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關懷才不遇的經典古詩

有關懷才不遇的經典古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04:52:12

寫在前面:

生于陳朝,卒于初唐,隋朝大業末年曾任監察禦史,李淵稱帝後拜内史舍人,曆經三朝,去世時年僅四十六歲。

他就是出身世家的孔紹安,孔子的三十三代孫,父親孔奂是陳朝的吏部尚書,表兄是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虞世南。

少年早成,通經博史,尤其以文詞知名,陳朝覆亡後,年僅13歲的孔紹安徒居京兆鄂縣,閉門苦讀,其才華深得虞世南賞識。

和其出身相比,最令人稱道的還是他的才華,有文集五十卷傳世,《侍宴詠石榴》是他的成名作,其“隻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之句久被時人傳誦。

也許,就是因為人生起點之高,入唐後,他才有懷才不遇不被重視的失落之感,這首《侍宴詠石榴》就是作于彼時,是一首令人感慨的小詩。

有關懷才不遇的經典古詩(一首感歎懷才不遇的小詩)1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臣。

隻為來時晚,花開不及春。 ——唐 孔紹安《侍宴詠石榴》

簡譯

可憐庭院中的石榴樹,跟随着張骞,被從西域移植到了中原。

隻是因為到達的時間較晚,所以失去了在春天裡綻放的機會。

有關懷才不遇的經典古詩(一首感歎懷才不遇的小詩)2

賞析:

在唐高祖李淵為群臣舉行的宴會上,因見與自己經曆相同的夏侯端在側,孔紹安心有所觸,遂即興發揮,寫下這首借物抒懷之作。

前兩句是對石榴移根異地的憐惜,據晉代張華在《博物志》中的記載,石榴是張骞出使西域時從塗林安國帶回的,故又稱其為安石榴。

此詩中孔紹安以石榴自比,言外之意就是自己在隋朝時曾得重用,但投奔李淵後卻才不得用,有被冷落的之嫌。

後兩句直抒胸臆,意思是隻因為自己比夏侯端歸順的晚,就難得重用,表達對李淵的不滿之意,同時也是對自己才能的自信和肯定。

有關懷才不遇的經典古詩(一首感歎懷才不遇的小詩)3

說到這裡,就不得說一說夏侯端,和孔紹安一樣,其也是出身世宦之家,曆經三朝,祖父是梁朝尚書左仆射。

隋朝時,夏侯端任大理司直,與李淵同朝為官,李淵河東讨賊時,夏侯端為其副将,而後一生追随。

李淵起義後,夏侯端毛遂自薦擔任河南道招慰使,招降關東各州,九死一生,艱辛曆盡,為大唐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新唐書》将其列為“忠義”之首。

孔紹安詩中的憤懑和不平,皆是因為自己的官職比夏侯端低,彼時夏侯端任秘書監,官至三品,而其自己的内史舍人不過五品而已。

雖然都是出身世家,可史書對孔紹安并未有過多的記載,夏侯端輔佐李淵時,他還在隋朝觀望,相比于夏侯端對李唐王朝的付出,他并未有實質性的貢獻。

但是,因為自身起點高,且自恃滿腹才華,所以才對自己的五品官職有微詞,此詩既是對李淵的抱怨和不滿,也是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慨歎。

有關懷才不遇的經典古詩(一首感歎懷才不遇的小詩)4

寫在最後:

說起亂世,隋朝末年絕對榜上有名,彼時的隋炀帝對内大興土木,對外不斷用兵,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得民不聊生。

有壓迫就有反抗,各方起義此起彼伏,社會動蕩,烽煙四起,反王割據,互相征伐,攪得天下大亂。

李淵遭隋炀帝猜忌,夏侯端勸其早做打算,李淵太原起兵後,夏侯端一路追随,并為之鞍前馬後極盡籌謀規劃。

夏侯端的高光,源自其高瞻遠矚,能夠認清形勢,不做無謂的愚忠,及早抽身,追随正義之師,實現人生價值。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之人的,孔紹安的失意來自他的徘徊觀望,别人沖鋒陷陣之時,他還在作壁上觀,舉棋不定。

抱怨從來都不能解決問題,隻有認識到問題的根源,才能從内心深處得到解脫,其實,李淵并未苛待孔紹安,稱帝後任其為内史舍人,賞賜甚豐,後又诏其撰寫梁史。

動人春色不須多,萬綠叢中一點紅”,與王安石的積極樂觀不同,孔紹安的這首詩給人一種酸溜溜的感覺,其實,抱怨不如行動,前者隻會令人裹足不前,後者才會海闊天空,古今同理。

有關懷才不遇的經典古詩(一首感歎懷才不遇的小詩)5

注:本文系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聯系删除,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