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以來我走過一些地方,雖然不多,可某些感受卻做不了假。多的是漂泊的感覺,以至于習慣了這種漂泊。
并不覺得孤單(偷偷告訴你,這句話是假的),隻是相比最開始逃離家鄉的熱切渴望和來到更大世界的興奮,出去之後才發現:多的是辛勞、舟車勞頓和重新尋找建立自己生活秩序的迫切感。
每次回到家鄉後,都會有些不習慣。翻着熟悉的衣櫃才發現裡面放滿了厚厚的衣物,是屬于遙遠的高中初中甚至小學時代,它們把整個衣櫃占據完全,以至于我行李箱裡符合如今審美趣味的衣服,一件都塞不進去。
見到過去的朋友,我們談論起各自的生活,除了聆聽,竟然發現插不上什麼話題,聽着熟悉的人用本地話開起了并不惱人的輕浮玩笑,隻能回應笑,卻不能體會到其中的幽默,更不能用相同的梗回應。
自從去外地讀大學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家鄉長期生活過。我在那座遙遠的城市生活了十幾年,可後來那座北方小城卻陌生了起來。疏離感是必然的,因為比起環境的更叠,人的更新迅速殘忍,現在的我擁有了新的朋友圈子和工作。
然而“除了從小生長的地方,後來去過的哪裡都不屬于我。可那個遙遠的故鄉,卻也回不去了。”
“故鄉”是一個隻存在于抒情詩句裡的概念,唯有其落在了某人某物身上,才可感知。
“20歲之後,你得接受自己沒有故鄉。”是遠行者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既然選擇了離開一個地方以脫胎換骨,就得學會接受破碎和離别,學會和自己相依相存,成為自己的盟軍,一個人也要像一支隊伍。
對我而言,家鄉不再是從小生長的地方,而是讓我覺得有安全感的地方。
家,承載了遙遠地方的夢想,因為有家在,我可以随時的降落。長大後最大的标志,我覺得是有一天發現自己真的開始想家了,這卻沒有任何的理由。
返程的列車上想起回家發生的種種事情。
在家的時候,我可以有任何小孩子脾氣,但在拿着行李走的一瞬間,我要收起來了往日所有的模樣,我要走了,去一個離家很遠的地方,在那裡我應該自己獨擋一切,于是我把這一副面具收好,等下次回來再拿出來。
有人問“逢年過節,為什麼中國人總要不遠萬裡回家?”
網上有個高贊回答,隻有一句話,卻觸動人心:
因為那是我的“家”呀,别的地方隻能叫做“住的地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