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木
這些年來,随着《慈善法》的落地生根,越來越多的人把慈善作為一種人生追求與生活方式,慈善正在走進千家萬戶。筆者慢慢地發現,有情、有義、有誠、有意的慈善,原來是因為慈善文化與精神之中蘊藏着許許多多的“無”。
人們常說,大愛無疆。無疆的大愛,揭示了慈善的本質特征。
無疆,話說白了就是沒有邊界的意思。不分男女老少,不論你是什麼樣的身份,你都可以成為慈善的主人。捐什麼,捐多少,沒有任何限制,你可以不因善小而為之,也可以傾其所有獻愛心。把善良傳遞到哪裡去,傳遞給什麼樣的對象,用它來做什麼,沒有固定的框框,全部由捐贈者說了算。是一次性慈善,還是持續不斷地行善,也完全尊重個人的意願。
“藍天下的至愛”,是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連續數十年精心打造的一個慈善品牌。藍天之下一家親,共同打造充滿至愛真情的美好家園。它倡導“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理念,既沒有時間概念的邊際,也沒有空間概念的疆界。“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一人有急,衆人資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地有災,全力相救。向善向上,正是“憂天下之憂”,傳遞着大愛無疆的精神光芒。
上善若水,有源頭,無盡頭。善行天下,有起點,無終點。走進慈善,走向大愛,有初心,有使命,有擔當,永無止境。大愛無疆,方顯慈善本色,如海納百川,無邊無際,源遠流長。
大愛無聲,充分體現着慈善的精神境界。
做慈善,有低調的,也有高調的;有隻做不說的,也有邊做邊說的……不管是哪一種慈善行動,都是一種愛心奉獻。相比較而言,無聲的大愛更能走上慈善至愛的精神高地。
無論是“線上”捐贈,還是“線下”捐贈,經常遇見隐姓埋名的慈善捐贈者。因此,捐贈光榮榜姓名欄裡出現了“好心人”、“善緣”、“善意”、“随心”、“随意”等署名。一家企業捐贈善款1000萬元人民币,明确表示不舉行任何捐贈或與捐贈款使用相關的項目啟動儀式,不接受任何與捐贈相關的媒體采訪與新聞報道,不參與與捐贈相關的先進評比與表彰。無聲的大愛,傳遞着人間真情,一下子讓捐贈者與受助者之間的情感距離變為“零”。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無聲勝有聲。如此無聲的大愛,更顯難能可貴,令人肅然起敬。
老子《道德經》中有這樣一段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意思是說,宏大的方正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材器一般成熟較晚,宏大的音律聽上去往往聲音稀薄,宏大的氣勢景象似乎沒有一定之形。因此,我們說大愛無聲,也說大愛無形。
慈善捐贈,捐出的“真金白銀”是現象,傳遞的“人間真情”是本質。過于在乎有形的東西,就會顯得有悖情理,不合時宜,不受歡迎。給無形的大愛,硬是附加上一些“有形”的東西,就會把簡單變得複雜,甚至會把有感情變得傷感情。
與做其它事情一樣,做慈善也應當把握和處理好形式與内容、過程與結果、方法與成效之間的關系。形式服從服務于内容,儀式服從服務于效果。這就需要我們設身處地站在捐贈者和受助者的角度選取慈善的方式方法,讓“大愛無形”成為慈善的一種基本遵循。什麼方法最受老百姓歡迎就采取什麼方法,什麼方法能夠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就采取什麼方法。
古有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套用此句,慈善之意不在形,在乎傳遞人間真情也。
慈善文化的弘揚,還體現在大愛無悔。
一個人做一次慈善容易,長期堅持做慈善難。無私者無畏,無私者無悔。從“人之初、性本善”,到與善相伴,與愛同行,真正做到“善始善終”,需要具備“大愛無悔”的道德修養與文化品質。無怨無悔,面對旁人的不理解,甚至面對方方面面的冷嘲熱諷,依然不改向上向善的初衷,專心緻志于慈善,才能在慈善的路上走得久遠。
讓大愛無悔,也需要讓善有善報。揚清激濁,揚善懲惡,善良的傳遞才會有一個健康的生态與環境。讓“友善”的人生價值充分體現與張揚,必然會引領越來越多的人在“大愛無悔”的路上不懈前行。
無疆,無聲,無形,無悔,源于有情,有義,有誠,有意,或者說是源于大情,大義,大誠,大意。慈善的“無”與“有”、“大無”與“大有”,既各有特色,各顯其長,又相互呼應,相輔相成。
于無界之世界,寫無疆之至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