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鮮亮麗,是大城市最好僞裝的東西。
海淘來的設計師品牌,風吹不亂的精緻發絲,廚師決定菜單的精緻料理,加班之後坐上的黑色專車……幾個咬牙閉眼的消費瞬間,已經足以構建外人眼中的精緻生活。
但對一些人來說,隻有他們知道,無法宴請的出租屋,才是他們無法僞裝的現實。
大城市的破綻,都在合租屋裡
2022年,“精緻窮”已經有點過時了,現在流行的是小布爾喬亞式的消費降級,大家樂此不疲地曬出自己擁抱平民生活的證據。
但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實是,無論怎麼裝窮,月薪五萬的中産也不會搬到共用衛生間的合租公寓,住房水平,依然是指示階層最靈敏的對照表。
對大部分月薪徘徊在一兩萬的人來說,下班走五六家合租的“貧民窟”,往往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妥協選擇。
而惡劣的住房條件,帶來的副作用卻千奇百怪
▍Yaya 上海
我經常和朋友們開玩笑,說我家是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你們凡人根本進不去。
因為實在沒法見人,在樓頂的閣樓裡夏熱冬冷是基本配置,遇到下雨天,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開始青苔,昏暗的樓道貼滿小廣告,偶爾還有一些小生命悄悄光臨……
我沒法答應朋友同事來家裡做客的要求,因為我甚至沒有一個幹淨的廚房,可以做出一頓像樣的晚飯,就算是開視頻會議,我也隻能用虛拟背景來掩飾我家的環境。
這個屋子給我最大的傷害是,我變得不那麼熱愛生活了。對我并不高的工資來說,打扮自己,和打扮自己的家,隻能選一個,但我做着一份每天和人打交道的工作,這就注定我隻能為他人可見的地方投資。
于是對我來說,租房更像是租了一個倉庫,存放我每天十個小時的灰姑娘的生活。出門光鮮亮麗,回到家卻要面對一地雞毛。
我也想過改變,隻是我根本沒有重新分配生活預算的能力,這種生活已經成為了一種慣性。
▍小齊 北京
合租的人,很難交朋友,這是一場連鎖反應。
開始合租,就沒法一個人享用衛生間和廚房,也失去了随心所欲生活的權利。吃完飯想犯懶,但是要立刻刷鍋洗碗,想叫朋友來家裡玩,卻要擔心室友會不會介意,就連在房間裡打個電話,也要時刻繃緊神經,生怕讓室友心存芥蒂。
連我自己都過得小心翼翼,更不要談宴請朋友,搞什麼周末社交。漸漸地,我的生活少了很多熱鬧,而我也沒有力氣每天出門社交,久而久之,變成了一場孤獨的惡性循環。
無論是選擇努力積蓄、省吃儉用,還是投身消費主義的海洋,處在這一階層的人們,在考慮收入的分配時,往往會本能地把住房水平作為第一個被壓縮的需求,畢竟房租作為每月開銷的絕對大頭,“海綿裡的水”的确有很多可擠。
而疫情反複、經濟下行的壓力,也正在被傳導給每個人,在這個大家都樂不起來的時刻,許多人也沒有了能力與精力,去追求高質量的生活空間。
于是許多年輕人們“被迫”搬進了狹小破敗的合租屋。
和合租屋說再見,有點難
既然收入在短時間内沒法實現質的飛躍,有的人就在房子上下工夫,為了和“貧民窟”說再見,大家都做出了不同的努力。
有人苦中作樂,精心裝飾,用“花小錢裝大X”的方式,營造一些氛圍感。
在短視頻平台上,租房改造、租房好物一直都是流量密碼。從收納清潔到裝飾擺件,隻要願意發揮主觀能動性,多簡陋的出租屋都可以發小紅書。
隻是這樣做還存在一個風險,就是可能一不小心給房東做了嫁衣,還有可能惹上一些麻煩。
有人另辟蹊徑,呼朋喚友一起合租,希望打造一個烏托邦,以抵消一些冷清。
和朋友一起合租,可以獲得一些整租的價格優勢,可以充分利用公共空間,更重要的是,和朋友在一起,就算擠一點、破一點,在溫馨的氛圍面前,也不是問題。
但和朋友相處得來,不一定代表一起生活得來。和朋友滿心歡喜搬到一起,最後卻因為習慣差異、生活瑣事,鬧得不歡而散,這種例子并不少見。
有“專家”建議,年輕人買房比租房劃算;還有最實用的建議:逃離北上廣,在老家過上幸福的生活。
這些建議聽起來很美好,但要讓它們實現,可能性實在不大。
大城市的貧窮出租屋,不會一夜煥新,也不會推倒重建,它們隻會矗立在城市裡,等待每一個拮據的年輕人光臨。
寫在最後
又窮又破的出租屋,苦的是住的人,但問題的最終解法,卻并不在他們手裡。
房價步步緊逼,漲工資卻跟不上速度;基建物業一塌糊塗,作為租戶卻沒有任何話語權;租房市場魚龍混雜,租房人隻能以身飼虎、親自踩坑;在大城市形單影隻,但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談何容易……
我們沒法麻痹自己,說着明天會更好,然後對現實視而不見。條件惡劣的房子,拮據緊張的生活,乃至掙紮迷茫的人生狀态,都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一面。活在當下,正視這些問題,尋找改變的可能,需要很大的勇氣。
所以,如果你也住在一個自己并不喜歡的地方,苦苦尋找着未來的出口,不妨提醒自己,你依然有着面對生活的勇氣,這就是改變的第一步。
你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有什麼故事和想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給大家。
作者 | mp
責編 | 王十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