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世紀,張骞曾幾次出使西域,看到當地民衆普遍栽種葡萄,進而得知這種珍果不僅風味獨特,而且藥食兼用,經濟價值又高,便決心把它引進中原。經過長途跋涉,克服重重困難,終于使葡萄在内地安家落戶。
葡萄含糖相當豐富,而且富含易為人體吸收的葡萄糖,也含果糖和蔗糖,能大量補充人體的熱能,所以《神農本草經》就指出,食用葡萄可以“益氣倍力,令人肥健,耐饑,忍風寒”。葡萄還含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核黃素、維生素C以及多種氨基酸,是一種營養比較全面的時鮮水果,具有良好的滋補功效。《随息居飲食譜》就認為,葡萄既能補氣,又能滋腎液、養肝陰,并有止渴、安胎和強筋骨的功效。經常吃葡萄,可起到延緩衰老、補充能量、抗疲勞、補血、助睡眠的作用。
葡萄含有多種果酸,能幫助消化,适量吃些葡萄,有健脾消食的功效。如果沒有新鮮葡萄,可用葡萄幹代替。老年人胃氣虛弱、胃陰不足,或患慢性胃病,出現胃酸不足、胃口不開。在飯前嚼食少許葡萄幹,既能開胃口,又能補虛弱。體虛貧血的患者,嚼食富含葡萄糖和鐵質的葡萄幹,也很有益處。
将新鮮葡萄洗淨,榨汁飲用,具有養胃、止渴、安胎的功效。胃虛嘔吐的患者,可取葡萄汁1杯,加入少許生姜汁混勻喝下,有止吐的功效。聲音嘶啞的患者,可取葡萄汁與甘蔗汁各1杯混勻,慢慢咽下,每日數次,有輔助治療功效。高血壓患者,可用葡萄汁與芹菜汁各1杯混勻,用溫開水送服,每日2次,15日為一療程。
葡萄釀成酒,氣味芬芳,口感醇香,酒精度數又低,自古就很受大衆歡迎。《滇南本草》就說葡萄泡酒可“大補氣血,舒筋活絡”。清代名醫張璐以等量的葡萄和人參,加入優質白酒浸泡,每日飲一小杯;并用此酒塗于手心,每日早、晚摩擦脊部,具有補腎強骨、增加人體氣力的功效。
作者: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席健康科普專家 馬有度
編輯:黃萌楣
審校:謝濤
核發:萬洪新
圖片: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