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8:17:46

今年夏天的天氣有着太多可吐槽之處,最大的特點就是高溫,無論是南方、北方還是西北地區,高溫的猛烈程度和持續時間都超過了往年。國家氣候中心8月17日發布消息稱我國這次高溫天氣已經持續64天,是196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年,也有專家稱今年或是由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而對南方地區來說,更讓人郁悶的不單是炎熱,還有缺水。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洞庭湖與鄱陽湖都)1

以往每年我國南方地區夏季的降水都遠超北方和西北地區,但是今年我國長江中下遊一帶卻遭遇了十分罕見的幹旱,進入8月份以來,長江中下遊水位普遍創同期曆史最低;嘉陵江不少河段幾乎見底,有人拍攝的河灘視頻發到網上被誤認為已幹涸;其實不僅是嘉陵江,長江流域中下遊所有支流水位幾乎都要比往年要低;重慶地區至少有51條河流近乎幹涸,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六省市農田幹旱面積967萬畝,僅江西省就有138萬人受旱災影響;水利部啟動這6個省市的幹旱防禦Ⅳ級應急響應。諸如此類的消息天天都在出現。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洞庭湖與鄱陽湖都)2

​上下圖為嘉陵江已經部分幹涸的河灘。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洞庭湖與鄱陽湖都)3

不過,長江缺水最明顯的兩個地方其實是洞庭湖和鄱陽湖,長江中下遊的這兩大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兩個淡水湖,其中洞庭湖多年平均面積為2580平方公裡,多年平均蓄水量約220億立方米,最大的時候面積可超4000平方公裡,蓄水量在400億立方米以上。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洞庭湖與鄱陽湖都)4

鄱陽湖多年平均面積為3150平方公裡,多年平均蓄水量260億立方米,最大時面積可超4500平方公裡,比我國第一大湖泊青海湖海大,蓄水量可超500億立方米。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洞庭湖與鄱陽湖都)5

不過如今這兩大湖泊比較讓人失望,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一點湖泊的樣子,基本與河流無異了。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洞庭湖與鄱陽湖都)6

上圖為洞庭湖2020年8月15日(上)與今年的8月15日(下)的衛星成像面積比較,很顯然,洞庭湖的大部分地區幾乎都變成河道了,說如今的洞庭湖就是“洞庭河”也十分恰當。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洞庭湖與鄱陽湖都)7

上圖為鄱陽湖今年的6月6日(上)與今年的8月8日(下)的衛星成像面積比較,相對于6月6日的面積,8月8日鄱陽湖的大部分地區都快“瘦”成河道了,又已經過去了10天時間,如今隻會更“瘦”,也基本成為“鄱陽河”了。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洞庭湖與鄱陽湖都)8

上圖為今年8月8日的鄱陽湖鞋山水域,往年滿是水的湖灘上長滿了青草。

洞庭湖與鄱陽湖被認為是長江的兩個“腎”,汛期這裡會彙聚大量的水,是湖南省和江西省的重要水源地,而且也可以給長江下遊補水,而如果這兩個湖泊缺水,長江水也可以倒灌入湖,部分解決幹旱缺水問題,而且也能減輕長江流域其他地區發生的洪澇災害,因此它們對保證湖南和江西省的水資源應用非常重要,同時也給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工農業用水和生态水資源調配有重要作用。

但是如果長江中下遊地區普遍都缺水,這兩大湖泊的作用就大大減弱了,央廣網8月17日報道稱截至17日8時,長江湖口站水位為10.18米,較多年同期偏低6.42米,鄱陽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為10.29米,較多年同期偏低6.37米,湖區通江水體面積隻有803平方公裡,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097平方公裡,相對于往年已提前100天進入枯水期。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洞庭湖與鄱陽湖都)9

​洞庭湖的情況也差不多,從8月4日起,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就低于24.5米的枯水位,與多年平均每年10月26日前後低于24.5米的枯水位相比,今年是提前了80多天進入了枯水期,而嚴重幹旱仍在持續,天氣預報顯示或至少持續到8月底。

毫無疑問這兩大湖泊的嚴重缺水正在嚴重影響着湘贛兩省的工農業用水情況,如此窘迫的水資源缺乏也正急迫地呼喚着這兩大湖泊的綜合性水利控制工程上馬建造,就是讓不少人心心念念的洞庭湖大壩和鄱陽湖大壩了。

洞庭湖大壩的建造目前還沒有具體方案,一般認為會是洞庭湖嶽陽綜合樞紐就是它的位置,其選址在東洞庭湖出口河段,即君山至城陵矶長約15.8公裡水道。而這15.8公裡又有四個壩址選擇,一般認為其中的兩個比較理想,即上壩址段是君山至南津港之間約3.5公裡河段,下壩址段是洞庭湖一橋至拟建杭瑞高速洞庭湖二橋之間3.2公裡河段,多數人傾向于選擇後者,因為工程規模可以更小,位于下壩址段的七裡山是最理想的建壩地點。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洞庭湖與鄱陽湖都)10

已有的一個建造方案是這個綜合性水利樞紐長約3400米,從右岸至左岸建築物依次為:魚道及電站、46孔低堰主洩水閘段(其中有兩孔江豚通)、4線3000噸級船閘及10孔排砂閘、51孔高堰副洩水閘和左岸連接。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洞庭湖與鄱陽湖都)11

相對于洞庭湖大壩,鄱陽湖大壩的籌建工作相對更快一些,2021年的1月份,有媒體發布消息稱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對江西省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進行了批前公示,其中提到建設江西省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是統籌解決鄱陽湖枯水期水安全問題的綜合性方案,鄱陽湖水壩軸線總長2993.6米,比三峽大壩(2335米)還長658.5米,工程項目占地總規模為347.2公頃,有樞紐區、道路、管理房和管理區共四個功能分區。其中樞紐區由64孔洩水閘、3線一級船閘、魚道和連接擋水建築物組成,水閘頂部高程23.4米,取消了原有的總裝機容量9.2萬千瓦的水電站,其投資規模約為139億人民币。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洞庭湖與鄱陽湖都)12

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奉行的設計原則是建閘不建壩,調枯不控洪,攔水不發電,建管不調度,以及統籌考慮鄱陽湖區及長江中下遊水生态保護和水資源利用的需要。但是今年鄱陽湖和洞庭湖如此缺水的情況實際上又在倒逼設計者對該工程的設計理念進行反思,如果壩體過低或者沒有壩體,不在汛期和洪水期對鄱陽湖攔蓄較多的水資源,恐怕無法長時間保證鄱陽湖區的用水需要,如果建造後再出現像今年這樣汛期無水的狀況,那麼水利樞紐工程建造起來也将失去作用,這樣的現象和問題同樣适用于洞庭湖水利樞紐工程。所以,汛期“瘦”成河的洞庭湖與鄱陽湖,其實也是在倒逼兩湖大壩盡快開工,相信開建日期會随着水資源利用的緊迫性而更快到來。

洞庭湖湖區與鄱陽湖湖區對比(洞庭湖與鄱陽湖都)13

或許會有不少朋友認為建造水利工程會對生态環境和動植物生态鍊造成很大的破壞,但其實出現澇災或旱災才是對生态環境和生命物種最大的破壞,因為澇災會淹死很多的動植物,旱災又會渴死或幹死很多動植物,而建造水利工程的目的正是可以保證某些地區不澇不旱,這難道不是對生态環境和動植物生态鍊的最大保護嗎?更何況水利工程是人類保證工農業生産和人民生活正常進行的基礎設施保障呢!

實際上人類的發展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體現在能夠改造自然環境上,人類文明迨始就是水利工程的興建,數千年前對尼羅河的治理催生了埃及文明,大禹治水也被贊譽數千年,正是對黃河的治理成就了華夏文明,如今發達國家大部分都已完成了對其國内水資源的控制和改造,并享受着改造帶來的福利。綜合來看,兩湖大壩的建造的好處也是遠大于弊端的,對當地及長江中下遊來說都将是造福工程。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8月17日文章《圖說|幹涸的汛期:長江中下遊或現夏秋連旱》

《中國新聞網》8月17日文章《高溫少雨水位下降 幹旱災害導緻江西逾138萬人受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