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茶的可貴

老茶的可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6:54:10

老茶的可貴?向曉吾立秋了,時令進入金秋,大地的裝扮即将變黃我忽然想起,有一種成熟叫“黃色”,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老茶的可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老茶的可貴(老茶客立秋了很多東西)1

老茶的可貴

向曉吾

立秋了,時令進入金秋,大地的裝扮即将變黃。我忽然想起,有一種成熟叫“黃色”。

黃字的基本定義就是一種顔色,黃色。《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得很具體,“像絲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顔色”,原本跟“黃色小說”、“掃黃打非”裡的“黃”無關,其主要引申義項包括“黃金”“蛋黃”“黃帝”“黃河”等。而在方言裡,“黃”字還有2個廣泛應用的特别義項,一是“外行”,二是“成熟”。

“黃”字表示“外行”的方言詞語很多,比如“黃師傅”“黃棒”“黃渾子”,這些在《四川方言詞典》裡均有收錄,可見其流行甚廣,具體解釋也不用照抄。但為什麼“黃”字表示“外行”呢?沒有查到權威解釋,個人覺得來源于京劇裡的唱腔“西皮二黃”。根據網絡百科解釋,無論以何種音調開始,“西皮”的過門兒總是歸到“1、6”這兩個音上,形成一種固定格式,而“二黃”的過門兒總是以一種形式開頭,以另一種形式結束,演員以此為基調開唱,似乎跟過門兒的開頭不搭調,這就是方言裡所謂“開黃腔”的由來。說話、唱戲“不搭調”稱為“開黃腔”,做事情不合節奏、“幫倒忙”自然就可以稱之為“黃師傅”“黃棒”“黃幫手”了。

順便說明,“開黃腔”不等于“說黃話”。《四川方言詞典》将“黃話”解釋為“橫話”是準确的,“橫話”就是“不講道理的話”。但為什麼“橫話”會寫成“黃話”呢?因為自貢、泸州等地将“橫”字讀成“黃”的音,“橫起順起”、“橫細直粗”、“正房橫房”裡的“橫”都讀“黃”,久而久之,音誤導緻筆誤,“橫話”就變成“黃話”了。

在四川榮縣方言裡,“黃”字用得最廣泛的意義指水果和農作物成熟,比如說“櫻桃黃了”“麥子黃了”“谷子黃了”。水果未成熟之前呈青色,青悠悠的,謂之“青疙瘩”;麥子、谷子等作物成熟之前,果實和葉子呈綠色,綠油油的,等到成熟時,稻穗、麥穗都會變成黃色,葉子也變成黃色,大地呈現一片金黃,那是“成熟”的标志,謂之“黃”,簡單直接。40年之前,有一個知名的小麥品種就叫“大頭黃”,全國很多地方都耕種,現今50歲以上的人們可能都記得那種漫山遍野的“黃色”。

不獨四川,用“黃”代表“成熟”的說法在其他地方也有,最簡單的證明是廣泛應用的成語“青黃不接”,《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指莊稼還沒有成熟,陳糧已經吃完”,沒有成熟的莊稼是“青”,陳糧就是“黃”了,也因此,收獲的稻谷又叫“黃谷”。北宋詞人賀鑄寫過一首詞,詞句“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名噪一時,賀鑄也因此獲得“賀梅子”的雅号。通俗解釋,“梅子黃時雨”就是“梅子變黃時節下的雨”,後來簡稱“梅雨”,這裡的“黃”正是代表“成熟”。“賀梅子”祖籍浙江,出生于河南,這首詞寫的江南景色,由此推斷,至少從北宋起,“黃”字已表示“成熟”了,而且應用範圍也不小。

令人疑惑的是,無論《四川方言詞典》還是《現代漢語詞典》均未收錄“黃”字表示成熟的義項,但這個詞義卻真實地存在于現實生活中,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疏漏或遺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