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錯點一:忽視職工福利費扣除方式改變
舉例:本市S公司于2018年計提福利費25萬元,未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14%,當年實際發生福利費支出為20萬,其他5萬元為已計提并在管理費用中列支,但未實際發生。該公司在2018年所得稅彙算清繳時,未對5萬元未實際支出的福利費做納稅調整.
經稅務稽查,要求S公司調整相應應納稅所得額,并補繳企業所得稅和加收滞納金。
◆處理政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四十條規定: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14%的部分,準予扣除。
事實上從2008年1月1日起,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開始實施。與原稅法相比,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有很大變化,其中職工福利費的稅前扣除政策由原來的允許按稅前扣除工資總額的14%計算提取,改為按實際發生額在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據實扣除。
▶易錯點二:擅自擴大職工福利費扣除範圍
舉例:本市Y公司,2018年福利費支出總額未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14%,但企業在“管理費用——福利費”科目列支20萬元費用,其中列支部分員工5萬元的“健身費”與15萬元的“旅遊費”。
經稅務稽查,要求該公司對部分員工列支的20萬元調整相應應納稅所得額,并補繳企業所得稅和加收滞納金。
◆處理政策依據一: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号)規定,可在企業所得稅稅前限額扣除的職工福利費,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尚未實行分離辦社會職能的企業,其内設福利部門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包括職工食堂、職工浴室、理發室、醫務所、托兒所、療養院等集體福利部門的設備、設施及維修保養費用和福利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薪金、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勞務費等。
(二)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發放的各項補貼和非貨币性福利,包括企業向職工發放的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供暖費補貼、職工防暑降溫費、職工困難補貼、救濟費、職工食堂經費補貼、職工交通補貼等。
(三)按照其他規定發生的其他職工福利費,包括喪葬補助費、撫恤費、安家費、探親假路費等。
◆處理政策依據二:是與企業取得收入不直接相關支出,不得稅前扣除。
▶易錯點三:科目列支錯誤,誤将不應計入職工福利費的費用計入
舉例:本市X公司,2018年在職工食堂招待客戶用餐10萬元,應計入管理費用—業務招待費,而誤入職工福利費;同時2018年年底,X公司工會組織職工業餘文體活動,購買運動服裝5萬元,應計入工會經費,而不應計入職工福利費。
經稅務稽查,企業調整相應會計科目,由于該企業2018年原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時,企業業務活動經費與工會經費均超标,故本次對列支的15萬元,調整相應應納稅所得額,并補繳企業所得稅和加收滞納金。
◆處理政策依據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三條。
◆處理政策依據二:《中華全國總工會辦公廳關于印發〈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的通知》(總工辦發〔2017〕32号)
在這裡相信有許多想要學習會計的同學,大家可以關注小編頭條号,
下方評論區留言:想要學習,并收藏本文;私信小編:學習
即可領取一整套系統的會計學習資料!還可以免費試學會計課程15天!
因領取人數太多,不能及時回複,請大家耐心等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