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說不完的話題,咱們晚上接着聊
曆史掌故、娛樂八卦、情感、育兒、美食……
“壹點夜市”統統有!
快來壹點,逛夜市喽~
不同的地方,雨季時間不同,南方的雨季,一般是在4-9月,北方的雨季,一般是在6-9月。
談到雨季,很多人第一印象是江南一帶6月份的“梅雨”季節,而在魯西北,雨季往往在江南的“梅雨”之後。
故鄉的雨季,大約在農曆六七月間。
魯西北屬北溫帶,春季短而少雨。春天,北方肆虐的冷風不再南侵,南方的暖氣尚未北襲,冷暖氣流不交接,日照也不算激烈,便形不成濃雲,下不了雨。
我小時候,在鄉村。清明前後,常會下點兒小雨,零零星星的。
到了立夏,小麥開始繡穗,農民們本不希望有雨,怕打掉花粉,影響小麥收成,卻偶有急雨來臨。
小滿時節,籽粒初滿,雨開始多些,有時甚至一連下一整天,但不大,地上水窪裡隻是淺淺的水花,幾乎沒有風。芒種季節,小麥已熟,尤其不希望下雨,但陰天的機會反而增多,急雨有時偏偏不約而至,雖是陣雨,但也影響麥收進度。
有時,小麥被成捆地拉到打麥場,正攤曬,猛然飄來一片黑雲,嘩嘩下一陣急雨,麥稭麥穗均被淋濕。有時剛打完場,急雨便驟至,來不及挑起麥稭、堆起麥粒,就那麼尴尬地攤在打麥場裡。
等麥子打下了粒,粒子攤開曬幹了,該交公糧的交了公糧,該入倉的入了倉,農民們心裡終于徹底踏實下來,就急着盼着來場透地雨,想下就下吧,下點兒雨正好種玉米,最好雨水能滲入地下四五寸,過兩天翻了地直接種玉米,免得再搬動機器、購買柴油,張羅着澆地。可往往左等右等,卻不見雨的蹤影。
等玉米長到一尺來高,老百姓最不希望老天常下雨,最好是下一天停幾天,讓人們抓緊時間用鋤頭和镢頭迅速除掉雜草,不然雜草很快爬滿地面,和玉米苗争吃養分,莊稼便不肯再長。
此時,通常會下幾場雨,但往往下不多長時間。我的印象中,下到溝滿河平的時候也有,不多。那一年,雨一連下了好長時間,雨剛停,我們便來到村北。我站在田頭,擡眼望去,地裡滿是水,無處排放,我們隻能眼睜睜看着禾苗泡在水中,被豔陽蒸着。幾天後禾苗開始發黃,幾近幹枯。此時,青蛙們不管這些,躲在河裡、池塘中高興地亂叫,叫得讓人心煩。好在這樣的年份很少。
等夏至過後,玉米長到兩尺多高,下雨的次數逐漸增多。那年我在老家,在田裡除草。天空本來一直響晴,但忽然從西北方湧起一片黑雲,快速向空中蔓延,不一會兒就漫過頭頂,接着便聽到“沙沙沙”的響聲,那是雨點兒打在玉米葉上的聲音。雨聲快速從遠處傳來,像長了腳,很快便來到跟前。身處空曠的田地裡,我們無處躲藏,隻能順其自然,通常被淋個正着,像落湯雞。
那年,我和夥伴們到村東北割草,天空布滿了雲,突然發現東北部雲色有些發黃,我覺得不好,便開始往家趕。走着走着,突然有個東西掉在身後,猛一回頭,隻見一個雞蛋大小的冰雹落在那裡,差點兒砸了我的腳後跟,我趕緊把草籃子倒扣在頭上,一路小跑竄回家中。
剛回到屋内,大雨就嘩嘩嘩倒下來,其間還伴有噼噼啪啪銅錢大小的冰雹。那時老家的人有些迷信,見此情景常會扔一把菜刀出去,說來也怪,仿佛有神力相助,冰雹果然越來越小。此時,房頂上的雨水不停地湧下來,房檐上形成無數的小瀑布。院子裡,土質的地面上很快灌滿了水,大雨點砸到水面上,砸起無數小水泡,小饅頭一般,緩緩地向大門口移動。下完雨,出去一看,各家的水流向大街,街上的水流入池塘。
到了大暑,進入中伏天,氣溫高至攝氏37度以上,常常無風,天地間像個蒸籠,走在大街上渾身冒汗,像洗桑拿。此時真想來場急雨,降降溫,可等來等去,雨就是不下來。
立秋過後,雨量開始變小,但雷聲會變多起來。等玉米長到一人多高,很難再有急雨,但下雨的次數會增多,多是小雨,有時會不緊不慢地一連下兩三天,纏綿的秋雨濕了天、濕了地、也濕了人的心,此時多渴望太陽快一點兒出來,一股腦地趕走彌漫的濕氣。
等到深秋,北風漸多、漸大,天氣開始變涼,空氣也變得越來越幹燥,在這天高雲淡的時節裡,雨的蹤迹已漸漸看不到。
這,便是我印象中的故鄉的雨季。
(選自 壹點号 史志花開 文/陳德軍 有修改)
“壹點夜市”欄目分為琉璃廠、八卦攤、深夜食堂、芙蓉茶館以及歇心鋪五大闆塊,白天講不完的話題,晚上咱們繼續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