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呢,咱們說一說這個枭首示衆,唉,咱聽那評書裡老這麼說,“來呀,把他推出去轅門,枭首示衆。”那意思呀,就是把腦袋砍下來,挂在起來示衆,對别人呢,呃~起到一個警示的作用,以儆效尤。那這裡邊就有問題了,砍頭就砍頭吧,幹嘛要說枭首呢?這個呀,有來曆。
枭呀,是一種鳥,有人說這枭就是貓頭鷹。這個呢,不準确,在古人眼裡,這個枭鳥跟貓頭鷹是有明顯區别的。古人認為枭鳥呢,是一種壞鳥,惡鳥,臭名昭著。為什麼呢,因為這種鳥呀,長大之後,翻臉不認人,甚至是連它媽都不認,唉,咱看過那動物世界呀,那小鳥剛孵出來,連毛都沒有,眼睛也睜不開,那大鳥呢,得出去打食兒去,回來喂這小鳥,多辛苦呀。
有的鳥呢,是孝鳥,它長大了,它父母老了,飛不動了,這小鳥就出去找食兒回來喂這老鳥,有句話叫“烏鴉反哺”,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可是這枭鳥不一樣,它長大了,甭說給這老鳥找食兒了,它先把它媽給吃了。唉,咱們常說呀,百善孝為先,所以古人認為這吃自己親媽的枭鳥呀,是最壞的鳥!同時呢,還有一種野獸,叫破鏡,長得跟那虎或者豹差不多。這破鏡呢,長大之後,跟那枭鳥似的,它是把它的父親給吃了。唉,所以人們就認為它是最壞的獸。
那黃帝,三皇五帝的那位黃帝啊,覺得這麼壞的禽獸,就應該讓它們盡快滅絕,所以就規定了,每年春天祭祀的時候,要把這枭和這破鏡殺了當做祭品,唉,這種祭祀的方式呢,還就延續下去了,從這兒以後,每年春季祭祀黃帝的時候,都要拿它們當祭品。那到了漢朝,還有這麼個習俗,就是到了五月初五這天,皇帝要讓人把這個枭鳥做成肉羹,然後賞賜給文武百官吃,唉,可見古時候的人對這枭鳥是多厭惡了,那真是食其肉而後快。
那因為這枭鳥呢,不是什麼好鳥,啊,是惡鳥,所以呢,人們也就讨厭它的這個叫聲,認為這個“枭鳴”呀,是不祥之兆。這一點呢,呃,倒是跟那貓頭鷹挺像的,它那叫聲也不好聽。貓頭鷹呢,都是晚上活動,晚上叫,夜貓子嗎,大半夜的,聽那貓頭鷹叫喚,唉,挺瘆得慌的。
那說到這個枭鳴呢,《說苑》裡呀,講了一個有關“枭鳴”的寓言故事。說是有一天,一隻枭碰到了鸠,唉,就是鸠鳥呀,長的跟鴿子似的。這鸠呢,就問這枭,“呦,哥們兒你這着急忙慌的是要幹嘛去呀?”
這枭就說了,“嗨,我呀,這不忙着搬家呢嗎。也沒個搬家公司,都得我自己忙活。”
“不是,這兒住的好好兒的,咱這兒又都是老街舊鄰,處的也挺好,你幹嘛要搬家呀?”
“嗨,甭提了,我也不想搬呀,可是,啊,就這附近這一片兒,這一鄉的人,都讨厭我的叫聲,老給我白眼看,聽我一叫,還罵罵咧咧的,‘啊呸,晦氣!’,你說我多窩心。沒轍,我隻能搬家了。”
這鸠一聽就笑了,“你呀,不用搬家,你換一種叫法不就得了嗎!如果你還跟那兒‘枭鳴’,那甭管你搬到哪兒,人們還是照樣兒讨厭你呀。”
那既然這個枭這麼惹人厭惡,所以古人就規定了,要在夏至和冬至這兩天,抓捉枭鳥,并且呢,施以酷刑,唉,将這個枭的身體呀,剁碎了,剁成餡,這才解氣;然後把它的頭呀,挂在木頭柱上示衆。唉,您看這枭字兒,不就是一個鳥的頭,底下一個木字兒嗎。所以後人就把砍頭以後,把腦袋挂起來示衆,就稱作“枭首”了。
枭呢,是惡鳥,後人就把那些強橫兇惡之的人呢,也稱作枭了,比如過去那販私鹽的,哈,叫鹽枭,販毒的呢,叫大毒枭。還有呢,您看過三國的都知道呀,曹操被稱為枭雄,唉,這個稱号倒是比較符合他的人性的,怎麼呢,曹操就是翻臉不認人呀,呂伯奢把他請家裡去了,他懷疑人家要害他,把人一家老小全宰了,明知道自己殺錯了,反手還把呂伯奢也給宰了。還說呢,“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那咱們現在呢,有的那混蛋呀,也跟這枭似的。前兩天不就報道了嗎,陝西榆林一孫子,愣是把他媽給活埋了,唉,這樣的人呀,就應該枭首示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