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又是一年春好處揚帆奮進正當時

又是一年春好處揚帆奮進正當時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4 11:24:58

十年時間,一個地區能發生多大的變化?在廣東,這十年地區生産總值連跨7個萬億級台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加8倍、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十年來,廣東牢記囑托,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為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提供強勁動能。

數據背後有故事,數據背後也有“門道兒”。回眸十載奮進路,廣東在踐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是如何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的呢?

創新——

協同港澳迸發科創活力

一條深圳河穿流而過,北側是深圳,南側是香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下稱“河套合作區”),就坐落在深港兩地的接壤處。

150多個高端科創項目加速落地、24個港澳創業團隊共300餘人進駐孵化平台……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這片不到4平方公裡的土地如今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雙中心”(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

又是一年春好處揚帆奮進正當時(續寫春天的故事)1

俯瞰深圳河兩岸(央廣網記者 夏燕 攝)

協同港澳、迸發科創活力,河套合作區隻是廣東科創不斷進階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廣東充分發揮三地比較優勢,探索形成“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轉化——港澳服務”的協同發展新模式。

數據顯示,廣東與港澳共建20家聯合實驗室,推動1萬多台大型科學儀器面向港澳開放,已累計跨境撥付财政科研資金3億多元。

十年時間,“從0到1”“從1到多”,廣東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積極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廣東路徑”,推動一批“國之重器”加速崛起。

又是一年春好處揚帆奮進正當時(續寫春天的故事)2

中國散裂中子源(央廣網發 東莞市委宣傳部 供圖)

在東莞松山湖,全國首台、全球第四台脈沖式散裂中子源落地,結束了珠三角地區無國家大科學裝置的曆史;在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運行樓已經建成;在深圳,“鵬城雲腦Ⅱ”建立了支持千億參數超大規模AI模型的并行訓練平台……

如果打開廣東的科技創新産業地圖,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南沙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光明科學城、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東莞松山湖……一處處産業園區串珠成鍊,一項項重大項目蓄勢待發,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雛形初現。

根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科技集群。

又是一年春好處揚帆奮進正當時(續寫春天的故事)3

廣東制造業企業的智能生産線(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在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的同時,廣東還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最佳地。目前,廣東約90%的科研機構、90%的科研人員、90%的研發經費、90%的發明專利申請都來源于企業,形成了企業“千軍萬馬齊創新”的局面。

正是憑借強大的創新能力,廣東科技成果轉化的數量、質量和速度得以“領跑”全國,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更是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作為制造業大省,廣東從制造到創造的轉變,也離不開“金融翅膀”的加持。據統計,廣東現有3000多家風投機構,管理基金規模約2萬億元,已初步形成科技、産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協調——

構建“一核一帶一區”,短闆巧變“潛力闆”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一直是廣東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最大短闆。

“廣東是全國的一個縮影,既有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也有經濟欠發達的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坦言。

對此,廣東研究提出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将全省劃分為珠三角核心區、沿海經濟帶、北部生态發展區,全力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難題。

近年來,廣東積極推動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粵北各市建立對口幫扶關系,讓這些短闆悄然變成“潛力闆”。

又是一年春好處揚帆奮進正當時(續寫春天的故事)4

清遠連樟村(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走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連樟樣闆區,一條黑色的柏油路向村中心延伸開去,串起了連樟客廳、連片池塘、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綜合文化服務室和煥然一新的村民住房。

曾經,這裡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是粵北山區的貧困村之一。短短幾年時間,憑借産業振興,它搖身一變成為“網紅村”和廣東鄉村振興的樣本。

2019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部委聯合印發《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方案》,範圍涵蓋廣州3區、清遠2區1縣1樣闆區的廣清接合片區成為全國11個試驗區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入選片區。

近幾年,清遠緊扣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這條主線,建立以探索鄉村振興為主要内容的“連樟标準”和以探索城鄉融合為主要内容的“廣清一體标準”兩類标準體系,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

此外,按照“廣州總部、清遠基地”“廣州研發、清遠制造”“廣州孵化、清遠産業化”的合作思路,廣州、清遠兩市高水平建設“廣清經濟特别合作區”。目前,合作區累計引進項目超600個,總投資近2000億元。

在北部生态發展區産生翻天覆地改變的同時,沿海經濟帶也迎來了産業的蓬勃發展。

又是一年春好處揚帆奮進正當時(續寫春天的故事)5

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建設現場(央廣網發 巴斯夫 供圖)

在湛江東海島,總投資超100億歐元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首套裝置正式投産;在大亞灣畔,總投資約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正熱火朝天建設中……近五年來,660多個投資超10億元的重大項目密集落地,為廣東“東西兩翼”插上騰飛的“翅膀”。

除了彌補産業短闆,廣東也在全力優化公共服務配置,統籌超600億元完成縣、鎮、村基層醫療機構改造升級,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建設18家高水平醫院、3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并新建8所高校,曆史性實現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技師學院、高水平醫院在21個地市全覆蓋。

從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布局、基本公共服務等多方面,廣東正全力補上粵東西北發展的“短闆”。王偉中表示,在此基礎上,廣東還将進一步推動廣州、深圳兩大核心城市與湛江、汕頭兩個省域副中心建立“雙核 雙副中心”深度協作機制,繪就新時代廣東區域協調發展壯美畫卷。

綠色——

以超常規力度繪就生态“畫卷”

魚翔淺底、綠植繁茂,如今的茅洲河,連片的淺灘濕地孕育着勃勃生機。

“以前河裡的水真的太臭了!你要是在茅洲河邊站5分鐘,就要痛苦5分鐘。”提起曾經的茅洲河,周邊市民如此評價。

作為流經深圳和東莞的“雙城河”,茅洲河在見證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背負了發展帶來的沉痛代價。

又是一年春好處揚帆奮進正當時(續寫春天的故事)6

東莞市區内煥然一新的茅洲河(央廣網發 東莞市委宣傳部 供圖)

2016年,東莞、深圳聯手開啟茅洲河全流域治污攻堅行動,用5年時間補上了“40年的曆史欠賬”。

“流域系統治理,不僅換來了流域管理和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還支撐着高質量發展落地生根。”廣東省生态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這樣的奇迹,同樣發生在汕頭、揭陽兩市的“母親河”練江身上。短短三年,這條被稱為“廣東污染最嚴重的河流”發生了質變:水質從普遍性黑臭到國考斷面消除劣V類、再提升至IV類,讓“不可能”變為“可能”。

“以超常規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透露,為補上曆史欠賬,近五年來,廣東真金白銀投入7500億元,治理水污染、水環境質量、大氣污染、垃圾處理和土壤污染等,推動生态質量發生巨大變化。

走進廣州循環經濟産業園,這裡有全球最大的城市有機垃圾綜合處理項目——廣州生态環境園。該項目每天處理2040噸有機廢棄物,将廚餘垃圾、地溝油變為生物柴油,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又是一年春好處揚帆奮進正當時(續寫春天的故事)7

廣州生态環境園(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目前,我們生産的生物柴油已經達到了國際出口标準,并與中石油、中石化開展相關合作,助力‘雙碳’目标的實現。”廣州生态環境園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隻是廣州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一個例子。目前,珠三角9市全部納入了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行列。

如果說,打赢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無廢城市”是廣東在償還曆史欠賬;那麼,高标準推進綠化廣東大行動,則是廣東在為未來蓄“綠”。

在廣州香雪公園的玉岩書院内,有一棵千年古荔,是廣州目前有記載的樹齡最老的古荔枝樹。

“當時僅剩下樹皮,樹根都已經空了,但它還是頑強地活着。”第一次見到這棵古樹時,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院長阮琳就被震撼到,“感覺自己的責任很重,想着怎麼才能把它保護好。”

在保護的過程中,她除了做好病蟲害防治,還采用了一整套技術幫助這棵古樹複壯。功夫不負有心人,2021年,這棵千年古荔再次挂果,結出上百斤新果。

又是一年春好處揚帆奮進正當時(續寫春天的故事)8

千年古荔再次挂果(央廣網發 郭柯堂 攝)

除了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廣東還不斷修複紅樹林、保護生物多樣性。“十三五”以來,全省共實施造林和生态修複2287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8.7%,基本建成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

如今,第二個國家植物園——華南國家植物園揭牌成立,廣東綠色生态“畫卷”又迎來了新篇章!

開放——

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

按照指令,岸橋精準地抓取船上的集裝箱,并将其運往目标位置,附近的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IGV)正在緊張地忙碌着……這是7月28日投産的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的作業現場。

作為全球首個江海鐵多式聯運全自動化碼頭,這裡設計年吞吐量490萬标箱,北鬥導航、5G通訊、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先進技術得到了充分釋放。

又是一年春好處揚帆奮進正當時(續寫春天的故事)9

南沙港區四期工程設計年吞吐量490萬标箱(央廣網發 胡家聞 攝)

“以前南沙隻有3個外貿小碼頭,現在這裡有14個一類口岸!”回憶起南沙港的十年變遷,廣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港口産業的繁榮帶來了進口汽車、跨境電商、郵輪、飛機融資等新業态的迅猛發展。

一隅之變,折射出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氣魄與實力。

數據顯示,十年來,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8萬億元、連續36年居全國第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額達2萬億元。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标志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時隔兩年,2021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相繼出台。

舉全省之力推進“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成為廣東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又是一年春好處揚帆奮進正當時(續寫春天的故事)10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我也在橫琴注冊了兩家公司,充分享受到各方面的優惠政策!”來自中國香港的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說。

“分線管理”、企業及個人所得稅“雙15%”、澳門居民個稅優惠政策……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挂牌一年來,緊扣琴澳一體化推進高水平開放,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動作頻頻。

随着一系列創新政策落地,截至2022年8月,橫琴累計商事主體達56176戶,其中合作區成立以來,新設立企業4298家。

與此同時,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前海方案”的重磅政策利好正加快轉化為發展紅利。2021年,前海地區生産總值1755.67億元,同比增長10.5%。今年1到6月,實際使用外資35.33億美元,同比增長17.4%,持續保持生機勃勃發展态勢。

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明确加快推動廣州南沙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更好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推動改革開放向更高水平邁進,是廣東的時代命題。擁有“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的疊加利好,則是廣東奮進新征程的優勢所在、信心所在、底氣所在。

共享——

加大民生投入,發展成果人民共享

“‘一技之長,能動天下’,經曆過世賽後更能感受到這句話的重要性。”在2019年的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年僅21歲的廣東女孩羅麗萍獲得“商品展示技術項目”的銀牌,打破了歐洲國家長期以來對該項目的壟斷。

又是一年春好處揚帆奮進正當時(續寫春天的故事)11

羅麗萍在世界技能大賽的比賽現場(央廣網發 羅麗萍 供圖)

然而,17歲時,她還隻是工廠裡的打工妹。僅僅四年時間,她不僅靠技能實現了脫貧,更看到了人生無限的可能。技能報國、技能成才,羅麗萍的故事正是廣東以技能提升促進穩定就業、帶動收入增長的真實寫照。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作為人口流入大省,近五年來,廣東把就業置于“六穩”“六保”之首,自2018年起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工程(以下簡稱“三項工程”),以小切口入手,解決就業增收、技能人才短缺等大問題。

在三項工程的帶動下,一批“廚師村”“技工村”“月嫂村”應運而生,有效促進了廣大群衆特别是低收入群體增加收入。同時,廣東還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技工教育體系,技師學院實現地市全覆蓋。

四年來,三項工程累計培訓849萬人次,帶動就業創業275萬人次。十年來,全省城鎮新增就業累計1500萬人,年度平均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内、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内。

除了強教育、穩民生,廣東還大力推進優醫療、兜底線等工作,真正将發展成果交由人民共享。十年來,廣東民生支出累計達9.33萬億元,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占比由2012年的66%逐步提高到2021年的70.3%。

過去十年,從高樓林立的珠三角,到綠水青山的北部生态發展區,再到海風宜人的沿海經濟帶,廣東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奮力推動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為全國大局作出廣東努力、廣東貢獻。”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指出。

來源:讀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