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裡說什麼是德

道德經裡說什麼是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4 16:19:26

道德經裡說什麼是德(道德經什麼是道)1

老子在2500年前,寫了一部《道德經》,以五千言之篇幅,内涵深邃,包羅萬象,無所不有,遂成“萬經之首”,對後世産生深遠影響。

《道德經》一書的主旨,用簡單一句話來講,四個字:道法自然。道德,即道與德。

一,何為“道”?

道即規律,此規律不是一般狹隘的規律,而是天地萬物最大的規律,而順應自然本性,就是最大的規律,自然者,事物本來具有的樣子。

道法自然,強調的是,宇宙間最大的規律,便是自然界本來具有的特性,這種“自然而然”的品性,便是“道”。

“道法自然”中的“法”,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效法,即道之根本規律,是效法自然而來,二是法則,即道之法則即自然,雖然意思略有不同,但主旨都說明了同一個核心:自然即是最大的道。

道德經裡說什麼是德(道德經什麼是道)2

二,何為“德”?

關于“德”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經》中給出了五個維度,或者五種狀态,了解這五種狀态,甚至達到它,便是達到“德”的境界了。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老子首先指出:精神和形體,不應該是分離的,人的精神世界與外在表現,應該是一緻的。之後,老子指出具體的五種狀态:

1)“專氣緻柔,能如嬰兒乎”

凝聚精氣,柔順溫和,周身通泰,能做到如嬰兒般的狀态嗎?

嬰兒的特點是柔和,綿軟,老子推崇嬰兒的狀态,指出做人要有嬰兒般的品質,溫和,柔順,對别人沒有攻擊性,守弱,同時,嬰兒沒有過多的欲求。

2)“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洗除自己本心上的私心雜念,關注自己的内心,能做到沒有瑕疵嗎?

老子在這裡提倡人們,明淨自己的本心,把一些多餘的欲望、貪心、怒怨之氣等等,都革除出去,以達到明心淨欲的境界,要人們把内心的純淨看得重一些,把外在的欲念看得輕一些。

3)“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關照民衆的生活,治理方面,上至一個國家,下至一個小小組織,都應該順應自然無為的規律辦事,使民衆心安,生活平靜。

老子的“無為”理論,強調的是“順勢而為”,避免“妄為”和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等。老子倡導的是一個組織中,“組長”應該較少幹預組員的生活,讓他們按照生活的規律自然有序的生活和工作。

4)“天門開阖,能為雌乎”

自身的感受與外界那種激烈對立的形态之間,發生接觸之後,你還能守住一顆柔弱沉靜的心嗎?

當我們内心堅守的東西,與紛繁複雜的外部環境接觸,而産生沖突的時候,我們内心的震動會很大,這時能否把持内心最初的想法,保持初心,是考驗一個人關鍵所在。

道德經裡說什麼是德(道德經什麼是道)3

5)“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看到了一切,懂得了很多,而能夠隐藏自己,不過于顯耀,依然保持虛懷若谷的狀态,依然保持“愚昧”的狀态,縱有“心機”也不去用,盡管明知使用“心機”無法被人覺察,也不去用,能做到嗎?

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既聰明達慧,又純淨如水,然而依然要保持“不知”“無知”的狀态,甚至這種狀态不是刻意而為,而是發自内心認為自己是“愚昧”而“無知”的,這在老子看來才接近于“德”。

同時聰明人,也要避免用“心機”,盡管你若動用“心機”,無人可以洞察到,識破你,但依然要心如明鏡,光明正大。

做到以上五種狀态,則比較接近于“德”的境界。

老子把最深最大的“德”稱為“玄德”,何為玄德?利萬物而使其生長繁衍,生生不息,育萬物而不自以為是,居功自傲,育成萬物去不去主宰駕馭它們,這便是老子眼中的“玄德”。

所以,老子的觀點,道者,自然也,德者,有五種狀态,一言以蔽之,利萬物,不占有,不居功,不主宰,則為“德”之最大者。

道德經裡說什麼是德(道德經什麼是道)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