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克己複禮的思想是哪國的

孔子克己複禮的思想是哪國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2:12:58

孔子克己複禮的思想是哪國的(克己複禮指的是恢複周禮)1

孔子被後世稱為“孔聖人”,說他是中華五千年最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也不算過分。他創建的儒家和儒學直接影響了後世幾千年。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此時的周王朝已經支離破碎,周天子名存實亡,周朝被分成一百多個國家。用孔子自己的話來形容,就是“禮崩樂壞”天下大亂。禮崩樂壞這個詞出自《論語》,它指的是周朝的禮樂制度被破壞。

周朝位于先秦時期,是奴隸制社會,周朝推翻了商朝之後,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采用了兩種制度,一種是分封制。分封制主要是用來封賞有功的臣子,還有一種是宗法制,用根據血緣關系的遠近,來進行分封。二者配套使用,宗法制是實行分封制的重要基礎,為的是加強奴隸主貴族階級的世襲統治。

而周朝之所以成為中國曆史上存在時間最久的王朝,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禮樂制度”。禮樂制度,讓各個階層尊卑有序,他最大程度地維護了社會的長治久安。

“禮樂”可以分成兩部分。“禮”是一種道德規範,它告訴人們該做什麼,又不該做什麼,是一種具體的行為規範。而“樂”,可以是舞蹈、音律,可以對人們進行潛意識的教化,同時對“禮”下面的幾個等級,進行了嚴格的“樂”的規定,比如音樂、儀仗、車馬、樂器,有些“樂”隻有周天子才能使用。有了嚴格等級,就可以鞏固社會秩序,避免社會動蕩。

孔子克己複禮的思想是哪國的(克己複禮指的是恢複周禮)2

在周王室衰落之後,孔子提出了“克己複禮”的主張,這四個字,被現在人沒少批判,認為是它束縛服了人們思想,讓人們永遠活在那種“禮樂”的等級之下。其實這是對“聖人”的偏見,你能看到的,聖人未必不會想得到。

要想真正地理解這句話,還是要放到當時的背景中。春秋末年,諸侯之間戰亂不斷,導緻生靈不斷,為了諸侯國之間的利益,動辄就要兵戎相見,最後受苦的隻能是老百姓。

而這時的至聖,當然希望春秋能夠回到周朝分崩離析前的樣子,而不至于禮崩樂壞,所以他提出了“克己複禮”。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各個階層收斂一下自己的欲望,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往更深層次的方面講,孔子希望通過“禮”來恢複社會秩序,以此調節各種矛盾,最終形成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這也是孔子畢生所倡導的“仁”。

孔子克己複禮的思想是哪國的(克己複禮指的是恢複周禮)3

《論語·顔淵》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子曰:‘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顔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顔淵曰:‘回雖不敢,請事斯語矣。’”

簡單解釋一下這段話的意思。

顔淵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于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難道還在于别人嗎?”顔淵說:“請問實行仁的條目。”孔子說:“不合于禮的不要看,不合于禮的不要聽,不合于禮的不要說,不合于禮的不要做。”顔淵說:“我雖然愚笨,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 顔淵就是“孔門七十二賢之首”,人送外号的“複聖”。

所以說孔子提倡的克己複禮,并不一定要恢複周禮,來禁锢人們思想。他的本意是呼籲人們克制自己的欲望,然後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天下蒼生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這就像孟子雖然主張仁政,依舊主張王道的思想一樣。他們從本意上來講還是心系天下蒼生,為了是天下的黎民百姓免遭塗炭,這也是他們為什麼被稱為“聖人”的主要原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