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用“不三不四”來指稱行為不端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黒,在學校裡少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來往……别跟他們學壞了。”
父母教育的沒錯,畢竟環境塑造人,跟什麼人在一起,無形中就會收到這類人的影響,且是潛移默化的。
可是,為什麼那些行為不端的人,就被稱為“不三不四”的人了呢?這是為什麼呢?
在《易經》中,每卦六爻,而三、四爻正好居于中間位置。
所以有人說:易經中的三、四爻意味着主體正道,有端正的意味。
于是“不三不四”就有了行為不端的意思。
在《儒林外史》這本書中記載
胡屠夫說範進:“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由此可見,“不三不四”早就成了蔑詞,指的就是那些整天不務正業,言行不端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