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繁殖育苗栽植關鍵技術
程 傑等
棗樹耐旱、耐澇性較強,喜光,對土壤适應性強,耐貧瘠、耐鹽堿,适應性強;且棗果銷路好,效益高,前景好,适宜大面積發展。
1 棗樹育苗
生産上常用分株繁殖和嫁接繁殖進行育苗。
1.1 分株繁殖。可利用根蘖苗培育棗苗。有以下 2 種方法:一是自然萌發。成齡棗樹每年都能萌發出一些根蘖苗,當年高可達 1 m 左右,秋季便可成苗移栽。
二是斷根育苗。早春土壤化凍後(3 ~ 4 月),選擇品種優良、樹勢健壯、無病蟲害的棗樹作為母樹,沿樹冠周圍(距主幹 2 m 左右),挖深、寬各 30 cm 左右的環狀溝,邊挖邊切斷樹根,挖好溝後,向溝内混施部分土雜肥,而後澆水,待水滲完後填土封溝,保水保墒。5 月中旬以後,一個斷根上可抽出數條分蘖,選留 1 ~ 2 個健壯苗,其餘剪掉,2 年後便可移植。
1.2 嫁接繁殖
1.2.1 選擇和培育砧木。利用棗園根蘖苗作砧木,在冬春季,按株行距 20 cm ×50 cm 進行移栽,加強管理,培育壯苗;也可采用播種育苗培養砧木。當砧苗地徑達 0.6 cm 以上時,便可嫁接。
1.2.2 選擇接穗。采集接穗時,應選擇适于當地發展的優良品種且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嫁接時間一般在春季 (3 ~ 5 月份) 進行,常用芽接、劈接和切接等方法,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适當的嫁接方法。嫁接後要及時去蘖、解綁,并加強肥水管理,做好中耕除草和病蟲防治工作,促進嫁接苗木健壯生長。
2 栽植
2.1 苗木選擇。要選擇良種壯苗進行栽植,健壯的苗木,應具有健壯的根系,苗高 1 m 左右,地徑在 1 cm以上,無病蟲害。根蘖苗要帶有一段母根。根據不同的條件和用途,選擇本地比較适宜的品種進行栽植。如以鮮食為主的,應選擇味甜、質脆、水分多的品種;以制幹棗為主的,應選擇成熟期一緻,水分少,肉質緻密,出幹率高,耐貯運的品種。
2.2 栽植地選擇。栽植棗樹主要以沙區和淺山丘陵區為主。土壤以砂壤土(中性土)為好。因棗樹屬喜光樹種,在山坡上栽植時,應以陽坡、半陽坡為主。平原栽植棗樹應選在土壤滲透性、通氣性好,地下水位較高,土質肥沃的地方。
2.3 栽植時期。在北方大多數地區,以秋栽最好,因此時水分比較充足,蒸騰量較小,地溫尚高,有利于傷口愈合和根系的恢複,可提高成活率,縮短緩苗期,有利于幼苗生長。春栽在幹旱多風的天氣做好栽後保墒,避免苗木因失水嚴重而導緻死亡。春栽自土壤解凍之後至開始萌芽前(3 ~ 4 月份)進行。秋栽在落葉前後(10 ~ 11 月份)進行,最遲到土壤結凍前;秋季栽苗,為防凍、防風、保墒,需在冬季培土堆,到春季萌芽前,鏟平土堆,澆水松土,以利地溫上升。但無論春栽或秋栽,都宜早不宜晚。在灌溉條件差或無灌溉條件的幹旱地區,也可在雨季栽植。
2.4 栽植方法。苗木在栽前根系要蘸泥漿。根據苗木大小挖定植穴,穴深一般 60 ~ 80 cm。栽苗時要求整齊一緻,縱橫成行,栽植深度與原深度一緻,邊填土、邊踩實,并用手輕提苗木,使根系與土壤密接。若從外地引進棗苗,為了減少苗木水分蒸騰,便于起運,挖苗時可進行截幹,一般來說,留主幹 40 cm 左右。但在栽植截幹苗時,因地上部分較低,需要加強管理,防止人、畜損壞幼苗。另外,因新栽棗苗質量差、根系不良,或栽後管理不好等原因,會出現第 1年不萌發,下年才發芽抽枝的“假死”現象,不利生産,要加強管理。棗樹喜光,以寬行密株為宜,一般株行距 3 m ×5 m 或 4 m ×6 m,初植幼苗,其冠幅較小,可行間間作矮生作物,如花生、豆類、綠肥等,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經濟效益。如果進行棗糧間作,可以擴大行距,縮小株距;也可采取寬窄行配植,寬行種植糧食作物,窄行種植綠肥作物。
2.5 栽後管理。棗樹栽植後,要及時做好除草、松土、施肥、澆水等管護工作,為棗樹的健康生長打下基礎。另外,要做好樹體的整形修剪工作,棗樹一般常用的樹形是圓柱形和紡缍形。常用的修剪手法是疏枝、短截、回縮和抹芽。棗樹的病蟲害主要有棗瘋病、棗小食心蟲和棗尺蠖,需注意防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