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隻要是中國人,每逢過農曆新年的時候,要是不在家門口貼上一副對聯,好像這節日過得,總缺少那麼一點意思。
可是,不知大家想過沒有,過年為什麼要貼對聯呢?
一些朋友或許會說,這是一個傳統習俗。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的一個習俗呢?這其中有什麼樣的寓意沒有?
這就要從貼對聯的起源說起了。
我們現在說的對聯,其實就是起源于春聯。而在古時候,春聯又是什麼呢?《燕京時歲記》中記載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什麼叫桃符呢?就是挑選桃木,做成兩塊木闆,每塊木闆長六寸,寬三寸,在上面畫上“神荼”、“郁壘”二尊神像,然後貼在門的左右兩邊。
古人這麼做,目的和寓意是什麼?
據南北朝時的範晔,在《後漢書》中記載說:
“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同樣是南北朝時的梁宗懔,也在《荊楚歲時記》中記錄道:
帖畫雞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從這些記錄中就可以看出,古人認為桃木有辟邪的作用,所以才做成木闆,畫上神像,然後再挂在門上,就能夠讓各種妖魔鬼怪害怕,不敢來自己家搗亂。
當然,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古人的這些做法,是有點迷信而且荒唐。可是當我們設身處地,站到他們的角度上去考慮,其實也就能理解,古人為什麼這麼做了。
在那樣一個生産力低下,科技極不發達的年代,面對各種難以理解的現象,各種自然災害,他們想要保護自己的家庭和家人,還能有什麼更好的辦法?隻能是借助一些,在我們今天看來,很荒誕不經的事物。
所以古人這些做法,與其說是迷信,不如說是無奈。
因此,過年為什麼要貼對聯?這個習俗最初的寓意,就是古人希望借此,可以保佑自己和家人健康平安,吉祥幸福,不被各種疾病、災害所困擾。
唐朝中晚期,以前桃符上的兩尊神像,有的換成了秦叔寶和尉遲恭,有的就在上面寫對子了。到了宋朝的時候,在桃木闆上寫對子,就已經比較普遍了。不過那時候,還不叫春聯,而是叫“春牌”。
據吳自牧的《夢粱錄》中記載:
十二月盡,謂之“除夜”,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闾,換門神,挂鐘馗,貼春牌。
到了明朝的時候,“春聯”這個詞正式出現,而且不是在桃木闆上寫,改為寫在紅紙上。因此這時的春聯,在寓意上雖然依舊有迎福納祥,祈求家宅平安,一家人新年新氣象的意思,但更多的已經向烘托節日氣氛,裝飾居所轉變了。
貼對聯在清朝的時候,已經成為人們過年時,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
據《燕京歲時記》記載:
(春聯)祭竈之後,則漸次粘挂,千門萬戶,煥然一新。
綜上所述,貼對聯有什麼寓意?其實這其中傳達出的,是中國人對“家”的守護和愛惜。
當春聯還是桃符的時候,古人認為這樣,就可以保佑自己和家人,健康平安,不被各種疾病、災害所困擾。當春聯寫在紅紙上時,不但烘托出了節日的氣氛,更增添了一家人團聚的喜悅,以及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可以迎福納祥的美好心願。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我們中國傳統的社會裡,沒有個人這個說法的原因。
因為我們最小的社會單位,就是家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