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六部内設機構?雍正年間,為了用兵需要增設了軍機處如此一來,實權由外廷逐漸向内廷轉移,軍政大權也由内閣向軍機處轉移軍機大臣每天入值,随時準備接受皇帝召見讨論軍國大事,并在實際上握有高級官員的任免大權,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清代六部内設機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雍正年間,為了用兵需要增設了軍機處。如此一來,實權由外廷逐漸向内廷轉移,軍政大權也由内閣向軍機處轉移。軍機大臣每天入值,随時準備接受皇帝召見讨論軍國大事,并在實際上握有高級官員的任免大權。
而内閣大學士固然顯赫,但卻不一定最有實權,軍機大臣一般是四五人,最多時八人,最少時兩人,從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中選任,正二品的侍郎如果得入軍機,實權往往就能淩駕于不入軍機的大學士之上。如果是大學士兼任軍機大臣,就能成為名義上的“宰相”了。
不過,軍機處權力雖大,但也隻是在皇帝面前具有建議權,而最主要的中央機構還是六部。六部與軍機處和内閣的關系,其實并不像今天國務院與各部委,它們之間并無隸屬關系,而是直接聽命于皇帝。按照錢穆先生的看法,清朝的大學士和軍機大臣事實上已經并非宰相,而是皇帝親自兼宰相。
說到六部,就不得不稍微展開一下,較為細緻的介紹一下各部的職能。清代的最高決策權在于皇帝,其下是軍機處和内閣,而國家大政的真正執行者卻是六部。
六部之中,吏部為首,它是主管文官的铨選、考課和獎懲方面的工作,與文官制度關系最為密切,因而吏部尚書被人習慣性的稱為“天官”;戶部是主管戶口、賦稅、俸饷、鑄币等事務,掌管着國家的财政大權;禮部負責的是國家典禮、教育尤其是科舉考試。
兵部主管練兵、武器和武官的一切政令,但要強調的是,兵部官員仍然是文官,按慣例,總督一般兼任兵部尚書。文官主管的軍政工作,與武官們掌管的軍令工作分開,也可以算是清朝文官制度的一個重要成就,即使在今天的也是全世界普遍采取的一種制度。雖然清朝建立這一制度的本意不過是為了重文抑武,卻仍然不失先進之處。
刑部受理全國刑事案件,主管刑罰及監獄等着政令,而工部則負責土木水利等各類建築事項。
六部中,由于戶部執掌全國财源,吏部掌有人事組織大權,所以地位最為突出;而刑部掌生殺予奪,兵部督天子六軍,也都頗具威勢;而禮部主要負責的都是禮儀性的工作,可謂是清水衙門,不過崇尚清淡的文人們,更在乎面子,雖然禮部的工作大多無用,但最看不起的卻還是工部負責的那些實際的建設工作。
于是,“戶、吏、刑、兵、禮、工”六部,又分别對應了“富、貴、威、武、貧、賤”的别号。六部尚書相當于部長,滿漢各一人。左右侍郎則是副部長,左侍郎地位高于右侍郎,算是常務副部長,都是滿漢各二人。
與今天一樣,部以下設司,隻是主持工作的不叫司長,而叫郎中,一司中通常也是滿漢各一人。郎中之下,則還有相當于副司長的員外郎,如同處長的主事,類似于科員的筆帖式。
而在各司之外,設有直屬于部的堂主事和司務,負責一些辦理文書、催督考核之類的工作,正如今天各部的辦公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