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新聞
近日,兩隻中國大熊貓作為友誼使者安全抵達卡塔爾首都多哈。卡塔爾世界杯将于2022年11月21日開幕,屆時,到卡塔爾觀看2022年世界杯足球賽的各國球迷們将有機會一睹大熊貓的風采!
》》》
這也太幸福了叭!畢竟連背影都萌度超标的大熊貓,誰見了能不愛呢?
這是誰家穿着背帶褲的萌娃?
其實大熊貓曾多次出國擔任對外友好交流的友誼使者,每次都引起不小的轟動,并吸引衆多粉絲慕名參觀。身着極簡的黑白兩色,來自中國的大熊貓,總能收獲來自世界各地的喜愛。為什麼它就如此富有魅力呢?
惹人喜愛而不自知~
有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在漫長的進化中對嬰兒産生特殊的喜愛和保護欲,“愛屋及烏”,順帶着對具有嬰兒特征的動物也具有相似的情感。(這其實也算是哺乳動物的一大進化優勢。)
嗚嗚,我還是個寶寶!
奧地利動物學家康拉德·洛倫茲(Lorenz)在幾十年前曾提出“嬰兒圖式”(Baby Schema)的假說,也就是大腦袋、大眼睛、短鼻子等具有“幼稚特征”的動物,往往容易引發成年動物的護幼行為。而且嬰兒圖式越明顯,可愛指數(Cuteness)就越高。
說它是“動物界可愛天花闆”,應該不過分吧?
關于嬰兒圖式,加裡·吉諾索科(Gary Genosko)在《Invisible Culture》一書中,對于“可愛”的生物學定義有較為詳細的總結——頭大,且占身體很大比例;突出的額頭,且占臉部很大比例;大大的眼睛,且處于臉部中線位置以下;又短又粗的四肢;圓圓胖胖的身材;軟而富有彈性的膚質;圓圓胖胖的臉蛋;笨拙。
簡而言之,大概是:嬰兒特征→視覺刺激→激發與社會認知功能有關的多個腦區的活動→護幼行為、撫養沖動、情感偏好……
再來看大熊貓——八字形的黑眼圈放大了雙眼,腦袋又大又圓,活脫脫的娃娃臉!身子胖乎乎圓滾滾,走路姿勢慢吞吞,顯得憨态可掬。性情溫順,攻擊性不強。幾乎全中“可愛”的生物學定義!這些“幼稚特征”就使得人類對大熊貓一見喜愛而無法自拔。
所以,對大熊貓的喜愛是刻在人類DNA裡面的![害羞]
大熊貓就像優美的水墨畫~
-End-
溫馨提示:
深圳野生動物園倡導綠色出行,您可以選擇以下交通工具前往:
【地鐵】地鐵7号線終點站「西麗湖B出口」直達深圳野生動物園;
【公交】49路、66路、101路、104路等多路公交車直達“動物園”站台;M176路、高峰專線128路等公交車直達“西麗湖地鐵站”站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