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到了驚蟄日也到了九九豔陽日了,寒冷的冬天徹底接觸。春天的氣息随之而來,春耕也要開始了,驚蟄日就是春耕的重要标志。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氣,驚蟄日也有着屬于它自身的風俗,最多的莫屬在這天要吃四種美食啦!
一、吃梨子。
驚蟄吃梨是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流行的民間習俗。尋常百姓家裡在驚蟄這天要吃梨,因為“梨”和“離”諧音,預示着病蟲害遠離、糧食大豐收。又因為春回大地,氣候比較幹燥,而梨性寒味甘,可以潤喉止咳、滋陰清熱,能有效緩解人口幹舌燥等不适。
食材;雪梨、少量冰糖、百合、枸杞
做法;①用鹽把梨搓洗幹淨,并将頂部切開小心地挖掉梨核。
②往鍋裡加入适量的水并放入百合、枸杞、冰糖,蓋上蓋子,開小火慢炖半小時。
③再次放入少許冰糖,煮15分鐘就可以出鍋食用了。
二、吃玉米。
在少數民族地區,玉米是廣西瑤族的蟲的象征。在驚蟄這天,瑤族家家戶戶都要吃“炒蟲”,即玉米經過翻炒的過程。這也是害蟲被消滅的過程,預示着驅趕害蟲。玉米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食品,美味可口、營養價值高。它所含的纖維素也特别高,而纖維素可加速腸道蠕動,降低膽固醇吸收,預防冠心病。此外,玉米中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洩,對于減肥非常有利。
三、 吃炒豆。
與“炒蟲”有異曲同工之意的還有炒豆。在我國陝西的一些地區,過驚蟄有吃炒黃豆的習慣。人們通常是将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一定要發出噼啪的聲音,這樣意味着害蟲在炒鍋裡受熱煎熬所蹦跶亂跳時發出的聲音。
四、吃雞蛋。
在北方民間還有“驚蟄吃蛋”的說法。傳說在驚蟄這天,因為白虎滿嘴獠牙,隻有飽食後才不會傷人,所以人們要祭祀白虎,常以五香茶葉蛋喂之。後來經過演變,慢慢成了喂給自己。
食材:雞蛋、紅茶、食鹽、生抽、老抽、小茴香、桂皮、八角、香葉、白糖
(1)在鍋裡加入适量的水,把雞蛋清洗幹淨放進去,加入适當的鹽,等到大火煮開後關火焖5分鐘左右。
(2)準備一個碗,在碗裡加入适量的白糖、鹽、老抽、生抽并攪拌均勻。
(3)将紅茶、小茴香、桂皮、香葉和八角放進鍋裡加入适量的清水,等到大火煮開後用小火煮三分鐘。
(4)把煮熟的雞蛋表面敲出裂縫,這樣做是為了雞蛋更好的入味,再開大火,等到燒開後換成小火焖上大概5分鐘。
(5)把焖好的雞蛋浸泡一晚上,吃的時候現煮現吃就可以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驚蟄是一年中最響亮的日子,不僅喚醒了蟄伏的動物們,也喚醒了人。驚蟄始,萬物生。人的日常調養應該根據季節變化按照各個節氣的氣候特點和變化規律來安排飲食起居,并有重點的進行養生保健,這樣人的身心才能真正獲得健康。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