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教資備考一年

教資備考一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8 14:46:14
教師職業道德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08年修訂版)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征,“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愛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

守法: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

禁止性要求: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最高要求: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

最低要求: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禁止性要求:敷衍塞責。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關愛的對象:關心愛護全體學生

關愛的内容: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禁止性要求: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變相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教師天職

堅持依據: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

善于教育方式: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

遵守教育目的: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發展。

禁止性要求: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标準。

教書育人也是教師的根本任務,也是教師職業區别于其他職業的根本特征。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内在要求

對待自己: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衣着得體,言語規範,舉止文明。

對待同事: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

對待家長:尊重家長。

對待财務:作風正派,廉潔奉公。

禁令要求: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區别于其他職業道德的根本特征。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崇尚科學精神,梳理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專研業務,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作為教師要堅持不斷地學,擴充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展視野,适應不同時期的教育工作,擺脫備一次課,用終身的的狹隘思想。

結合上述知識點,看一看常見的練習題:

1.朱熹在《觀書有感》中說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意思是因為有這源頭活水不斷地補充進來,才使得它這麼清澈,作為教師,也應該要有這種學習的精神,保證有不斷的源頭活水,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 )。

A.廉潔從教 B.愛崗敬業

C.終身學習 D.為人師表

1.【答案】C。

解析:朱熹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因為有這源頭活水不斷地補充進來,才使得它這麼清澈。”所以延伸到教師身上就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現的是終身學習,所以C選項正确。

2.學生幹部選舉前,個别家長給班主任陳老師送來禮物請求照顧,陳老師一概予以拒絕,陳老師的行為符合職業道德規範中的( )。

A.為人師表 B.關愛學生

C.教書育人 D.愛崗敬業

2.【答案】A。

解析:2008年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為人師表”是指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衣着得體,語言規範,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作風正派,廉潔奉公”,就是要求教師不從學生那裡謀取自己的私利,也就是教師應該“廉潔從教”。題幹中陳老師拒絕家長的禮物就體現了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規範。故此題選A。

科一法律法規

從内容上來看,綜合素質包括五個部分的内容:職業理念、職業道德、法律法規、文化素養和基本能力。

綜合素質的試卷構成包括29道單選題,每道題2分;3道材料分析題,每道14分;1道寫作題,50分,共計150分

教育法律法規在曆年的考試中基本上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數量8-9道。考查的具體形式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數字類信息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于1995 年 3 月 18 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自 199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于1986 年 4 月 12 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 1986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2006 年 6月 29 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修訂,2006 年 9 月 1 日起實施。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于1993 年 10 月 31 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 199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4.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制度。

5.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

6.教師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訴的三十日内,作出處理。

7.被撤銷教師資格的,自撤銷之日起5 年内不得重新申請認定教師資格,其教師資格證書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收繳。

8.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有作弊行為的,其考試成績作廢,3年内不得再次參加教師資格考試。

9.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10.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招用已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執行國家在工種、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和保護措施等方面的規定,不得安排其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

二、權利和義務類信息

1.教師享有下列權利:

(1)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2)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3)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

(4)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5)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6)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2.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3)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4)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5)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6)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3.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權利:

(1)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

(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

(3)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後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 學位證書;

(4)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 财産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

(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4.受教育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1)遵守法律、法規;

(2)遵守學生行為規範,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3)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4)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三、責任認定類

1.結夥鬥毆,尋釁滋事,擾亂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教學秩序或者破壞校舍、場地及其他财産的,由公安機關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侵占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校舍、場地及其他财産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2.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财産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學校以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通報批評;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4.侮辱、毆打教師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别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造成損害的,責令賠償損失;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科一材料分析 題

在教師資格考試筆試中,綜合素質考察了3個題型和5個模塊,其中3個題型包括單選題,材料分析題和作文;

而5個模塊包括職業理念、職業道德、法律法規、文化素養和基本能力

其中第一和第二題材料分析題涉及的就是職業理念和職業道德的内容。

在材料分析題中,題幹的問法總是類似“結合材料,用XX觀/職業道德規範的相關知識評價X老師的行為”,因此根據材料,我們就可以先找到答題的點了。

第一道材料分析題考察職業理念的相關内容。職業理念其實包括了“三觀”,即教育觀、學生觀和教師觀。

其中教育觀有兩個内容:

素質教育的内涵和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觀。

素質教育的内涵用一句話概括為“提素個性創兩全”

⑴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⑵素質教育是面對全體學生的教育;

⑶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

⑷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⑸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觀用一句話概括為“學習過人”。

⑴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⑵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⑶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⑷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學生觀則是“學習過人”

⑴學生是發展的人;

⑵學生是獨特的人;

⑶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教師觀為: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以上全部為職業理念材料分析題的知識點,清楚了考試的考點後,就要結合具體的題目進行做題了。我們在拿到題目後,首先應該做的是看題幹,題幹如果明确說明從教育觀、教師觀或者學生觀的角度來分析材料,那我們就要有的放矢,定位到具體的知識點上,一一對應,就可以做到先踩點,在結合材料作答。比如,以下題為例:

我在小學階段是個很愛提問的學生,可每次提問都會被老師否定。記得有一次,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古詩《春曉》時,我覺得有異議,就問老師:“老師說詩人春天好睡覺,連天亮都不曉得,那他夜裡怎麼能聽見風雨聲呢?”這位老師不屑地說:“這有什麼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看一看不就知道了?”當時我還要再問,老師揮揮手讓我坐下,環視一下全班同學,多少帶有嘲笑的口吻說道:“大家說說看,是他對還是老師對?”同學們毫不猶豫地答道:“老師對!”當時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對自己的判斷産生了懷疑。所以,到了中學以後,我很少提問,不像以前那樣“炸刺”了。

問題:請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材料中語文老師的教學行為。

在讀題的時候,首先就要讀題幹,在題幹中,明确說明要從教育觀的角度分析老師的行為,所以我們就可以結合前面提到的“提素個性創兩全”和“學習過人”進行分析。從材料中不難發現,其中有相關的知識點為:1.素質教育觀的内涵(1)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2)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2.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教學觀: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因此第一步踩點就完成了,第二步就是結合材料進行說明解釋了,這裡就可以用自己的話大緻概括材料的内容,與知識點緊密結合。此外,别忘了頭和尾,因題幹要求對老師的行為進行評析,所以首先還是一句話表達你的立場:材料中這位老師的行為是不合适的,我們應當在教學中引以為戒;同時最後要說一句: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踐行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精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時間能力,要以學習者為中心。

以上介紹了如何作答《綜合素質》職業理念材料分析題,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科二簡答題技巧

01.簡答題題型特點

在試卷中,簡答題在總成績中所占分值還是比較高的,一般占30%左右。考試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決于你對簡答題的回答情況。簡答題涉及的都是較大的問題,讓你闡述一種觀點,或者對某種理論作出解釋,也可能是提供證明,有一定的系統性。回答要層次清楚、言簡意赅,論點或根據不可遺漏。簡答,這既是簡答題内容上的要求,也是這類題的題型特點。

02.簡答題解題技巧

1.對已有的科學事實和觀點做出肯定,闡明其具體表現,這是簡答題中比較好對付的一類問題。在回答中,隻要說明“是怎樣”就可以了。

【例】教學為主的标志是什麼?

回答:

“在時間上,大部分用于教學;

在内容上,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

在組織形式上,以課堂教學為主”。

2.比較難的一種問題,突出實踐過程,強調具體方法,回答“應當怎樣”。對這類問題,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則回答就可能出現錯誤。

【例】如何使學生掌握科學概念?這樣答才嚴密:

①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②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和經驗;

③注意“變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

④要将詞與感性材料相結合;

⑤正确下定義;

⑥在實際應用中掌握概念。

3.最多的一類問題,要求闡明原因,回答“為什麼”。對這類問題,關鍵把道理講清楚,看你的論據是否全面。

【例】教育為什麼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就是這種性質的問題,表現出較強的理論性(答案略)。

4.還有一種特殊問題,對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觀點,要求界定,加以區别。回答這類問題,語言必須簡潔,直接點出差異所在,就達到了題目要求。有時,最好的辦法和策略,就是叙述概念,自然把差異說了出來,不必再寫什麼。

【例】再認和回憶有什麼不同?這時叙述概念:

“再認也叫認知,是對過去感知過的對象再接觸時,有熟悉懑,知道它是知覺過的對象”;

“回憶也叫再現,是指過去經曆過的對象不在主體面前,由其他刺激作用而在頭腦中重現出來的過程”。

這樣兩個概念相對照,就是一種差異顯示。

5.在簡答題中,最簡單的是一些記憶性問題,不要求你解釋,隻要求你整體把握。一個問題,回答的要點多,是這類問題的特點。

【例】我國普通學校應當遵循哪些主要教學原則?

答案要全面,得寫出全部七個原則:

① 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②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③ 直觀性原則;

④ 啟發性原則;

⑤ 循序漸進原則;

⑥ 鞏固性原則;

⑦ 因材施教原則。

⑧ 對于這樣要點很多的簡答題隻要寫出要點即可,不必解釋每個要點,否則會影響整個應試速度。

科二簡答題記憶技巧

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占總分的20%,但因為簡答題的數量過多,不方便記憶,所以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簡答題的答題策略和記憶方法。

首先,簡答題的特點是:

教資備考一年(教資備考四)1

其次我們在解答時可以采用下面思路:

思路

第一步,讀取題幹,明确答題範圍

第二步,努力回憶,提取關鍵詞

第三步,串聯關鍵詞,組織答案要點

第四步,落筆書寫,合理布局,字迹工整

那我們具體來看一下例題:

例題:作為班主任如何培養打造優秀的班集體?

【參考答案】班集體不是自然形成的,任何一個班集體的形成,都會經曆組建、形成、發展的過程,作為班主任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打造優秀的班集體:

(1)确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體核心;

(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培養正确的集體輿論與良好的班風。

最後,給大家提供一些記憶方法:

1.關鍵詞記憶法

适用題型:關于問是什麼,對理論,事實、觀點類等的簡答

參考答案技巧:利用關鍵字,理解和記憶理論的内涵;通過關鍵字串聯成答案,進行參考答案。

【例題】簡述人的身心發展特點?

【參考答案】

(1)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關鍵詞:順序性)

(2)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關鍵詞:階段性)

(3)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關鍵詞:不平衡性)

(4)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關鍵詞:互補性)

(5)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别差異性。(關鍵詞:個别差異性)

2.理解記憶法

适用題型:對于問怎麼做和為什麼具備一定程序或是與生活實際相貼近的題對知識的邏輯進行梳理,結合相關知識和生活常識進行記憶的方法。

【例題】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有哪些?

【參考答案】

(1)關注生存:關注自己的生存适應性,有些新教師可能會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如何與學生搞好個人關系上。(關鍵詞:生存适應性)

(2)關注情境:關注的焦點投向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在此階段教師關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内容,一般總是關心諸如班級的大小、時間的壓力和備課材料是否充分等與教學情境有關的問題。(關鍵詞:成績、教學情境)

(3)關注學生:教師将考慮學生的個别差異,認識到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學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學生。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長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關鍵詞:個别差異)

理解識記:從到關注自己、課堂、學生個别差異,理解為從教師自己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

3.編歌訣記憶法

對于一些方法、規律、原則、類型等需要準确記識,卻缺乏邏輯的知識點,可以适當編寫順口溜幫助記憶。

【例題】根據記憶和遺忘規律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複習?

【參考答案】

(1)要及時識記和及時複習

(2)合理分配複習時間

(3)做到分散複習與集中複習相結合;

(3)反複閱讀與嘗試回憶相結合

(4)複習方法多樣化

(5)運用多種感官參與複習活動

歌訣:“法官及時返回三中”

50道簡答題

1.簡述教育的屬性

1)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件有意識的社會活動;

教育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教育是以人的培養為直接目标的社會實踐活動。

2)教育的社會屬性;

教育具有永恒性,隻要人類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具有曆史性;

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2.簡述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從事教育活動的人;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動中承擔學習的責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響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對象,是學習活動的主體;

3)教育影響,教育影響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選擇、傳遞和反饋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統一。

3.簡述教育的起源

1)神話起源說;

2)生物起源說;

3)心理起源說;

4)勞動起源說。

4.簡述原始社會教育的特點

1)教育與生産勞動、社會生活融合在一起;

2)教育具有無階級性、公平性;

3)教育内容簡單;

4)教育方式單一。

5.簡述古代教育的特點

1)階級性、等級性;

2)道統性(反映統治階級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合為一體);

3)專制性;

4)刻闆性(指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5)象征性(占主導地位,接受教育是社會地位的象征)。

6.簡述近代學校教育特點

1)以法治教,普及義務教育。西方近代教育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重視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建立了完善的學校教育系統—學制;

3)創立了新的教學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制度;

4)教育内容結構日益豐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學和工業技術方面的課程内容;

5)教育的階級性依然存在。

7.簡述現代教育的特點

1)重視早起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普及義務教育和延長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雙軌并行,且相互滲透;

4)高等教育大衆化和多元化;

5)學曆教育與非學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終身化發展;

6)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

8.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影響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受教育的權利;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目的;

4)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9.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

1)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制度的輿論力量;

3)教育可以促進民生。

10.教育與生産力的關系

1)生産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生産力發展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生産力發展水平制約着教育結構的變化;

生産力發展水平制約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對生産力的促進作用:

教育再生産勞動力;

教育再生産科學知識。

11.教育與文化的關系

1)社會文化對教育的制約:

文化影響教育的價值取向;

文化影響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響教育内容的選擇;

文化影響教育教學方法的使用;

文化本身也是一種教育力量。

2)教育對文化的促進作用:

教育具有傳遞 — 保存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傳播 — 交流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選擇 — 提升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創造 — 更新文化的功能。

12.簡述教育與人口的關系

1)人口狀況對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人口數量影響教育的規模和教育投入;

人口的結構影響教育結構;

人口的質量影響教育質量。

2)教育對人口問題的影響:

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數量;

教育可以優化人口結構;

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質量。

1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1)教育自身的曆史繼承性;

2)教育與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與其他社會意識形式的平行性。

14.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說有哪些

1)内發論,人的身心發展是由自身的需要決定的;

2)外铄論,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3)實踐主體論,實踐是推動人的發展的主要原因,發展既是人的内在需要與潛能的表現,又是在一定的外部環境刺激下,發生并作用與外部環境的過程。

15.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

1)遺傳因素是人的發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質前提;

2)環境是人的發展的現實基礎,為人的發展提供對象、手段、資源、機遇等;

3)主觀能動性是人發展的直接動力,是人發展的内因;

4)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16.簡述個體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

1)個體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

2)個體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

3)個體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4)個體身心發展具有互補性;

5)個體身心發展具有個别差異性。

17.簡述建立學制的依據

1)生産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情況;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3)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4)本國學制的曆史發展和國外學制的影響。

18.西方發達國家學制發展的趨勢

1)終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

2)義務教育的範圍逐漸擴展,年限不斷延長;

3)重視職業教育,并力求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融合;

4)高等教育大衆化、層次多樣化。

19.簡述歐美學制的類型

1)西歐雙軌制;

2)美國單軌制;

3)分支型學制。

20.簡述我國主要的學制

1)1902年壬寅學制,首次制定了近代學制,但是未實施;

2)1904年癸卯學制,是中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開始,以日本為藍本,這是我國第一個正式頒布實施的學制;

3)1912年壬子癸醜學制,該學制第一次規定了男女同校,該學制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學制;

4)1922年壬戌學制,即“六三三制”,一直沿用至今,以美國學制為藍本。

21.簡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1)教育目的的導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勵作用;

3)教育目的的評價作用。

22. 簡述教育目的的相關理論

1)社會本位論,教育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成員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會化,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

2)個人本位論,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律和滿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

3)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曆史的、具體的統一。

23.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養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一;

2)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要求堅持腦力與體力兩方面的和諧發展;

3)适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注重提高全民素質。

24.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哪些

1)德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靈魂和統帥作用;

2)智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3)體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基礎作用;

4)美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動力作用;

5)勞動技術,勞動技術教育起綜合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的作用。

25.簡述德育的基本任務

1)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2)培養學生正确的政治方向;

3)培養學生正确的價值觀;

4)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質;

5)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等。

26.簡述智育的基本任務

1)向學生系統傳授科學基礎知識,為學生各方面發展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

2)培養訓練學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才能,增強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4)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熱愛科學的精神。

27.簡述體育的基本任務

1)指導學生身體鍛煉,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技能的發展,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健康水平;

2)使學生掌握運動鍛煉的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運動鍛煉的方法,增強運動能力;

3)使學生掌握身心衛生保健知識,養成良好的身心衛生保健習慣;

4)發展學生良好品德,養成學生文明習慣。

28.簡述美育的基本任務

1)培養學生正确的審美觀點,使他們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鑒賞美的知識和能力;

2)培養學生藝術活動的技能,發展他們體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美好心靈和行為,使他們在生活中體現内在美與外在美的統一。

29.簡述勞動教育的基本任務

1)培養學生勞動觀點、勞動習慣和學習生産技術的興趣;

2)使學生初步掌握現代生産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使用一般的生産工具;

3)掌握組織生産和管理生産的初步知識和技能。

30.簡述勞動技術教育的基本途徑

1)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的勞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

2)通過參加社區的工程、農村的勞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

3)通過服務性勞動,尤其是社會公益勞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

31.簡述勞動技術教育的意義

1)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促進學生優良品德的發展,有利于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增強體質;

3)有利于完成升學和就業的雙重任務,适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32.簡述教育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

2)觀察法;

3)實驗法;

4)行動研究法;

5)叙事研究法;

6)曆史研究法。

33.課程内容的文本表現形式

1)課程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包括課程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

2)課程标準,是國家根據課程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某門學科的内容及其實施、評價的指導性文件;

3)教材,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是依據課程标準編制的。

34.簡述課程的理論流派

1)學科中心課程論,代表人物有布魯納、施瓦布等;

2)活動中心課程論,又稱學生中心主義課程論,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羅傑斯等;

3)社會中心課程論,代表人物有布拉梅爾德、弗萊雷等。

35.學科中心課程論的主要觀點

1)知識是課程的核心;

2)學校課程應以學科分類為基礎;

3)學校教學以分科教學為核心;

4)以學科基本結構的掌握為目标;

5)學科專家在課程開發中起重要作用。

36.簡述活動中心課程論的主要觀點

1)學生是課程的核心;

2)學校課程應以學生的興趣或生活為基礎;

3)學校教學應以活動和問題反思為核心;

4)學生在課程開發中起重要作用。

37.簡述社會中心課程論的主要觀點

1)社會是課程的核心;

2)學校課程應以建造新的社會秩序為方向,應該把學生看作社會的一員;

3)課程知識應該有助于學生的社會反思;

4)社會問題而非知識問題才是課程的核心問題;

5)吸收不同社會群體參與到課程開發中來。

38.簡述新課程改革的目标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密切課程内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緻的評價和考試制度;

6)實現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39.簡述影響課程開發的因素

1)社會政治經濟等對課程開發的影響;

2)文化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科知識影響着課程開發;

3)學生對課程開發的影響。

40.簡述教學的意義

1)教學是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徑;

3)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

41.簡述教學的一般任務

1)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發展學生智能,特别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發展學生體能,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5)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42.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特殊性,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2)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

3)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

4)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

43.我國常用的教學原則有哪些

1)直觀性原則;

2)啟發性原則;

3)循序漸進原則;

4)鞏固性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44.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2)談話法;

3)演示法;

4)練習法;

5)實驗法;

6)讨論法;

7)參觀法;

8)讀書指導法。

45.班級授課制的基本特征

1)以班為人員單位;

2)以課時為時間單位;

3)以課為活動單位。

46.簡述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和局限性

優點:

1)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人才;

2)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有利于發揮班集體的教學作用;

4)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發展。

局限性:

1)學生主體性受限;

2)強調教學過程的标準、同步、統一,難以完全适應學生的個别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3)強調系統書本知識的學習,學生創造性不易發揮;

4)教學内容、時間程序化,難以創新。

47.簡述感覺的基本規律

1)感覺适應,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續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2)感覺對比,是指兩種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種感受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3)聯覺效應,是指由一種感覺引起或同時兼有另一種感覺的現象;

4)感覺後效,是指對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後,感覺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個短暫的時間。

48.簡述感覺與知覺的關系

1)共同點:

都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在人腦中産生的對當前事物的反映;

都屬于認識過程的感性階段;

一旦客觀事物在感官所及範圍之内消失,感知也随之停止。

2)區别:

感覺是對客觀事物個别屬性的反映,知覺是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屬性、不同部分及相互關系的整體反映;

感覺隻需個别器官的活動,知覺需要各種分析器協同活動産生。

49.簡述知覺的特性

1)知覺的整體性;

2)知覺的理解性;

3)知覺的選擇性;

4)知覺的恒常性。

50.簡述注意的品質與影響因素

1)注意的範圍,指在同一時間内意識能清楚地把握到對象的數量;影響注意範圍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個:

被注意對象的特點,被注意的對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規律,越能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人們注意的範圍就越大;反之,注意的範圍就越小;

活動的性質與任務,活動任務越簡單,注意的範圍就越大;

個人的知識經驗,個人的知識經驗越豐富,注意的範圍就越大。

2)注意的穩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對象或某一活動上的時間長短;

影響注意穩定性的因素有:注意對象的特點、主體的精神狀态、主體的意志力水平;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時間内把注意分配到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對象上;

4)注意的轉移,是根據新的任務,有意識地、主動地把注意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上;

影響注意轉移的因素有:對原來注意的強度、新注意對象的特點、明确的信号提示、個體的神經類型和自控能力。

常考知識點總結

1、教育學之父——誇美紐斯

  • ⑴《大教學論》1632年近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标志教育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 (2)《母育學校》是近代第一本學前教育學論著;
  • (3)《世界圖解》世界上第一部專為兒童編寫的一本教科書;

2、心理學之父——馮特 1879年馮特創建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3、教育心理學之父-—桑代克

  • 《教育心理學》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著作。
  • 教育心理學史上第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習理論——桑代克的聯結說。

4、現代/科學教育學之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赫爾巴特

《普通教育學》1806年第一本現代教育學著作。

5、終身教育之父——保羅·朗格朗 《終身教育引論》1970年

6、課程評價之父——泰勒 目标評價模式

7、幼兒教育之父——福祿貝爾 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1840年

8、中國幼兒園之父-—陳鶴琴 中國第一個幼教中心

9、鄉村幼教之父——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10、實驗教育學之父——梅依曼 《實驗教育學綱要》

11、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 提倡鄉村平民教育

12、俄國心理學之父——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

13、行為主義心理學之父——華生

西方心理學的“第一勢力”———行為主義心理學

14、程序教學模式之父-—斯金納

15、人本主義之父——馬斯洛

16、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生物起源說

17、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教學專著——《學記》

18、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教育家昆體良。

  •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被譽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育法論著《雄辯術原理》、《論演說家的教育》或《論演說家 的培養》)

19、曆史上第一部論述各種心理現象的著作——亞裡士多德 的《論靈魂》

18、最早對無意識現象進行深入研究-—精神分析學派

19、第一個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口号”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齊

20、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著作——俄國卡普捷列夫發表 的《教育心理學》。

22、我國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學著作,房東嶽翻譯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實用心理學》。

23、我國編寫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廖世承編寫的 《教育心理學》。

25、最早對遺忘進行實驗研究-—艾賓浩斯。

26、最早的智力量表:比納一西蒙智力量表。

27、最早的關于遷移的理論——形式訓練說。

28、在我國“教育”一詞

最早見于——《孟子·見心上》;

最早解釋于——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29、“教學相長”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最早出自《學記》。

30、第一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提出的著作是——《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

31、近代實驗科學鼻祖-—培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