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寒地凍,萬物失去生機。在寒冷的天氣,惡劣的環境中,我們更應懂得善待自己。吃是一件大事,而冬天更是适宜進補的季節,不論貧富貴賤,有一顆享受食物,哪裡隻是粗茶淡飯的心,自然也會有一份熱氣騰騰,沉醉于人間煙火的盛大熱情。這樣的人,如何懼怕寒冬呢?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宋·蘇轼《贈劉景文》
詩人興沖沖地告訴朋友,秋末冬初,荷蓮敗盡,連擎雨的荷葉都沒有了,菊花也凋殘,隻剩下空枝迎霜而立。但這卻是詩人眼裡的好時節,因為有燦黃的橙子,青綠的橘子,點綴着冬日的果園,一下子也俘獲了詩人的心,所以他對冬天也心懷感恩。
古人在冬日裡,煮茶以寒,茶香可令人沉醉。
夜夜烹茶煮雪冰,今霄霁色十分澄。
山窗坐落三更月,爐焰猶然煖氣蒸。
——清·黃文儀《冬景》
冬天接連落雪,每個寒冷的夜晚,詩人以雪水冰水煮茶,茶味香醇。而今天晚上,雪已經停了,天地間分外澄淨。已是三更時分,詩人悠然地賞看着窗外的月亮,月色與雪景正堪宜。而屋内溫暖如春,爐火烘得暖融融的,這實在太美了。一個人,也不會覺得孤單。
冬天,喝一點酒,于是風裡雪裡,就有了酒的醇香醉人。
眼前觸物動成冰,凍筆頻枯字不成。
獨坐火爐煨酒吃,細聽撲簌打窗聲。
——宋·錢選《題雪霁望弁山圖》
天氣太冷了,好像一切都僵凝成冰,詩人想要寫字,卻因為筆墨被凍住,總也寫不好。得了,還是歇歇吧,獨自坐在火爐旁,将酒煨得熱熱地來喝,一邊聽着窗外撲簌的雪花聲。世界那麼安靜,但雪花卻片片落進了詩人的心底,雪落的聲音,溫柔而不乏生機,一壺暖酒,已是足夠。
冬天,閑來無事,圍爐烤火是不錯的選擇,而烤火時不僅可喝茶飲酒,還可以順帶着烤些食物,豈不更添歡趣?
何處難忘酒,寒窗一局棋。
新篘開竹葉,老樹發梅枝。
撥火煨霜芋,圍爐詠雪詩。
此時無一盞,虛度小春時。
——明·朱有燉《和白香山何處難忘酒》
冬日裡,有酒喝,有棋下,梅花開了,竹葉青翠,不能不說這日子充滿了詩情畫意。一邊烤火,一邊煨着芋子,圍着火爐,詠起了關于下雪的詩。朋友,此時如果不來一杯,簡直虛度了這小陽春啊!
對于美食的熱愛,讓冬天也變得可愛起來。
滿城樓觀玉闌幹,小雪晴時不共寒。
潤到竹根肥臘筍,暖開蔬甲助春盤。
眼前多事觀遊少,胸次無憂酒量寬。
聞說壓沙梨已動,會須鞭馬蹋泥看。
——宋·黃庭堅《次韻張秘校喜雪三首》
下雪了,到處的樓閣都變成了白玉闌幹,小雪時節晴朗,一點兒也不寒冷。雪水潤到了竹根,将來筍子也會長得肥嫩,暖到蔬菜,以後蔥茏一片,可做春盤呢。這時節,詩人自在地遊玩,飲酒,聽說壓沙寺的梨花已萌動了,那就趕緊騎上馬,踏着泥路看花去呀!詩人對于吃,和對于看風景的興緻,都是那樣濃烈的。
宋代詩人陸遊,既是愛國的大詩人,卻也是熱愛美食的普通人。就算是冬天,他也沒有放下對食物的熱情。
胡床移就菊花畦,飲具酸寒手自攜。
野實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複如齑。
傳芳那解烹羊腳 ,破戒猶慚擘蟹臍。
一醉又驅黃犢出,冬晴正要飽耕犁。
——宋·陸遊《今年立冬後菊方盛開小飲》
詩人将胡床移到種滿菊花的地裡,又提來了酒壺,手臂都酸了。山裡有一種紅色如丹的野果,而村裡釀的酒,如蜜般甜,卻又帶着點兒姜汁的辣味。最美味飄香的是烤羊腿了,為了解饞詩人還吃了一隻螃蟹。酒足飲飽之際,詩人也不閑着,醉醺醺地,就牽着家裡的黃牛出了門,天氣正晴朗,他想,我得為春耕做些準備啊!
羊腿和螃蟹都是葷腥之物,再有些素食就更完美了。
鲈魚菰脆調羹美,荞熟油新作餅香。
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味憶回鄉。
——宋·陸遊《初冬絕句》
冬天,鲈魚肥美,莼菜鮮嫩,正好可以做成美味的羹湯,收獲的荞麥磨成面粉,新榨的菜油,正好可以用來制作面餅。自古以來,潇灑豁達的人不把榮華富貴放在心上,卻總是對故鄉的味道牽念不已,那才是冬天裡最能溫暖人心的啊。
到了臘月,集會歡聚增多,到處都喜氣洋洋的,吃得好,玩得好,更令人身心愉悅。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宋·陸遊《遊山西村》
不要笑話農家臘月新釀的酒渾濁,豐收之年熱情待客,早已備好了雞鴨魚肉。山巒重複水流曲折,正疑心無路可走,柳暗花明眼前又是一個村莊。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漸近,當地的人們穿着簡樸古風猶存。詩人深受感染,對盛情的主人說,如果夜裡能乘着月色出遊,我一定拄着拐杖,前來敲響你的門!可見詩人真是賓至如歸了。
冬天,美食多多,糕點雖不是主食,卻香甜軟糯,更能熨貼寒風中瑟縮的人們。
軟暖爐星火,新香甑雪糕。
老人消一睡,守負為徒勞。
——宋·舒嶽祥《除夕》
爐子裡隻有星星的餘火,屋子裡暖洋洋的,火上蒸着雪白噴香的糕點。守着爐火的老人如果不小心睡過去了,很有可能這一晚上就徒勞了!白糕的香甜,浸染着過節的喜氣,香氣飄散出來,更将寒意驅逐得遠遠的。
将日子過成了詩的詩人,食物也是與衆不同的。
才看臘後得春饒,愁見風前作雪飄。
脫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當香燒。
——宋·楊萬裡《落梅有歎》
才覺得臘月之後天氣漸回暖了,誰知風裡又飄起了片片雪花,更令人惋惜的是,梅花也掉落了不少。但詩人并不隻是喟歎,飄落的梅花,收撿起來,既可以熬粥,又可以當作香燒,梅花的暗香,也就更是不盡了。
雖然冬天,并不是人人都能大魚大肉,生活富足,可即使清寒,也不會丢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使君闵雪無肉味,煮餅青蒿下鹽菽。
豈雲剪爪宜侵肌,霜不殺草仍故綠。
——宋·黃庭堅《次韻子瞻與舒堯文禱雪霧豬泉唱和》
如果你覺得大雪天裡沒有肉吃,是件不幸的事,那就錯了,煮煮餅,配着青蒿,再來一鹹豆豉,也是不錯的。不要說剪去指甲會讓寒意侵入股膚,哪裡就那麼冷呢,沒有霜,外面草還是綠油油的。
到底,不在于吃的是什麼,而在于你擁有怎樣的心境。
萬裡無寸草,衲僧何處讨。
蘸雪吃冬瓜,誰知滋味好。
——宋·釋師觀《偈頌七十六首》
冬天生機凋敝,竟連草都枯盡了,讓我這個僧人到哪裡讨生活呢?不過,知足可以常樂,蘸着雪,吃起冬瓜來,别說,這味道還真好,沒什麼好抱怨的。
食物,一到了冬天,好像也變得分外熱情,分外親切,它帶給人們以溫暖,能量,身心的滿足,也讓人們更加感激。寒冷的天氣,一點兒也不會影響到生活,反而我們總能因為各種美好又溫暖的細節,而變得更快樂,比如一日三餐,一杯茶一碗粥,都令人感動,幸福感油然而生。
-作者-
禾雨,喜歡詩詞的女子,在四季中尋找一個個美麗的細節,願時光留下溫暖的記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