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成語源于《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比喻心存僥幸,妄想不勞而獲。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春秋時期,宋國一農夫,每日早出晚歸,耕種着一塊田地,生活很辛苦。一天中午,他正在田邊休息,突然有一隻野兔一頭撞在田邊的樹樁上,他過去一看,發現兔子已折頸而死,農夫很高興,心想,這回撿了個大便宜,晚上有美味了,于是,他撿起兔子,回到家,剝皮炖肉,美美地吃了一頓,還白得了一張兔皮。
晚上,他躺在床上,不禁想入非非,要是每天都能撿得一隻兔子,每天還須那麼辛苦種田嗎?
從此,這個農夫再也不肯下田勞耕,整天守在那樹樁前,一天,兩天,整一個月過去了,他也沒再撿到兔子,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