨才是觀衆面前的那個“小醜”。
如果真要品史君來說的話,我認為這恰恰是餘秋雨的“戰略思維”。因為這一“詐捐門”和網友們的質疑,餘秋雨真的“翻車”了嗎?據有關數據統計,他的文學作品和視頻公開課還在互聯網上大賣。許多人也都有一個觀點:雖然個人道德有問題,但并不影響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
那這些負面的新聞,豈不是在給餘秋雨增加這樣的“存在感”?同時這些新聞也會随着時間的流逝,慢慢地淡出當紅媒體的視線。我們話說回來,各種“封神之作”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對餘秋雨本人來講,是好是壞?是你又會如何去做?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對文化感興趣,不妨為我留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