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碳的應用範圍和作用

碳的應用範圍和作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5 06:10:42

碳的應用範圍和作用(新材料滲入減碳)1

手工植物藍染

碳的應用範圍和作用(新材料滲入減碳)2

“珠江王子”号純電動遊船

碳的應用範圍和作用(新材料滲入減碳)3

醋酸面料的成衣

雙碳改變生活 4 策劃:陳潔華、雷煜 統籌:譚偉婷 本版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譚偉婷、曾繁瑩、羅磊 通訊員:井馨鋒、陶元元 “我”的獨白:一天可以很“輕”的 “是否仰望城市天空時,會發現未必時時如此湛藍?” “是否環視路旁花草時,會發現青綠未必時時如此豔麗?” 随着環境的變化,“我”逐漸在生活中感受到一種無形的“重”——碳排放。它作為人們生活中不該承受之“重”,正在無孔不入。假設以一個人作為單位來換算,能想象“我”的一天碳排放量是多少嗎? 據相關科普數據顯示,一個人平均一天可産生1.2-1.5公斤垃圾,而當前垃圾處理仍以焚燒為主,燃燒1.2公斤垃圾約産生1公斤碳排放。嗯,1公斤,聽上去似乎不多?但實際上在自然光合作用下,想要中和1公斤碳排放,大約需要2-3棵樹才能完成。粗略估算,若是将一個人一生的碳排放量相加,包括呼吸、生活用電、生活消費、開車出行等,平均每天約産生7.4公斤碳排放,碳中和需要每天種下15棵樹的量。 以上的“我”可能是任何一名居住在現代城市的普通人的平常日記,可能是任何一個“我”可能發出的疑惑,也是廣州日報“雙碳改變生活”系列稿件的最後一期努力希望嘗試作出解答的問題。 嘗試以一個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諸多場景切入,挖出隐藏在生活軌迹中的“減碳”新材料,選擇這些低碳排放的材料,也許隻是舉手之勞,但卻是一個普通人能夠在點滴日常生活中做出的努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是碳排放源,但“我”也可以成為“減碳”達人,以今天的滴水之力,凝出明日一片可持續的未來。 時尚、美味、健康且低碳的一天 可以有這樣“九個一” 一罐由功能微生物改造的面霜 用一瓶環保面霜,相對于傳統面霜能減掉多少碳排放量?Elaine是護膚博主,她日常的工作除了精選出各種護膚成分進行梳理外,現在更重要的工作是篩選環保類産品,“我們不能因自己美的需求,破壞了地球原生态的‘美’”,Elaine說,如今許多美妝品牌都參與到“零廢新主張”的環保公益中,“如果我每‘空瓶’一罐産品,地球就能減碳一分,何樂而不為?” 生物工藝研發與應用的發展,其實可分為4個發展階段,從食物、非食物、藻類,發展到今天以含碳氣體為原料的生物制造。專注生物科技研發的廣州花安堂集團透露,一瓶護膚品的誕生,與碳排放息息相關,例如采用更優質的新乳化材料、更具抗菌性的生物合成新材料,就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 據了解,花安堂集團正在研發“以含碳氣體為原料”的低碳循環項目,它是對碳資源進行有機多樣的轉換與探研的新的生物技術手段。不僅能在生物科研的研發突破,還能解決降低環境污染和碳資源浪費的問題。 一件可以被降解的衣服 醋酸面料,實際上是醋酸纖維運用于紡織領域所得的織物。醋酸纖維素是一種易得的人造再生纖維,成本低且有很好的編織性能。醋酸纖維織物色彩鮮豔,外觀明亮,性質柔滑舒适,特别适合應用在衣服當中,包括裡料、T恤、衫裙、運動衣服甚至禮服上。 廣州本土女裝品牌EN FORME是這款面料的應用者之一,設計主創團隊告訴記者,這是與廣州揚纖紡織企業合作的可降解的環保面料,“它不是真絲卻勝似真絲,其可持續生産閉環也是我們選擇的原因之一”。據了解,此面料能在淡水和土壤環境中被生物降解,還能在工業環境中堆肥,對環境影響非常低。 一襲近乎零碳排放的“彩棉” 邵詩茹是一名時裝設計師,同時也是純棉衣服的愛好者。“一直以來我們隻知道棉花是白色的,實際上自然界中早就存在有色棉花”,她最近愉快地跟友人分享着彩棉這種新型紡織原料,“盡管彩棉的價格稍貴,但美觀度與環保價值雙雙在線”。無獨有偶,“95後”服裝搭配師小譚也是純棉衣物的粉絲,多年來一直苦于僅有的白色、米色而無法做出穿衣突破,直到遇上彩色棉花,她說,“我五顔六色的快樂,終于又回來了”! 這種神奇的“彩棉”到底是什麼?原來,天然彩色棉,是應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培育出來的,一種在棉花吐絮時纖維就具有天然色彩的新型紡織原料。由這種面料做成的棉制品不僅色彩豐富,還有利于人體健康、親膚,還能減少在紡織過程中的人工印染工序,從而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是妥妥的紡織行業的“綠色武器”。 環保新材料的運用,有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它潛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讓我們能在穿衣的瞬間,便“順便”完成了一次“減碳”。 一次不傷手也不傷環境的染色 植物染色,是指從自然生長的各種含有色素的植物中提取色素,再對被染物進行染色的一種方法。 這種環保印染工藝,實際上在廣州服裝品牌中也已有多次嘗試,如“例外”和廣州彙美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服裝品牌“生活在左”。其中,後者大膽将此項工藝運用到整個品牌細節中,并成為持續的核心。“生活在左”植物染系列,染材是來自花卉、草木、藥材,比如蘇木、石榴皮、茶果殼等,染液提取自根、莖、葉、果皮等,當中不經過礦石等化學工業加工,染法以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染色法為基礎,且被染物隻能是天然纖維或棉、毛、絲、麻等成分,通過發酵還原的冷染或是通過高溫萃取熱染的染法,将大自然的天然饋贈和現代科技相融合,減少化學原料對水資源和環境的影響。有趣的是,染色的時候,雖然雙手隻參與了前半部分過程,但溫度、水、天氣還有時間,會讓每一個染出來的顔色變得獨一無二。 一頓毫無壓力的“植物肉” 資深時裝編輯SA,同時也是美食愛好者,她表示,廣州有水準的素食菜品已有不少了,“有部分素食菜品是無國界料理的創新,不少‘食肉人士’都被種草了。” 還有更潮的人,比“素食”更前進一步——開始嘗試“植物肉”。近年,植物肉迅速進入中國,在餐飲和食品市場上撕開一片天地。星巴克、雀巢、聯合利華、漢堡王、喜茶等都上線了一系列植物肉産品。據Euromonitor預測,到2023年中國植物肉市場将達到130億美元的規模。 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植物肉跟天然肉區别很大,天然肉的蛋白質可能隻占30%~40%,但植物肉可達70%~80%。“相比之下,在完善産業鍊和嚴格質量要求下生産的植物肉,安全性也比較高。”他認為,從長遠來看,植物肉有助于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 一塊經過“高速軟膜”的餅幹 除了主食領域,零食領域也擁有了“減碳”足迹。日前,億滋中國與行業合作實現了餅幹高速軟膜,不僅推出行業領先的環保塑料薄膜解決方案,還能無縫銜接生産流程并提供同樣卓越的産品質量與體驗,加速億滋中國到2025年實現塑料包裝100%可循環的進程。億滋大中華區總裁範睿思告訴記者,他們通過“替代、減少和改進”三大理念全方位實施節能減排,比如減少生産過程中的碳足迹和傳統化石能源使用占比、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運輸車輛和降低物流倉儲環節碳排放量等。範睿思表示,今年以來,億滋中國産量較2018年同期增長19%左右,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卻同比減少了約13%。 一條用舊塑料瓶制造的褲子 回收一個塑料瓶,或回收一件舊衣裳,竟然可以重新制作成衣面料? 廣州輕工集團紡織公司表示,設計團隊根據市場和産品特性,選用循環回收面料,原材料選用循環再造的環保紗線,推出的設計均是利用再生棉、回收滌(利用塑料瓶回收,生成紡織纖維,制作成衣面料)及無臭硫化染料等原料制作而成。“在今年廣東時裝周上,我們還利用‘過時廢棄’的樣衣及面料,重新裁剪組合縫制,洗水采用‘沖爛’做舊工藝,既環保節水,又保留了原有審美視覺效果”。根據該面料與工藝設計而成的牛仔産品,獲得了130屆廣交會CF獎紡織品服裝類銀獎。 中國棉麻生活品牌茵曼的總部在廣州,其發起的“衣起重生”舊衣回收環保行動自2016年至今已五個年頭。記者從品牌處獲悉,“衣起重生”現已成為一個具備舊衣回收、改造設計、助力環保的可持續環保設計平台,并獲得來自全國179個城市的環保力量參與。截至2019年,舊衣回收達到30096.9公斤,相當于為大氣減少108.35噸二氧化碳排放,節約18.06萬噸工業用水,減少了近15噸的化肥農藥使用量。 一個具有無限可能性的空瓶 提升玻璃空瓶回收利用率對于推動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尤其重要,其中在美妝行業中獲得了良好的實踐。比如英國美妝品牌LUSH,官方透露,其在英國範圍内,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在20/21财年減少了1365噸的運營排放。 在中國,截至2021年3月31日,蘭蔻已累計回收了73,195.1KG空瓶,約等于3,324,312個空瓶,占品牌線下售出産品總數的17%。截至2021年10月31日,科顔氏空瓶回收項目共收到4,781.5斤空瓶,約計220,082件。碧歐泉也在國内門店中普及設立了空瓶回收箱。據悉,當碧歐泉門店收集的産品空瓶達到一定重量時,其泰瑞環保倉庫将根據材質對包裝進行分揀,分揀好的材料則會被送往相應的處理中心,經過清洗、烘幹、粉碎、造粒、測試等步驟,以先進的處理手段制成可供再次使用的原材料。據了解,這些再生原材料經過重新配方,又可以用于制造多種多樣的新産品,如玻璃磚、塑料課桌椅、金屬闆材等。 一趟零排放的“海陸空”旅程 盡管旅遊以往被認為是無煙産業,但随着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旅遊者需求的不斷高端化,旅遊業其實也會産生不少碳排放,碳減排大有可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根據産品是否綠色、節能來決定選擇哪款旅遊産品。 一江碧水向東遊,越來越多“零排放、環境友好型”的綠色動力船正成為旅途中的網紅打卡點:船艙内外沒有柴油廢氣産生的異味,噪聲大幅降低,遊客的體驗更平穩、安靜,還減少對兩岸居民的影響。記者獲悉,在建設“綠色珠江”過程中,廣州珠江遊船不斷探索新能源發展之路,推動珠江遊船電動化。今年11月,160客位珠江公主号及最大的486客位珠江王子号純電動遊船相繼投入試運營。“與傳統遊船相比,電動遊船‘王子’号每年可節省能耗成本93萬元,即便考慮電池周期性更換帶來的費用,電動遊船的總體運營成本仍比柴油機遊船略低。”廣州城港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劍全說,電動遊船的污染也比傳統遊船大為降低。他以“珠江王子”号遊船為例,該遊船每年廢氣減排二氧化碳530噸、一氧化碳30噸、氮氧化物180噸。 長空一片為藍天。在旅遊交通的碳排放中,航空占比可觀。多年來,全球各大航空公司紛紛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物燃料以及合成煤油)的應用。今年11月,興業銀行聯合廈門航空推出的全國首批“碳中和機票”上線。旅客購買具有“碳中和”标識的機票乘機,在空中旅途就能踐行碳減排。“碳中和機票”本着使用者付費的理念,即旅客作為飛行的參與者,可自願選擇購買“碳中和機票”(在航程最低價的基礎上加收10元),抵消飛行産生的碳排放。為鼓勵旅客踐行碳減排,購買碳中和機票的旅客還将獲得比普通機票多10%的白鹭積分。而“碳中和機票”中用于抵消碳排放的款項最終将用于紅樹林生态修複項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