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在清華大學西校門北側,工程車輛整裝待發,這片過去髒亂不堪的“城市發展窪地”經過環境整治和搬遷騰退,将啟動建設成科技産業園區。上午,海澱區海澱鎮在水磨東街舉辦海澱區水磨地區集體産業項目啟動儀式。
曆時130餘天完成水磨地區環境整治,居民也搬進了新居
海澱區水磨地區集體産業項目位于海澱區海澱鎮水磨東街,西臨中關村北大街,其他三側緊鄰清華大學,總用地面積約4560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4340平方米。項目由海澱鎮彙苑農工商公司組織實施。
2月9日,海澱區海澱鎮在水磨東街舉辦海澱區水磨地區集體産業項目啟動儀式。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曾經的水磨地區環境髒亂,“貼面樓”“握手樓”遍地,成為了城市發展窪地。為改變水磨地區的面貌,海澱鎮積極融入市、區發展大局,曆時130餘天完成水磨地區的環境整治。如今,居民們已被安置進寬敞明亮的新居,迎來了便捷舒适的幸福新生活,而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也将涅槃重生、迎來蝶變。
“2019年之前大家來到這裡的話,站到那邊的天橋上看,你是看不到清華大學的任何建築的,都是百姓的一些自建房子,安全隐患極大。”海澱鎮副鎮長劉曉東介紹。
他表示,2019年海澱鎮啟動該項目,水磨地區的老百姓都被安置到了西北旺唐家嶺地區。“安置房環境非常好。”劉曉東說。
項目将打造成一個跨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的融合科創平台
《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規劃(2019年-2035年)》中水磨節點部分提到:配合中關村大街高端創新集聚發展走廊建設,打造科技創新節點。将中關村大街以西的西水磨地區進行還綠,探索東水磨地區與清華大學等高校共建科技創新平台的模式,增加科技創新空間,形成以衆創空間、孵化器為主的創新創業集聚區,完善創新鍊條。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劉玉龍介紹,項目設計不但再現了水磨村從清代至今的曆史沿革和風貌,還建有停車場、餐飲等配套設施,這裡未來将建成地上2層、地下3層,共計16棟相對獨立的樓宇。
“我們現在這個項目是按照國家綠色建築的最高标準——綠色三星标準做的設計,從建築、用材、通風、空調、水的利用和處理,到用電用能等,都有全面的要求。”劉玉龍介紹,在整個設計上,地上完全參考和再現了曆史村落的肌理。有一個十字街,還有一些小的街巷,其間有兩層的小建築,共同營造出一種曆史街巷氛圍,再現水磨村的曆史人文環境。
海澱區水磨地區集體産業項目建成後效果圖。海澱區供圖
據海澱區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建成後,除了為地區提供城市綜合配套空間,還将和高校展開合作,引入科技創新資源,形成高新産業集聚,讓水磨地區煥發新的生機。
項目所在區域周邊,聚集着中國最高水準的大學、科研院所,以及科技創新領域的頭部引領企業,是整個國家在科技研發創新領域的策源地。該項目旨在打造一個跨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的融合科創平台,匹配政策、金融、法務服務,為高端科技創新要素的聚集提供物質環境空間。同時,也适量配置本城市區域所欠缺的城市商業服務配套設施,為本園區與周邊場所提供高品質生活配套服務。
“地下三層的空間有17米多的深度。未來,大家到圓明園遊覽卻沒地兒停車,這裡可為大家提供相應的停車位。”劉玉龍說。
■ 延伸
海澱今年啟動的第一批重大項目已集中開工
近日,2023年海澱區第一批重大項目已集中開工。據海澱區住建委介紹,海澱全區建設工程298項,總建築面積1482萬平方米。為保障有序複工和達産滿産,區住建委提前謀劃,督促施工單位确定複工時間,詳細制定勞務人員返京計劃,做好用工儲備,最大限度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協調解決建材供應、渣土運輸、手續辦理等困難,簡化複工流程;壓實安全生産責任,提高作業人員安全防範意識,加強健康監測和醫療物資儲備,推動續建和新開工項目建設進程加速推進。
海澱區水磨地區集體産業項目啟動儀式上,工程車輛整裝待發。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是海澱區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戰略腹地和發展縱深,是構建新型城市形态的重要承載區。據區北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北部地區開發将以“突出重點、集中連片、滾動開發”為原則,以“保民生、補短闆、促産業”為目标,重點推進村莊騰退、土地一級開發、安置房、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規劃實施,努力實現創新引領效應凸顯、産業能級大幅提升、區域空間結構更趨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城鄉協調發展邁上新台階,持續為建設現代化強區、高品質海澱聚勢賦能。
據海澱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海澱區拟納入“3個100”市重點工程20個,預計可支撐全年投資112億元。本次納入全市集中開工的市區重大項目包括永豐數字科技中心、環保園D區馭智産業用地項目、西北旺鎮永豐F2地塊商品房項目,年度投資217.2億元,均位于海澱“三區”疊加範圍内,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區域帶動性,投資示範效應明顯。
永豐數字科技中心位于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北清路前沿科創發展走廊,由6個地塊組成,其中,本次集中開工建設的項目——永豐數字先導、數字融合、數字共享科技園,建設用地面積9.34萬平方米。項目建設現場,機器轟鳴,工程車輛入場就緒,施工前期準備工作有序進行。北京市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代表項目施工單位作表态發言時表示,将調配最優秀項目管理團隊和資源,全力以赴支持項目建設,打造讓百姓滿意的精品工程。
據介紹,永豐數字科技中心定位為海澱北部大信息科技産業中心,根植于“硬科技”産業基礎的創新功能,建成後将與科學城北區其他主題園區聯動協作,形成分布式科技園格局,為高精尖産業在海澱北部的發展提供更大支撐。
2022年,海澱區固定資産投資堅持“抓新開、抓續建、抓增量、抓儲備”的工作體系,全區上下積極挖潛項目,各責任平台訪企業、下工地,狠抓投資指标落實、促進重大項目投資落地,超額完成了全年任務,實現同比增長5.2%,建安投資和設備器具購置投資合計占比超50%,投資有效性顯著提升,為穩住經濟大盤作出了積極貢獻。
海澱區水磨地區集體産業項目啟動儀式上,項目相關方正在對工人們進行複工複産動員。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 采訪對象語錄:
海澱區海澱鎮副鎮長劉曉東:2019年之前,水磨地區遍布着百姓的自建房子,安全隐患極大。如今經過環境整治和搬遷騰退,這裡将建設成為科技産業園區。項目啟動儀式上,返京複工的建設者們精神飽滿、鬥志昂揚。相信未來水磨地區将像它的名字一樣,汲取時間的養分,轉動厚重的年輪,迸發出曆史偉力,煥發出新的生機,為推動海澱鎮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不竭動力。
■ 記者手記:開局即沖刺,海澱複工複産跑出“加速度”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2月9日,水磨地區集體産業項目正式啟動,工程車輛整裝待發,建設者們精神抖擻,奮鬥的号角已經吹響。水磨地區西臨中關村北大街,其他三側緊鄰清華大學,曾經環境髒亂不堪。如今經過整治和騰退,這裡将建設成科技産業園區。
地處“三山五園文化核心”和“中關村科學城核心”兩個北京市重要核心的交彙之處,特殊的區位優勢賦予了水磨地區厚重的曆史使命。海澱區緻力于将項目打造成為承載“三山五園”文化積澱、彌補地區公共服務短闆、展現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金名片”。
項目建成後,将為地區提供城市綜合配套空間,而同步規劃的騰退空間也将成為海澱鎮打開城市更新的一把“新鑰匙”。
今年,海澱全區建設工程298項,總建築面積1482萬平方米。海澱區提前謀劃,協調解決建材供應等困難,簡化複工流程,推動各項目建設進程加速推進,複工複産跑出了“加速度”。
在實現GDP突破一萬億元的發展目标之後,2023年,海澱區開局即沖刺,仍将突出科技創新、城市更新、基礎設施、民生短闆等重點領域,聚焦科學城南區、北區、“三山五園”等重點區域,通過抓重點、抓項目、抓落實,以更加有效的投資助力海澱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 陳靜 校對 李立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