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勰 《文心雕龍》10句千古名言,句句經典,意味深長。
1. 規範本體謂之熔,剪截浮詞謂之裁。——《文心雕龍·熔裁》
要規範寫文章的内容,稱之為熔;裁剪沒有必要的詞句,稱之為為裁。
2. 草創鴻筆,先标三準:履端于始,則設情以位體。舉正于中,則酌事以取類;歸餘于終,則撮辭以舉要。然後舒華布實,獻替節文——《文心雕龍·熔裁》
想要将文章寫好,要遵循三條準則。根據所要表達的情感來确定主體。選擇和主體相關的内容。選用适當的言語來突出重點。然後才能去安排文辭,用重點詞彙而删除不必要的言語。
3. 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裡。——《文心雕龍·神思》。
寫文章在構思的時候,景深範圍是十分廣闊的。因此要靜靜的去思索,這樣思緒就可以上接千年,悄悄的動容,視野就可以通達萬裡。
4. 繁采寡情,味之必厭。——《文心雕龍·情采》。
形式上華美但缺乏情感,讀起來肯定會使人厭煩。
5.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文心雕龍·論說》。
戰國時期毛遂一個人的辯辭比傳國之寶的鐘鼎還要貴重,他的一張嘴巴,比百萬軍隊還要強大。
6. 立文之道,唯字與義。字以訓正,義以理宣。——南朝梁代劉勰《文心雕龍·指瑕》。
做文章的基本道理,隻有言辭與道義兩個基本方面,言辭要合乎一定的法則才能夠顯得工整、優美,道義要以具體的哲理的形式宣揚出去。文章就要合乎一定的形式規範,又要傳達出由作者思考而得來的深刻哲理,這樣才既有鑒賞的價值,又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7. 改章難于造篇,易字艱于代句。——南朝梁代劉勰《文心雕龍·附會》。
修改一個段落要比生造一篇文章更難,更改一個字詞要比替換一個句子更難。一篇文章的内容比一個段落的内容要多很多,一個句子的内容要比一個字詞的内容要多很多,修改一個段落、一個字詞之所以要比生造一篇文章、修改一個句子要難,從表面上看這是不合常理的。
8. 寫氣圖貌,既随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南朝梁代劉勰《文心雕龍·色》。
氣:指事物的精神。宛轉:曲折随順,指寫作中根據事物的狀貌來構思。屬:連綴。要體現出事物的精神,首先要刻畫好事物的形貌,應當根據事物的形貌和特點來進行構思;要使文章神采飛揚、氣韻連通,就要順應聲律和節奏的變化,應當根據心情的變化來調整文章的主線。
9. 凡說之樞要,必使時利而義貞,進有契于成務,退無阻于榮身。——《文心雕龍·論說》。
大凡議論文的關鍵,是必須使它對時政有利而又意義正當,要能對政務的完成發揮作用,又要不妨礙自己榮顯。
10.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南朝·劉勰《文心雕龍》
學會演奏一千字樂曲之後,才能夠通曉音樂。觀看千柄寶劍之後,才能夠懂得如何識别劍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