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内需與擴大内需?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經濟增長壓力加大在這種背景下,擴大内需成為社會各界寄予厚望的重要政策工具從國内外宏觀調控經驗分析,倘若擴大内需思路不當,即使相關政策短期内促進了經濟增長,最終這些政策仍會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負面沖擊因此,準确認識内需的含義并采取合适思路來擴大内需将是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滿足内需與擴大内需?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經濟增長壓力加大。在這種背景下,擴大内需成為社會各界寄予厚望的重要政策工具。從國内外宏觀調控經驗分析,倘若擴大内需思路不當,即使相關政策短期内促進了經濟增長,最終這些政策仍會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負面沖擊。因此,準确認識内需的含義并采取合适思路來擴大内需将是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
擴大内需指的是擴大内部需求。從經濟體系循環角度看,凡是能夠産生貨币交換的市場交易都可以稱之為需求,擴大内部需求就是增加交易的種類、頻率和規模。這裡必須強調的是,需求與需要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人人都有需要,卻未必人人都有需求,需求指的是具備支付能力的需要。擴大内需的正确思路要落腳于需求而非需要。這是因為即使通過滿足需要的思路短期内促進了經濟增長,當刺激政策消失後,由于缺乏可持續的收入來源支撐,由滿足不具有實際支付能力的需要所帶來的虛假增長也會随之消失,最終使得經濟發展重陷困難。因此,擴大内需戰略必須以有效需求為抓手。
第一,擴大内需須避免當前有效需求的大幅度萎縮。疫情對出口和消費的沖擊最終會波及收入端并嚴重影響有效需求。因此,避免當前有效需求的大幅度萎縮是擴大内需的首要工作,也是決定擴大内需戰略成效的關鍵。一方面,應該“以新補舊”,通過加大新基建的投資力度來重構傳統生産模式,優化要素配置,釋放新的發展動能和需求,彌補因疫情防控而受到沖擊的投資需求部分。另一方面,也應該“以增補減”,針對廣大居民收入因受疫情影響而減少的部分,短期内可采取諸如部分補貼、發放消費券等手段予以對沖,降低疫情通過收入渠道對消費需求的沖擊程度。
第二,擴大内需應将需要盡可能地轉變為有效需求。盡可能地将廣大居民的需要轉變為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擴大内需的根本思路,也是主要工作。順利完成這一轉變過程的關鍵動力就是可持續地提高居民收入。首先,有機結合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有序引導各種要素向農村地區集聚,不斷提升農村地區的産業化和利潤率水平,增加農民收入,釋放有效需求。其次,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穩步推動新型城鎮化戰略,完善城市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釋放城市居民的有效需求。最後,加快制定實施中等收入群體收入倍增計劃和推動減稅降負工作有序進行,優化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保證收入分配份額向勞動力報酬傾斜。同時,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降低企業主體的經濟負擔,釋放整個經濟體系的有效需求。
第三,擴大内需要求國内供給能滿足國内有效需求。除了增加有效需求外,增強我國供給體系滿足自身有效需求的能力也是擴大内需戰略的重要内容。近年來,随着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我國供給體系間的錯配現象越發嚴重,大量的有效需求無法被國内生産體系所滿足,隻能依靠國外生産體系。僅以母嬰市場為例,2019年,我國母嬰市場銷售規模已經超過3萬億元,其中,絕大部分占據類似于奶粉、洗護等細分母嬰市場優勢地位的産品都是國外品牌。因此,擴大内需不僅應關注由需要轉變而來的需求增量,也要重視過去有效需求的存量。應有針對性地梳理國内各種市場尤其是産品技術門檻較低市場的供需匹配結構,鼓勵各地方區域制定增強相關産業競争力和市場份額的發展規劃,增強自身供給體系滿足自身有效需求的能力。
由上可知,合适的擴大内需思路絕不是刺激經濟增長的短期策略,而應是既能實現藏富于民和共同富裕目标,又能不斷倒逼經濟生産體系優化升級、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長期戰略。 (蔡之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