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孫俪、陳曉主演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火爆熒屏,一連斬獲第31屆飛天獎優秀電視劇大獎、2018年中國電視劇品質盛典“年度品質榜樣劇作”、第2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劇提名獎等大獎,而這背後,該劇的編劇蘇曉苑功不可沒。蘇曉苑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出生,20歲之前就沒離開過成都,就連工作出差也很少出川……日前,在四川傳媒學院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蘇曉苑對家鄉的情感溢于言表:“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四川就沒有今天的我,也沒有今天的作品!”
“五朵金花”研讨會:讓我清醒讓編劇之路走得更遠
作為一部聚焦秦商女首富的作品,蘇曉苑花了三年時間創作《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劇本,至今她的電腦裡還存有8稿大綱、3稿分集大綱和5稿劇本。該劇播出後,收獲了很多榮譽,也聽到了很多贊美的聲音。而在日前舉行的“巴蜀劇作·五朵金花”文藝現象研讨會上,蘇曉苑由衷感謝專家們的評點指教,“其實該劇播出後,面對榮譽和贊美,我自己都有點麻木了,特别需要聽到不一樣的聲音,這不僅會讓我清醒,也會讓我的編劇之路走得更遠。”
《那年花開月正圓》200多天的拍攝時間裡,劇組的演員們都很敬業,沒有演員跨劇組拍攝,有些演員合同到期了仍然紮根劇組繼續拍攝。回憶起當初拍攝的點點滴滴,蘇曉苑也感同身受:“我開機的時候去過劇組,後來又去探過幾次班,演員們都非常辛苦和敬業。孫俪把劇本都翻爛了;俞灏明哪怕沒有戲份也泡在劇組,就害怕離開了劇組離開了那個氛圍就離角色遠了。”
家鄉:有幸生在四川沒有離開的想法
在做編劇前,蘇曉苑做過中學語文老師,也在成都電視台當了十年的新聞記者,她承認,“十年的記者生涯增加了人生閱曆和故事素材,對我轉型編劇影響很大。”從《花木蘭傳奇》《婚姻時差》到《擁抱星星的月亮》《那年花開月正圓》……20多年的編劇生涯,蘇曉苑為觀衆獻上了衆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回顧多年的寫作感受,蘇曉苑激動地說:“非常有幸生在一個精彩紛呈的時代、有幸生在四川、有幸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很多老師。”她表示,家鄉四川人傑地靈、曆史文化底蘊深厚,給了她很多東西。“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四川就沒有今天的我,也沒有今天的作品!”
随着《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熱播,很多影視公司都找上門來約稿,問及有沒有打算去北京、上海發展時,蘇曉苑笑着說:“那邊房價太貴了,買不起,哈哈。”随着幾聲爽朗的大笑,接着蘇曉苑輕聲細語地解釋道:“我完全沒有去上海、北京的想法 ,因為所有的家人和朋友都在四川,而編劇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在家寫作,所以其實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電腦前。”
采訪過程中,記者也了解到了一名編劇的日常。“如果進入了劇本創作密集時段,除開休息吃飯,一天大概十多個小時都在寫。”對于年輕編劇,蘇曉苑也毫不吝惜地講出了自己的經驗之談。“别着急,先紮根生活。”停頓了下,蘇曉苑強調說:“尤其是青年編劇,閱曆很重要,而閱曆沒法走捷徑,隻有靠時間去累計,靠生活去積累。”
新作:以成都為背景的現代題材
在“巴蜀劇作·五朵金花”文藝現象研讨會上,蘇曉苑和《僞裝者》編劇張勇、《楚喬傳》編劇楊濤、《雙刺》編劇喬兵和《标化女王》編劇陳岚齊亮相,親授編劇秘笈。對于四川編劇五朵金花的日常生活,記者也為讀者們打探到了一手消息。“我們五個平常經常聯系,可以算是閨蜜吧。”蘇曉苑笑着說:“我們是好朋友,彼此性格蠻接近,大家挺投緣的。”蘇老師還說,她們之間互相稱呼也很随便。“有時候直呼其名,有時候會叫勇姐濤姐,有時候也喊陳岚老師、喬兵老師,看心情吧,哈哈。”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蘇曉苑正在創作的一部作品——一部現代題材、以成都為背景的80後曆經職場再創業的故事。“這次是和四川廣播電視台影視劇中心合作,我寫劇本,楊濤(四川編劇五朵金花之一)做責編,現在劇本基本上已經完成,正在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
采訪時間正值2018年歲末,談及2019年新年願望,蘇曉苑毫不猶豫地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她還說,過年期間會陪父母、孩子外出旅行。“這種過年方式已經延續好幾年了,因為工作的原因,平時對家人其實挺疏忽和虧欠的,所以借着過年的時間彌補一下家人。”(本報記者 王彥力/文 受訪者供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