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詞鑒賞題型練習答案

詩詞鑒賞題型練習答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13:07:13

詩詞鑒賞題型練習答案(2022詩詞鑒賞五類素材)1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必做理由:珍重友誼題材,分析抒情手法和情感題型)

夜至永樂文長老院,文時卧病退院

蘇轼

愁聞巴叟卧荒村,來打三更月下門。

往事過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論。

老非懷土情相得,病不開堂⑺道益尊。

惟有孤栖舊時鶴,舉頭見客似長言。

(注)文長老即蜀僧文及,詩人同鄉,在永樂本覺寺講道。蘇轼通判杭州時三次過訪他,題此詩時是笫二次。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首聯點題,寫作者夜至永樂,得知文長老卧病消息,不顧辛勞特意前往探視。

B.颔聯先感慨時光流逝,再回到現實,說文及所幸未死,他們才得以重溫舊情。

C.頸聯上句說他們之間友情深厚,并不是因為同懷鄉土,而是由于情投意合。

D.頸聯下句是對文長老的慰藉,雖卧病退院,不能開堂講道,但其道更受尊重。

2.尾聯運用了何種抒情方式?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内容簡要分析。

二、閱讀下面這兩首詩,按要求作答。(必做理由:關注農村題材,概括内容題型)

感春十三首(其一)

[宋]張耒①

春郊草木明,秀色如可攬。

雨餘塵埃少,信馬不知遠。

黃亂高柳輕,綠鋪新麥短。

南山逼人來,漲洛清漫漫。

人家寒食近,桃李暖将綻。

年豐婦子樂,日出牛羊散。

攜酒莫辭貧,東風花欲爛。

感春十三首(其八)

[宋]張耒

浮雲起南山,冉冉朝複雨。

蒼鸠鳴竹間,兩兩自相語。②

老農城中歸,沽酒飲其婦。

共言今年麥,新綠已映土。

去年一尺雪,新澤至已屢。

豐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補。

[注]①此兩首詩是張耒早年任壽安(在今河南宜陽縣境)縣尉時所寫。②鳴鸠喚婦的俗語起興

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北方鄉村春天生機盎然的圖景,表現了詩人對農民生活的深切關懷。

B.《感春(其一)》寫南山迎面,“逼”字化動為靜;清洛初漲,“漫漫”音韻和諧舒緩。

C.《感春(其八)》以老農與妻子的對話作為全篇的重點,略加着墨,人物形象就很豐滿。

D.這兩首詩以散行為主,間用對句,不追求言語句讀之奇,語言風格上尤能顯示平淡之美。

4.這兩首詩在内容上既相連續,又相區别,尤其在人和自然的處理上區别明顯。請簡要分析。

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必做理由:勉勵友人題材,賞析詩句題型)

送獨孤判官赴嶺①

劉長卿

伏波②初樹羽,待爾靜川鱗③。

嶺海看飛鳥,天涯問遠人。

蒼梧雲裡夕,青草嶂中春。

遙想文身國,迎舟拜使臣。

[注]①嶺:嶺南。②伏波:漢代伏波将軍馬援,曾在嶺南任職。③川鱗:水中鱗介。

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題目交代了友人即将赴嶺南任職的背景,“送”字是詩眼,統領全篇。

B.詩人借“伏波”典故贊美友人能力出衆,能順利推行政令,有所作為。

C.詩人在崇山峻嶺間看到飛鳥,聯想到遠行途中的友人,倍感孤獨。

D.友人此去山高路遠,但途中正值春天,景色優美,暗含對友人的祝願。

6.本詩尾聯十分精妙,請結合詩句分析其藝術特色。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必做理由:樂觀報國題材,分析詩句含義題型)

老馬行

陸遊

老馬虺隤①依晚照,自計豈堪三品料?

玉鞭金絡付夢想,瘦稗枯萁空咀噍。

中原蝗旱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诏。

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

(注)①虺隤:疲病的樣子。

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詩的第一句粗筆勾勒落日餘晖下老馬疲病不堪的樣子,恰與題目老馬行走的意思相合。

B.“玉鞭金絡”指華貴的裝飾,“瘦稗枯萁”指粗劣的草料。三四句表意形象,引人聯想。

C.五六句轉而寫胡人遭受蝗災旱災導緻國運衰敗,正好傳來了南宋軍隊要北伐的好消息。

D.本詩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道盡了愛國詩人陸放翁一生渴望征戰沙場、收複失地的志向。

8.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有什麼含意?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五、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必做理由:思親念友題材,寫景手法題型)

春江送人

孟貫

春江多去情,相去枕長汀。

數雁别湓浦,片帆離洞庭。

雨餘沙草綠,雲散岸峰青。

誰共觀明月,漁歌夜好聽。

9.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首聯借春江流水寄托離别之情,借眼前景傳遞離别情,委婉曲折,含蓄蘊藉。

B.颔聯選擇凝聚着别意的大雁和船帆,将二者加以對照,将離愁别緒推進一層。

C.尾聯實寫行人到達目的地之後的歡快場景,和朋友一起賞明月,共同聽漁歌。

D.這首詩風格平實質樸,語言自然流暢,對仗工整,把尋常題材寫得真摯動人。

10.請賞析這首詩頸聯的寫景藝術。

六、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必做理由:賢臣良相題材,人物形象題型)

題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①

戴複古

堂堂大節在朝廷,名重當時太華輕。

乾道②君臣千載遇,先生議論九重驚。

人歌黃霸③思遺愛,我頌朱雲④有直聲。

一瓣清香拜圖像,英風凜凜尚如生。

(注)①原題後尚有“徐竹隐直院謂梅溪古之遺直,渡江以來一人而已”二句。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②乾道:孝宗年号。③黃霸:西漢著名循吏,為政外寬内明,力勸耕桑,推行教化,治行為當時第一。④朱雲:漢成帝時人,以直臣聞名于世。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首聯先直接贊美王梅溪先生的志節,後用襯托手法表現他的名聲之大。

B.颔聯意謂君臣際遇是千載難逢的,梅溪先生議論國家大事,令帝王驚歎。

C.頸聯用典,意在表達作者對循吏黃霸和直臣朱雲的贊美之情,感情真摯。

D.尾聯點題,詩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遺像,感覺他英風凜凜,一如生前。

12.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樣的形象?試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必做理由:和音樂結合題材,分析手法題型)

聽宋宗儒擿阮①歌(節選)

黃庭堅

手揮琵琶送飛鴻,促弦聆醉驚客起

寒蟲催織②月籠秋,獨雁叫群天拍水

楚國羁臣③放十年,漢宮佳人④嫁千裡。

深閨洞房語恩怨,紫燕黃鹂韻桃李。

楚狂行歌驚市人,漁父挐⑤舟在葭葦。

問君枯木著朱繩,何能道人意中事?

(注)①阮:即阮鹹,一種形似琵琶的樂器,相傳為西晉音樂家、文學家阮鹹所創制。擿(tì):彈奏。②催織:即促織。③楚國羁臣:指屈原。④漢宮佳人:指王昭君,據說她出塞時曾攜帶琵琶,馬上彈奏。⑤挐(ráo):通“撓”。本指船槳,這裡是以槳劃船。

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描寫宋宗儒彈奏阮鹹,讓人如臨其境,聆聽到動人音樂,感受到演奏者高超的技藝。

B.“手揮”寫宋宗儒彈奏動作,“送飛鴻”暗含彈琴者的思想感情,引出具體的音樂場面描寫。

C.“深閨洞房語恩怨”寫音樂的凄涼傷感;“紫燕黃鵬韻桃李”表現的是音樂的悅耳宜人。

D.“枯木著朱繩”是抑,寫阮鹹的貌不驚人;“道人意中事”是揚,寫宋宗儒用它彈奏佳曲。

14.這首詩描寫音樂運用了哪些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必做理由:羁旅漂泊題材,分析結構題型)

嶽陽館中望洞庭湖

劉長卿

萬古巴丘戍①,平湖此望長。

問人何淼淼,愁暮更蒼蒼。

疊浪浮元氣②,中流沒太陽。

孤舟有歸客,早晚③達潇湘?

[注]①巴丘戌:谪戍巴丘一帶。②元氣:指天地彌漫之氣,也即生氣。③早晚:何時,何日。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首聯詩人思接千載,視通萬裡,寫出洞庭湖時空的漫長廣遠,令人感慨萬千。

B.颔聯以“淼淼”“蒼蒼”兩個疊詞,描繪出洞庭湖浩蕩之勢,境界雄闊蒼涼。

C.尾聯詩人将目光投射到了湖中扁舟之上,着一“孤”字,盡顯孤标傲世之意。

D.全詩語言典雅隽永,凝練含蓄,所寓情感傷而不怨,承繼了“風雅”的傳統。

16.詩歌的頸聯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麼作用?

九、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必做理由:憂國憂民題材,分析詩眼題型)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①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②。

(注)①玉壘:山名,在四川灌縣西、成都西北。②《梁甫吟》:古樂府中的一首葬歌。《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1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首聯中先寫花傷客心,用襯托的手法以樂景寫哀情,再寫萬方多難的局勢,前因後果,順理成章;“登臨”二字,則以高屋建瓴之勢,領起下面的種種觀感。

B.颔聯從空間和時間上延展開來,形成了宏闊悠遠的意境,包括了詩人對國家山河的熱愛和民族曆史的回憶,其憂國憂民的高大形象躍然紙上。

C.頸聯主要寫國家戰事,上句的“終不改”,照應颔聯的“變古今”;下句“寇盜”“相侵”,進一步說明第二句的“萬方多難”,焦慮之中透着堅定的信念。

D.尾聯借用典故,諷喻當朝昏君,寄托詩人懷抱,表明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體現了卒章顯志的藝術特點。

18.本詩的詩眼是哪個字?請結合全詩内容說明理由。

十、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必做理由:欣賞自然題材,分析語言風格題型)

雨霁看東園桃李,行溪上,進退格①

楊萬裡

藥裡關心正腹煩,強排孤悶到東園。行穿一一三三徑,來往紅紅白白間。

繞樹仰看渾不見,隔溪回望不勝繁。村村桃李家家柳,腳力酸時坐看山。

(注)①進退格:亦作“進退韻”,律詩用韻的一種格式。一首詩采用兩個相近的韻部來押韻,隔句遞換用韻,一進一退,相間押韻,故名。

1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作者吃完藥後體内正自煩悶難安,為排遣孤寂愁悶,于雨後來到了東園。

B.作者穿行在東園的小徑之上,在或紅色或白色的桃花李花之間往來欣賞。

C.東園中繞着樹木仰望,似無所獲;可隔溪回頭觀望,确是一片繁盛景象。

D.尾聯寫到村村有桃李,家家有柳樹,可見作者走到腳酸時正好坐山觀景。

20.楊萬裡号誠齋,他的“誠齋體”風格純樸,自然活潑。請結合本詩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B

2.間接抒情(或“借物抒情”“叙事抒情”)。通過描寫(叙寫)孤鶴的表現來表達詩人對友人病重的關切(或難過、哀傷),抒發詩人和友人之間深厚的感情。

【分析】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内容的能力。

B.“說文及所幸未死”是錯誤的。“此身”指的是詩人自己,所以應是說詩人自己所幸未死。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表達技巧以及評價詩歌中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詩尾聯寫到栖居的孤鶴,見到我的來訪好像老朋友和我長談一樣,通過對孤鶴的描寫,寫出了我和文長老之間深厚的感情,并且作者夜到永樂不辭辛勞特意前去探視文長老,也寫出了詩人對文長老病重的關切。詩人不直抒胸臆,而是通過對孤鶴的描寫叙事來側面抒發抒發自己的情感,因此采用了借物抒情的間接方式。

3.B

4.内容連續:(寫出一個即可)

①《感春(其八)》“沽酒飲其婦”“豐年坐可待”基本上是《感春(其一)》“年豐婦子樂”,“攜酒莫辭貧”二句所寫農事的延伸和放大。

②《感春(其八)》“新綠已映土”“新澤至已屢”是《感春(其一)》“雨餘塵埃少”“綠鋪新麥短”所寫天氣和景色的延續。

内容區别:

①《感春(其一)》寫雨後信馬遊春時看到的郊野秀色,一幅自然景物速寫,全面鋪寫春景,人在景中,人是其中的點綴。

②《感春(其八)》一幅農家生活素描,人在其中居于主要位置。雲起南山,晨雨冉冉,蒼鸠兩兩,相語竹間,這些景物是人生活的環境,人們習用的鳴鸠喚婦的俗語起興也是引出老農夫婦。老農夫婦的對話為全篇重點,流露出豐收可望的愉快心情。

【分析】

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B.“‘逼’字化動為靜”錯,應是“化靜為動”,“南山逼人來”,将本來是靜态的南山寫得好像能動一樣,沖着人移過來,寫出了騎馬遊玩的獨特感受。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内容的鑒賞能力。

題幹提示兩首詩在内容上既相連續,又相區别,尤其在人和自然的處理上區别明顯。考生要找出兩詩在内容上的關聯以及描寫人和自然的差别。

内容連續:前首寫村落裡丁男婦女為豐年在望而分外喜悅,紅日初升就把牛羊散放在牧場上。雖然手邊不寬裕,人們還是利用勞動餘暇入城“攜酒”回來,與妻子同樂。後首基本上是前首“年豐婦子樂”,“攜酒莫辭貧”二句的延伸和放大。它以洗練的筆觸,塑造了一位老農城中沽酒歸來,同老伴對飲共話的情态,很像一幅農家生活素描。從天氣的角度,兩首詩也有延續。《感春(其八)》“新綠已映土”“新澤至已屢”是《感春(其一)》“雨餘塵埃少”“綠鋪新麥短”所寫天氣和景色的延續。

内容區别:從景物和人物的關系看,前首寫雨後信馬遊春時看到的郊野秀色,很像一幅自然景物速寫,人隻是其中的點綴。“草木明”、“塵埃少”,高柳“黃亂”,新麥“綠鋪”,“南山”迎面,清“洛”初“漲”,北方原野上萬物欣榮的盎然春意,引起詩人極大興趣。雨後新晴,節近“寒食”,桃李的蓓蕾被暖烘烘的太陽熏得快綻苞了。村落裡丁男婦女為豐年在望而分外喜悅,紅日初升就把牛羊散放在牧場上。而後首很像一幅農家生活素描,人在其中居于主要位置。雲起南山,晨雨冉冉,蒼鸠兩兩,相語竹間,這便是畫中人所處的自然環境。時晴時雨的天氣,對作物生長很有好處。而蒼鸠兩兩相語,和老農夫婦的斟酒“共言”,則起了烘托作用。

5.C

6.①用虛寫方式,想象友人到達後嶺南百姓到河邊下拜迎接的場景,既表達了對友人的祝願,更暗含對國家實力強大的贊美之情;②用借代修辭手法,以“文身國”代指南方少數民族,表明友人推行文教,教化百姓,責任重大,任務艱巨;③結構上首尾呼應,用“迎”照應“待”,突出當地百姓對獨孤判官的期待,側面表達其能力之強。

【分析】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内容的能力。

C.“聯想到遠行途中的友人,倍感孤獨”有誤。依“天涯問遠人”中“天涯”指嶺南,是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此句是詩人想象了友人在嶺南之地問起我這個遠人的情境,不是寫友人的倍感孤獨,而是以想象友人詢問遠人之事間接表達出我對友人的牽挂。

故選C。

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題幹要求“請結合詩句分析尾聯的藝術特色”,首先要清楚“藝術特色”的界定,也就是判斷表達技巧。其技巧包括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抒情方式、語言風格,結構技巧。判斷該句可從以下方面判斷:

①修辭手法:借代,文身即紋身,是在人的皮膚上刺繪出花紋或圖形。有的少數民族,會把民族的圖騰紋刺在人的身上。這裡的“文身國”代指嶺南民族。暗含了詩人對友人的祝願,希望友人能夠很好推行文教,教化百姓。

②表現手法:虛寫。依“遙想文身國”中“遙想”可見,詩人想象友人前往嶺南,當地的百姓紛紛出門,走到河岸下拜迎接朝廷使臣的情境,以此囑托友人不要辜負當地百姓的期許。

③結構作用:首尾呼應。依據首聯的“待爾靜川鱗”中的“待爾”等待你的到來。尾聯“迎舟拜使臣”中“迎舟”百姓迎舟使臣,回答了首聯“待爾”的問題,突出了當地百姓對友人到來的期待。

7.A

8.(1)老馬一聽到戰鼓的聲音便精神抖擻,意氣風發,還能為報效國家、掃平燕趙貢獻一份力量。(2)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詩人以雖然衰病但雄心不減的老馬自況。(3)充分表現出詩人老當益壯、以身報國的愛國情操。

【解析】

7.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A.“老馬行走”錯誤,“行”是文體,不是“行走”。

故選A。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内容,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尾聯“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意思是:老馬雖然衰病,但雄心不減,一聽到戰鼓的聲音便精神抖擻,意氣風發,還能為報效國家、掃平燕趙貢獻力量。

詩人以“老馬”自比,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猶”字極言戰馬雖已衰老多病,但仍然抱有為朝廷收複失地的雄心。詩人如同老馬一樣,一旦傳召北伐,擂響出征的戰鼓,就會如同老馬一樣馳騁沙場,再現雄風,踏平燕趙,為國效忠。

表達了詩人老當益壯、忠貞報國的愛國情懷。

9.C

10.①詩人的目光從近處的沙草望向遠方的山峰,由近及遠,由低到高,變換不同的視角使畫面增添了層次感。②兩句詩選取不同色彩入詩,既有雨後嫩綠的小草,又有雲開後青色的山峰,畫面豐富。③樂景襯哀情,作者寫在清新明麗的背景下仍難舍别離情,哀情倍增。

【分析】

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内容的能力。

C.“實寫行人到達目的地之後的歡快場景”分析錯誤,尾聯是虛寫,是詩人設想與朋友離别後,就沒有人和自己一起賞明月,共同聽漁歌了。

故選C。

10.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景物描寫的特點的能力。

本題可從詩歌内容,描寫角度,表達技巧,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答。

内容上,詩的頸聯描寫了雨後嫩綠的小草,雲開後青色的山峰,畫面色彩豐富。

描寫角度上,詩人由近及遠,由低到高,先描寫近處的沙草,再描寫遠方的山峰,使畫面增添了層次感,使畫面更美麗。

表達技巧上,作者借美麗的畫面反襯别離的哀情。

思想情感上,作者借眼前清麗的美景表達難舍之情,使離别的情感更加傷感。

11.C

12.王梅溪先生是一位立朝正直、德高望重、赤心為國、深受君主器重的大臣形象。他在朝為官,正直端方,有着遠大志節,名聲之重簡直蓋過華山,深受孝宗賞識,議論國事君主極為重視。去世多年,仁愛還留于後世,百姓仍然歌頌懷念他。

【分析】

1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詩人在文中的觀點态度的能力。

C.“意在……之情”錯誤,頸聯贊頌循吏黃霸和直臣朱雲,意在表達對梅溪先生的稱頌與贊美。

故選C。

1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通過分析詩句内容可知,王梅溪先生應該是一位大臣。

“堂堂大節在朝廷,名重當時太華輕”,第一句直接贊美王梅溪先生有着遠大志節,第二句用“重”“輕”形成對比,名聲之重簡直蓋過華山,襯托王梅溪先生的名聲之大。

“乾道君臣千載遇,先生議論九重驚”,結合注釋内容“乾道:孝宗年号”分析,這樣的君臣際遇是千載難逢的,也就是說王梅溪先生深受孝宗賞識。王梅溪先生關于國家大事的議論、觀點等,令帝王驚歎,他的觀點深受君王重視。

“人歌黃霸思遺愛,我頌朱雲有直聲”,結合注釋③④分析,用循吏黃霸和直臣朱雲的典故,來表達對王梅溪先生的稱頌和贊美。“一瓣清香拜圖像”,詩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遺像。最後兩聯表明百姓仍然歌頌懷念他。

結合以上分析可知,王梅溪先生是一位有遠大志節,有德行,有見解,忠君愛國,而且深受君王器重的大臣。

13.C

14.①比喻。“寒蟲”兩句,以蟲禽之聲取喻,寫樂聲遼遠清幽,有海闊天空之感;“深閨”兩句,像深閨洞房裡傾訴兒女恩怨,寫樂曲的纏綿,像紫燕黃鹂傳達桃李的韻味寫樂曲的悅耳。②側面描寫。“促弦聒醉驚客起”,急音繁響使醉客也驚起,從側面寫出音樂的強烈效果。③用典:通過一些有特色的典故(屈原放逐、昭君出塞、楚狂笑歌、漁父駕舟)來描摹音樂形象引起的聯想,從而達到了視、聽俱存,感受豐富的藝術情境。

【分析】

13.本題考查學生煉字、煉句的能力以及鑒賞表現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C.“‘深閨洞房語恩怨’寫音樂的凄涼傷感”錯。“深閨洞房語恩怨”,意思是像深閨洞房裡傾訴兒女恩怨,其中傳達的是最和諧、最深情的人間之聲,“深閨洞房語恩怨”寫出了音樂的纏綿,而非“凄涼傷感”。

故選C。

1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的能力。

“寒蟲催織月籠秋,獨雁叫群天拍水”,寫音樂聲像蟋蟀催人紡織月籠秋,像孤雁呼喚同伴天拍水,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聲寫聲,把音樂聲比喻成蟋蟀催人紡織的聲音以及孤雁呼喚同伴的聲音,以蟲禽之聲取喻,寫出了樂聲的遼遠清幽,給人以海闊天空之感。“深閨洞房語恩怨,紫燕黃鹂韻桃李”,寫音樂聲像深閨洞房裡傾訴兒女恩怨,像紫燕黃鹂傳達桃李的韻味,也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深閨洞房語恩怨”,寫出了樂曲的纏綿,“紫燕黃鹂韻桃李”,寫出了樂曲的悅耳,讀來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促弦聒醉驚客起”,寫急音繁響使醉客也驚起。此處不直接描寫音樂動人,而是借用醉客驚起來側面烘托音樂的動人,是側面描寫,從側面寫出音樂産生的強烈效果,讀來容易使人産生共鳴。

“楚國羁臣放十年”,運用屈原放逐的典故;“漢宮佳人嫁千裡”,運用昭君出塞的典故;“楚狂行歌驚市人”,運用“楚狂笑歌”的典故;“漁父絮舟在霞葦”,運用漁父駕舟的典故。詩歌通過這些有特色的典故來描摹音樂形象,使人引起聯想,從而達到了極強的視、聽效果,令人如同身臨其境,感受豐富的藝術情境,給人以美感。

15.C

16.①情感表達:頸聯所描寫的湖水湧動、生氣彌漫、吞天沒日之狀,是詩人豪情的形象化表達,使讀者更能直觀感受并沉浸于詩人的内心世界。②結構安排:頸聯所抒發的豪情與颔聯之“愁”、尾聯之“孤”形成巨大的反差,有助于凸顯詩人孤獨漂泊之愁,使整首詩歌有跌宕起伏之妙。

【分析】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的能力。

C.“盡顯孤标傲世之意”錯誤,尾聯寫孤舟歸客,凸顯詩人孤獨漂泊之愁。

故選C。

1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句作用的能力。

題幹明确指出讓學生分析“詩歌的頸聯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麼作用”,學生結合情感和結構進行分析即可。

情感上,“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描寫的洞庭湖湖水湧動、生氣彌漫,洞庭湖中流更是水勢浩大吞天沒日,意境雄渾闊大,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

結構上,頸聯描寫詩人的萬丈豪情,而颔聯“問人何淼淼,愁暮更蒼蒼”描寫詩人面對浩渺的洞庭湖,在日暮時分無限憂愁湧上心頭;尾聯“孤舟有歸客,早晚達潇湘”卻寫詩人乘一葉孤舟踏上歸鄉之路,不知何時才能回到家鄉。這兩聯的“愁”“孤”與頸聯的豪情反差巨大,一方面使詩歌結構起伏跌宕,另一方面更好地表達了作者孤獨漂泊之愁。

17.A

18.本詩的詩眼是“傷”字。(它為全詩奠定了悲怆氣氛,為下文抒情作鋪墊)理由:①客居他鄉之傷。詩人登樓望遠,滿眼繁花反襯詩人滿腹愁思,抒發客居他鄉的漂泊與傷感;②國家多難之傷。外族入侵,戰亂頻仍,詩人憂國憂民,為國家災難而傷心;③壯志難酬之傷。雖仰慕諸葛亮那樣的先賢,但難遇明主,為壯志難酬而傷心;④對君主任用奸佞之傷。借後主劉禅寵信宦官最終亡國的曆史表達對當今朝廷昏庸無道、任用奸佞的傷心。

【分析】

17.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A.“寫萬方多難的局勢,前因後果,順理成章”錯,“寫萬方多難的局勢”,是“傷客心”的理由,因果倒置。

故選A。

18.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之煉字的能力。

由全詩來看,詩眼在首句“花近高樓傷客心”中,為“傷”字。

首聯提挈全篇,“萬方多難”,是全詩寫景抒情的出發點。在這樣一個萬方多難的時候,流離他鄉的詩人愁思滿腹,登上此樓,雖然繁花觸目,詩人卻為國家的災難重重而憂愁。在行文上,先寫詩人見花傷心的反常現象,再說是由于萬方多難的緣故,因果倒裝,起勢突兀;“登臨”二字,則以高屋建瓴之勢,領起下面的種種觀感。因此“傷”字為全詩奠定了悲怆氣氛,為下文抒情作鋪墊。客居他鄉之傷。同時,詩人登樓望遠,滿眼繁花反襯詩人滿腹愁思,抒發客居他鄉的漂泊與傷感。

颔聯從詩人登樓所見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壯觀,“錦江”、“玉壘”是登樓所見。詩人憑樓遠望,錦江流水挾着蓬勃的春色從天地的邊際洶湧而來,玉壘山上的浮雲飄忽起滅,正像古今世勢的風雲變幻,詩人聯想到國家動蕩不安的局勢。

頸聯“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中,北極,星名,居北天正中,這裡象征大唐政權。上句“終不改”,反承第四句的“變古今”,是從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複辟一事而來,意思是說大唐帝國氣運久遠;下句“寇盜”“相侵”,進一步說明第二句的“萬方多難”,針對吐蕃的凱觎寄語相告:“莫再徒勞無益地前來侵擾!”詞嚴義正,浩氣凜然,在如焚的焦慮之中透着堅定的信念。以此表達國家多難之傷。

尾聯“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的意思是:可歎那亡國昏君劉禅竟也有專門的祠廟!已近黃昏了,我也學習孔明,姑且作-首《梁甫吟》吧。此處詠懷古迹,諷喻當朝昏君,寄托詩人的個人懷抱,同時抒發壯志難酬之傷和對君主任用奸佞之傷。

19.D

20.①叙事、描寫富有生活氣息,純樸自然。吃藥後心腹煩悶,為遣悶東園賞景;條條小徑、紅白的花、桃李、柳樹:這些平常事平常景,為詩作增添了濃濃的生活氣息。②以口語入詩,活潑風趣。“正腹煩”“到東園”“一一三三”“紅紅白白”“渾不見”“腳力酸時”等等,這些白話口語,通俗易懂,直白活潑。③詩作構思精巧。首聯寫因藥後心煩,為遣懷東園賞景。中間兩聯寫穿行東園桃李,身在林中樹旁渾不見景,可隔着溪岸,卻見一派繁盛,于此很有“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理趣;尾聯寫一路春光美好,觀景累了恰好坐着觀山,再由景到人,首尾圓合,構思精巧活潑。

【解析】

1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D.“可見作者走到腳酸時正好坐山觀景”錯誤。“腳力酸時坐看山”是說等到腳走酸了時正好可以坐着看山觀景。

故選D。

20.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語言風格的能力。

本題“楊萬裡号誠齋,他的‘誠齋體’,風格純樸,自然活潑。請結合本詩簡要分析”,這是針對詩歌的語言風格設題,且題幹中已經給出了本詩的風格,即“純樸”“自然活潑”,接着考生就要從詩歌的用語、所寫的景等方面分析這一風格。

從詩歌中所寫的事情與所繪景來看,“藥裡關心正腹煩,強排孤悶到東園”,詩人吃藥後心情煩悶,于是來到東園,想要派遣内心的郁結之氣;這是平常富有生活氣息的事情的描寫。來到東園,觸目所及的是“行穿一一三三徑,來往紅紅白白間”,小徑、紅白的花、桃李、柳樹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之景,非常樸實自然。

從詩歌中使用的語言來看,“正腹煩”“強排孤悶”“到東園”“一一三三”“紅紅白白”“渾不見”“腳力酸時”等等,詩中使用諸多白話口語,通俗易懂,直白活潑。

從詩作的構思來看,首聯介紹作者吃完藥後體内正自煩悶難安,為排遣孤寂愁悶,于雨後來到了東園賞景。中間兩聯寫作者穿行在東園的小徑之上,在或紅色或白色的桃花李花之間往來欣賞,東園中繞着樹木仰望卻“渾不見”,隔溪回頭觀望,确是一片繁盛景象,頗有“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理趣;尾聯寫村村有桃李,家家有柳樹,春光美好,觀景累了恰好坐着觀山,再由景到人,構思精巧活潑,首尾圓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