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入世20年專訪朱天

入世20年專訪朱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4 19:06:07

20年前的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WTO第143個成員國。20年間,中國的出口增加了870%,進口增加了740%。貨物貿易量從全球第六躍升為第一,服務業貿易也從全球第11位躍至第二位。

WTO對中國經濟增長和經濟全球化起到了什麼作用?如何看待WTO的作用減弱?貿易環境變化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哪些影響?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桑坦德經濟學教席教授朱天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入WTO促進了中國的改革,使中國經濟更加市場化、更加開放,這是加入WTO對中國更重要的意義。“發展經濟根本上還是要靠一個國家自身在投資、教育和技術進步上發力。在這個意義上,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對中國發展的影響,其實并不如想象的那麼大。”

入世20年專訪朱天(入世20年專訪朱天)1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桑坦德經濟學教席教授朱天。受訪者供圖

WTO是全球化的結果,而非原因

新京報:如何評價WTO在中國經濟增長和促進經濟全球化中起到的作用?

朱天:中國加入WTO以後,貿易增長很快,經濟總體增長也很快,于是很多人把中國經濟增長歸功于WTO。其實這是一個誤解。

首先從全球來講,過去20年的經濟增長,并不比2000年前的20年增長更快,所以WTO對世界經濟的增長有多大還不好說;全球貿易出口占GDP的比重在1980年大概在20%,到現在大約30%,但貿易增長與WTO到底有多大關系,也不好衡量。WTO是全球化的結果,而不是全球化的原因。

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理想,不是有了貿易經濟就增長了。例如,1980年墨西哥出口占GDP的比重達到10%,那時中國才不到6%,現在墨西哥這一比重已經達到40%,中國則略低于20%。但在過去40年裡,墨西哥的GDP年增長速度僅在2.3%,而中國是9%。

其次從中國的角度來講,中國在加入WTO後20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并不比加入WTO前的20年更快,還略有降低,尤其是2010年到現在,我們的經濟增長總體是下行的。

事實上,WTO隻是全球化的一個标志。因為世界各國都想擴大貿易,所以才會有1995年從關貿總協定(GATT)到世貿組織(WTO)的升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WTO就像是聯合國。經濟發展、貿易最主要的動力并不來自于這些組織,而是因為大家有了貿易的需求,為了便于貿易,才要成立這樣的組織。世界上還有很多雙邊、多邊貿易協定,就是因為WTO還不能滿足各國進一步降低貿易障礙的要求。

新京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裡程碑事件,你認為加入WTO對中國最大的意義是什麼?

朱天:與自給自足相比,貿易會通過互通有無和促進專業化分工,增進一個國家的福利。用經濟學的術語說,貿易會擴大一個國家的生産可能性邊界,從限制貿易到放開貿易,會帶來一次性的經濟擴張。比如中國在2000年貿易出口占GDP比重約20%,2001年加入WTO後貿易出口迅速上升,到2006年占到36%。這可能有加入WTO的原因,但是我們也無法确定不加入WTO的話出口會是什麼樣。

從中國的角度講,入世之前,每年中國都要和美國談最惠國待遇,入世之後,這個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加入WTO也促進了中國的改革,使中國經濟更加市場化、更加開放。我認為這些可能才是加入WTO對中國來說更重要的意義,而不是增加了多少貿易額。

改革開放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加入WTO隻是一個标志性的事件。對外開放的重要性不隻是貿易本身,更重要的是吸引外商投資,為中國帶來發達國家先進的技術和管理,中國通過學習借鑒這些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生産水平、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從而實現高速的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起因是改革開放

新京報: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泛濫導緻國際貿易摩擦不斷,作為當今世界唯一規範全球貿易的國際組織,WTO在全球貿易摩擦中的作用減弱,對此你怎麼看?

朱天:在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貿易額有所萎縮,但到了2019年,又回到了曆史最高位。從數據來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出口占全球GDP的比重曾達到30.7%,而在2019年回到30.5%。

因此,雖然近年來不少國家之間出現了貿易摩擦,但隻是局部性的,總體而言,全球貿易環境還算不上受到了多大破壞。即使中美貿易争端增大,也沒有影響到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2019年的經濟增長隻比2018年差了一點,但是今年前9個月,中國的貨物貿易增長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長超20%。

所以我們也不必過分擔憂WTO的作用減弱會帶來多大影響,WTO不是唯一的選擇。現在,全球範圍内還有多個雙邊和多邊貿易協定,包括即将在2022年1月1日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中國在今年9月申請加入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全球貿易不會因為某些國家的行為或某個貿易組織的力量減弱而受到很大沖擊。

新京報:你提到,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對中國發展速度的影響在減弱。你如何評價貿易環境變化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朱天: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起因是改革開放。但光有改革開放是不夠的,世界上改革開放的國家很多,但經濟增長快的國家卻很少。

中國比發達國家增長快并不奇怪,因為我們的起點低。我們之所以經濟增長比其他發展中國家都快,是因為除了改革開放以外,中國還有其他的優勢條件,比如我們有世界上最高的儲蓄率和最高的投資率,基礎教育質量也是發展中國家裡最好的,這兩個因素也使中國在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時做得比别的發展中國家好。對外開放為中國引進了大量新技術,從早期的拿來主義到模仿再到創新,中國技術進步的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自主創新能力在過去30年也在不斷加強。

所以,無論是内循環還是外循環,發展經濟根本上還是要靠一個國家自身在投資、教育和技術進步上發力。在這個意義上,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對中國發展的影響常常被高估了,其實并不如想象的那麼大,而且随着中國經濟體量的增長,這個影響還會相對減弱。

中國擁抱更高程度的貿易開放

新京報:中國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外媒認為中國要減少對外開放的程度,對此你怎麼看?

朱天:這明顯是個誤讀。我覺得媒體不用過于解讀,與其說這是一個新的政策導向,還不如說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和趨勢的一個比較實際的描述。

國際循環很重要的一個指标是貿易總額(即進出口總額)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而中國經濟中貿易所占的比重過去十年來是一路下降的,這一比重在2006年頂峰時達到64.5%(出口36%,進口28.5%),到2020年貿易占比已經降到34.5%,下降了30個百分點。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經濟運行從來都是以國内循環為主。改革開放後,外循環比重不斷上升,在2006年達到頂峰,但從那時候開始,中國國内循環的比重又變得越來越大,未來還會繼續加大。

作為目前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貿易占美國經濟的比重基本在20%-30%之間,現在是24%,比中國低10個百分點。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達到頂峰的1990年,這個比重為20%,現在約35%,與中國相仿。10年後,中國或将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屆時,貿易占中國經濟的比重大概率會降到30%以下,更接近美國的水平;中國經濟自給自足的能力将會更強,國内循環所占的比重也會更高。

未來中國貿易占GDP的比重之所以還會繼續下降,是因為中國的經濟體量早已是世界第二,而增長速度比世界平均快很多;如果中國出口占GDP的比重保持不變甚至上升的話,别的國家從中國進口的産品占其GDP的比重就必須不斷上升,而那是不可持續的。

所以,中國貿易額的增長基本上會與世界經濟的增長同步,占中國經濟的比重也就會相應地下降,這才是可以持續的、平衡的結果,可以說這是經濟增長的一個規律,不是什麼政策可以改變的。

中國已經加入了全球最大的地區貿易協定RCEP,現在又申請加入CPTPP,這是一個比RCEP開放程度要求更高的貿易協定。這說明中國在政策導向上是擁抱開放、擁抱自由貿易的。

新京報記者 陳琳 實習生 葉紅梅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