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古語有雲:絲不如竹,竹不如肉。
啥意思?就是黃瓜絲兒不如竹筍好吃,竹筍不如肉好吃——O(∩_∩)O哈哈~
開個玩笑,吃貨們也許會這麼理解,不過人家本來的意思跟吃沒有任何關系。
“絲”是指彈撥類的弦樂器,比如揚琴、古筝等;“竹”是指吹奏類的管樂器,比如竹笛、唢呐等;“肉”是指人的發聲器官,也就是歌喉。所以古人的意思是:絲弦彈撥的曲子不如竹木吹出的動聽,而竹木吹出的曲子又比不上人的喉嚨唱出的歌曲動人。
古人這種看法自有他的道理,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最古老的音樂都是“聲樂”,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人的喉嚨,後來樂器被發明,也隻是作為人聲的伴奏。這從西方音樂中的一種曲式——奏鳴曲就可以一窺端倪:奏鳴曲最初特指隻用樂器演奏的曲子,與聲樂曲相對,而從其出現到發展成熟,也到了16世紀,人類文明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曆史,音樂的年齡也相差無多。
因此,我們的老祖宗認為人聲是最好的音樂,而接近人聲的樂器(比如竹笛,直接和嘴接觸)次之,稍微遠離喉嚨的樂器(比如古筝,遠到要用手彈了)則最差。
然而,音樂發展到今天,這種看法已然過時。雖然歌唱仍然是最普遍、最流行的音樂形式,但是樂器的種類無比豐富、音色變化無窮、音域極其寬廣,其表現力遠非人聲所能比拟。
在數不清的各種樂器中,有三種樂器是最受歡迎的,它們是鋼琴、小提琴和(古典)吉他。有意思的是,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小提琴被稱為“樂器之後”,古典吉他被稱為“樂器王子”,它們成了樂器界的“貴族吉祥三寶”——“我們三個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
當然,除了“吉祥三寶”,還有很多深受大衆喜愛的樂器,比如薩克斯、二胡、古筝、琵琶、笛子、揚琴、手風琴、爵士鼓等等,它們奏法不同:有吹奏、彈奏、拉弓、拉風箱、打擊、敲擊、撥弦等等;音色各異:有的低沉、有的明亮、有的悠揚、有的激越、有的泉水叮咚、有的婉轉連綿......每種樂器都有其獨特的音色特點,也有其代表曲目,譬如薩克斯演奏的《回家》、二胡演奏的《賽馬》、古筝演奏的《漁舟唱晚》、笛子演奏的《小放牛》、手風琴演奏的《喀秋莎》......
如果你聽過這些旋律或者觀賞過藝術家的演奏,一定會感歎:太帥了,要是我自己能演奏該多好!于是,你也許會萌生學習一門樂器的想法。今天這篇文章,就跟大家談談,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接下來該怎麼一步一步地将之付諸實踐,最終也變成自己羨慕的“帥帥演奏家”!
為什麼?
當你有了學樂器的想法,先不着急馬上去學,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學樂器,也即是要搞清楚自己的動機和目标,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清楚動機和目标,不僅是學樂器,幹任何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廢。而學樂器是要投資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付出打水漂,那麼“為什麼”這個問題,是要好好想想的。
先來說說動機。
我想,從強大性和持久性上來說,動機從低到高分為三個層次:
最低層次是為了滿足别人的要求而學。這常見于被家長逼着學琴的小朋友。有些家長自己熱愛音樂,想把下一代培養成鋼琴家,不管兒女願意不願意,強迫其練琴,每天好幾個小時,小孩子在威逼利誘下痛苦地熬時間,不但學不好,更有甚者談琴色變,以後一旦自己做主,就跟音樂分道揚镳,本來是該享受的美好,成為了心理陰影。
也有一些小孩子一開始不喜歡練琴,但是随着學習的深入,就喜歡上了樂器和音樂,比如郎朗小時候就是這樣。所以不可一概而論,要因材施教,靈活處理,家長的引導很重要,如果覺得孩子在學習一段時間後實在不喜歡,切不可硬逼,否則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心理健康。
中等層次是功利性的追求。有着這種動機的人很多,比如為了虛榮心的滿足:我的朋友會樂器,我要也會,不然沒面兒;為了攀比:别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藝,我的孩子也不能差;為了升學拿證:考了十級證書有利于升學,甚至找工作時填簡曆也是一筆亮色......
這種動機能支撐着一個人學習到一定的水平,但卻不能真正地把一門樂器作為一輩子的愛好。前些年有中考高考才藝加分,很多學琴的學生勁頭很足,花上幾年時間苦練,過了十級,上了心儀的學校,目的達到了,琴也撂下了,從此不碰。
最高層次是發自内心的熱愛樂器和音樂本身。這其實就是很多人想學樂器的初心:覺得某個曲子用某件樂器演奏時是那麼好聽,演奏者是那麼帥!如果你能一直保持這種初心,并且有決心和毅力克服困難——不論多難、多慢我都要演奏出好聽的音樂,那麼你必然會在音樂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一般情況下,人會同時具備這三種動機,這是無可厚非的,隻要是動機,就會帶給我們學習的動力。然而重要的是,你要清楚這些動機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郎朗彈琴也會為了滿足别人,小時候滿足父親、成名了滿足粉絲;也會為了功名利祿,辦音樂會,拍廣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名利;而其核心動機是對音樂和鋼琴的熱愛,這是支撐着他走到今天的主因,父母親友的滿足、名譽金錢的獲得等等隻是附帶着實現了而已。
再來說說目标。
動機是學習的動力來源,而目标,簡單地說,就是你想學到什麼程度。
有人會說:隻要熱愛,學就行了,學一輩子,學到什麼程度算什麼程度。
也有人會說:我又沒學過,不了解,我也不知道我能學到什麼程度。
關于第一種說法,我想告訴你,隻有熱愛是不夠的,要有目标,否則容易散漫,進步緩慢,而且容易失去興趣。心理學上有一個“目标設定理論”,大意是如果你要做一件事情,設定合理的目标和反饋(比如激勵),更能讓你長久堅持和取得好的績效。舉一個例子幫大家更清楚地理解目标的重要性:很多人都玩過電子遊戲,電子遊戲之所以抓人就是因為巧妙地設置了“目标反饋”機制,你一開始玩就有一個明确的目标——過第一關,幹掉boss,達成這個目标馬上給你一個反饋:拿到積分獎勵,進入下一關......就這樣,你能一路興味盎然地玩到最後一關,倘若沒有每一關的boss(目标)和獎勵(反饋),恐怕你玩一會就興味索然了。
關于第二種說法,我想也是很多初學者的疑惑:我到底能學到什麼水平?我學鋼琴能彈到像郎朗那麼好嗎?
我想,每個人條件不同,學習以前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想好一個大緻的目标。
如果是4、5歲的小朋友學樂器,是要培養個業餘愛好,還是将來以此謀生,這個都說不好,也不一定在早期就要定好目标,家長可以和老師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觀察,如果孩子熱愛、努力且有天賦,當然給予更好的培養,往音樂家的方向發展。小朋友學琴一般由專業老師指導,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下面主要說說成人學琴。
成人學琴主要是業餘愛好,也有少數走向專業道路的,但基本上就是組樂隊,玩彈唱(彈電鋼琴、民謠吉他、貝斯等),而成為演奏家(鋼琴家、小提琴家、古典吉他演奏家等等)的幾乎是沒有的,這是因為一個專業演奏家所具備的音樂素養和樂器技術,非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熏陶訓練不可,即使天賦再好,這些訓練也少不了。所以,“半路出家”的小夥伴們,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演奏家,還是多想想竹筍好吃還是黃瓜絲兒好吃,不然會越練越沮喪。
啊啊啊啊啊!難道我再怎麼努力,也不能像郎朗那樣在鍵盤上揮灑自如,像呂思清那樣在弦樂上飄逸潇灑嗎?
且别灰心,我想,大部分人最初喜歡的音樂應該不是《降E大調樂曲》,而是《天空之城》吧!而且,你覺得法蘭西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潇灑不潇灑?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像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音樂——《天空之城》、《緻愛麗絲》、《卡農》、《綠袖子》、《天鵝》、《克羅地亞狂想曲》、《風居住的街道》等以及理查德克萊德曼的很多經典作品——《夢中的婚禮》、《水邊的阿狄麗娜》等,還有班得瑞、神秘園等這些樂團的輕音樂,還有好多好多非常好聽的曲子,成人學琴,甚至自學,一兩年之後都可以演奏!
也就是說,對于大部分人,最初那首讓你動心的音樂,在你學習一兩年之後就可以演奏了。我敢這麼說,因為我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如果這麼多好聽的曲子還不能讓你滿足,那麼你針對性地做一些練習,難度稍大一些的曲子,比如《加勒比海盜》、古典名曲《小夜曲》、《悲怆奏鳴曲》、《幻想即興曲》等在五、六年後也可以演奏。
因此,如果你追求的是音樂的美而不是繁複的技術,那麼半路出家的成人學琴完全可以做到。
怎麼選?
這一部分說說(針對成年人學琴)怎麼選擇一門适合自己的樂器。
如果你已經有心儀的樂器,并且決定非它不可,那麼可以跳過直接看下一部分。如果你還不知道想學哪一門樂器或者想了解一下各個樂器的入門難度以及投資大小,那這一部分正中你的下懷。
先談談“吉祥三寶”:
【小提琴】
成人學琴,慎選小提琴。
因為它的入門難度很大:首先,鋼琴有鍵盤,吉他有品,隻要你手指按在特定的一個範圍,出來的音是固定的。小提琴不一樣,它的音是連續的,沒有絕對的音準,沒有好的音感和長時間的練習,連音都拉不準,而音感是要從小培養的;其次,小提琴是旋律樂器,不像鋼琴和吉他,它沒法自己給自己伴奏,這在初學的趣味性上會降低一些;再次,小提琴的技巧太多,太過複雜,頓弓、跳弓、抛弓等等一大堆,每個技巧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練習,不把技巧練全基本沒法拉太出彩的曲子,而即使是最基本的揉弦,也不容易拉好;最後,小提琴的演奏姿勢是比較别扭的(對于沒學過的人來說),成年人的手臂已經比較僵硬,很多人的手臂已經彎不過來了。
拉小提琴隻有好聽和難聽兩種狀态,不存在“so so”。練好了聲音優美悅耳,練不好聲音艱澀刺耳。一般來說,三年之内拉不出好聽的聲音,而且整個練習的過程比較痛苦,不僅練習的内容很艱難,而且長時間沒有進步會讓你得不到很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其實别說是半路出家,就算從小開始學也是極難的,兩年基本無法擺脫難聽,四年基本無法拉出好聽的聲音。這還是在每天保持至少一個小時專注練習的情況下。
所以除非你極端熱愛小提琴,否則“知難而退”是明智的,這是一個投入産出比最低的樂器。但是真的學成了,滿足感也是無與倫比。
如果看了上面的内容你依然決定“非小提琴不娶”,那麼你是真愛,如果經濟許可,第一把琴可以買2000-3000元的半手工琴,音色比較有保障。要是擔心學不會又不至于浪費錢的,可以買把500左右的工廠琴,用來練習也是不錯的。
【鋼琴】
鋼琴是我比較推薦的樂器。
鋼琴演奏的名曲是很多的,而且如前文所述有很大一部分很簡單,學個一兩年就能彈奏。雖然也需要童子功,但彈鋼琴沒有音準和發音的問題,所以隻要彈的不是太差,聽起來也是不錯的。
鋼琴的難度體現在高階水平上,如果你不滿足于《天空之城》、《夢中的婚禮》這樣的樂曲,想要彈好肖邦、莫紮特和浪漫主義的作品,這時候鋼琴觸鍵的輕重,踏闆的細微處理就都很重要了,而你要想演奏《鐘》這樣的炫技作品,那麼手指的靈活性,跑動的流暢性、跳躍的準确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另外,光準确是不夠的,為了使彈出來的旋律不機械,你還要有良好的樂感和對曲子的深刻理解。所有的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很多從小學琴科班出身的人都未必能做好。
從這個角度說,鋼琴未必比小提琴簡單。
然而如前所述,成人學琴要定好自己的目标,培養愛好,增加生活情趣,陶冶情操是主要的,完全不必達到演奏家的水平。
雖說入門容易,初學者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枯燥練習,能堅持下來也不容易,所以第一次購琴時不建議一步到位。
鋼琴價格不便宜,稍微好一點的就得十多萬甚至幾十萬,初學者建議選購1-2萬的鋼琴,完全夠用。或者,如果嫌鋼琴太笨重、價格還是略高,可以選擇3000-4000元的電鋼琴,作為練習用琴,也是完全可以的。
【吉他】
吉他也是我比較推薦的一款樂器。
吉他有很多種類:古典吉他、民謠吉他、電吉他、佛拉門戈吉他、夏威夷吉他等等。比較受歡迎的是古典吉他和民謠吉他。
古典吉他多用于獨奏,民謠吉他多用于伴唱。
古典吉他學習的過程比較嚴格,要有正規的姿勢、指法和各種技巧,嚴格性和專業性是古典吉他學習提高的特點;民謠吉他在學習中是比較自由的,隻需要在伴奏類型和節奏上多下功夫。雖然都是吉他,但彈法和技巧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你先學了民謠吉他,再學古典吉他就需要耗費很長時間改正一些錯誤的指法和技巧,而且在速度上也需要重新正規地訓練。因此最好選擇一種持續練下去。
古典吉他難度更大一下,曲目也不是非常大衆化,屬于“硬核向”樂器,喜歡的人非常喜歡,當然,也有一些深受大衆歡迎的名曲,比如《愛的羅曼史》。如果要學古典吉他,不建議自學,在入門時學會正确的彈奏姿勢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民謠吉他就親民多了,可以伴奏、也可以獨奏,在姿勢、手型、指法上也沒有太過嚴格的要求,完全可以自學,而且入門容易,學上兩三個月,就可以自彈自唱,很有成就感。
即便如此,學習的過程也會遇到坎兒。第一道坎兒是按弦手指會疼,指尖會磨出一層繭,很多童鞋就是受不了手指的疼痛而放棄;第二道坎兒是大橫按和爬格子,大橫按是個讓初學者頭疼的技巧,貌似很簡單,可一時半會兒還真按不好,需要慢慢花時間練習,爬格子很枯燥,但不爬手指就沒法靈活;第三道坎兒是和弦轉換,不熟練的時候,手指老是慢半拍,很讓人捉急。一旦你堅持度過這些困難,油然而生的自信就會支撐你學會更多的技巧,彈出更好的音樂。
初購古典吉他可以選擇2000元左右的琴,質量、音色有保證,預算不夠也可以選擇400-500元的練習琴,一段時間後如果覺得自己真的熱愛,再換一把好琴。民謠吉他可以買500元左右的練習琴,用來學習各種技巧、伴奏歌曲是完全可以的。再便宜的琴不建議選購,音色太差,按弦不易,都會影響學琴的興趣。
【其他樂器】
管樂:
管樂對身體條件有一些要求,比方說長笛适合嘴唇比較薄的人。
管樂當中也就隻有長笛的名曲是比較多的(如《小夜曲》、《聖母頌》等),但是跟弦樂還有鋼琴比起來,還是太少了。管樂當中基本不要考慮雙簧管、圓号和長号,因為這三個樂器比較難吹,而且名曲很少,有的都是大部頭的協奏曲,或者是交響曲的選段。
單簧管,也就是黑管,是長笛之後比較推薦的,因為在爵士樂當中單簧管能運用到的機會還是很多的,沒事跟朋友組個樂隊還是可以玩玩的。
長笛和單簧管入門也不算難,一般練習兩年,就能吹得還像一個樣,而且體積小巧,攜帶方便。這兩個樂器隻要吹響,再對氣息有一些控制,聲音就不會太難聽。技巧70%集中在氣息上,不涉及到太多手指靈活度的問題。
豎琴:
豎琴是一款易學好聽的樂器。它的音色本身就很好聽,怎麼彈都好聽,近距離現場聽豎琴的話,簡直是天籁之音!而且有很多名曲都被改編成了豎琴作品,所以其實豎琴可以彈的作品是很多的。
但其缺點是比較貴,簡單的練習琴(沒有轉調踏闆的小琴)都要兩萬起。真正演奏用的大豎琴,最普通的都要二十萬,所以這隻能是在經濟充裕的情況下才能考慮的選擇。此外,和鋼琴一樣,豎琴攜帶不方便。
大提琴:
上文提到,小提琴不推薦主要是因為前期發音難聽,像鋸木頭的聲音。大提琴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大提琴的聲音非常低沉。從運弓上說,小提琴是平趟在肩膀上拉的,弓子的重力天然壓在弦上面,手控制不好壓力,多加一點點,聲音就破了。大提琴就不是了,它是豎着拉的,弓子的重力不會天然加到弦上,而且大提琴的弦很粗,不怕你使勁兒。所以對于初學者來說,在發音和運弓上,大提琴非常友好。
其次,不像小提琴有那麼多的技巧和弓法是演奏出彩所必須的,大提琴雖然也有各種技巧,但在大部分的曲子裡是用不到的。大提琴的主要演奏技巧就是拉滿弓,奏出一種深邃深情的聲音。比方曾有一位音樂學院的學生,由于其右手有些缺陷,導緻她無法做到跳弓、頓弓等技巧,但是這完全不影響她拉好大提琴。因為大提琴基本就是靠拉,其他技巧有木有無所謂。
再者,大提琴的音域比較低,并不是人耳敏感的音域,即使你音稍有不準,也不會太刺耳,一般人估計聽不出來,這一點倒是适合耳朵不太靈敏的成年人。
另外,大提琴的名曲也不少,大都以深沉、抒情為主,旋律舒緩優美,非常浪漫。基本上學一年左右,很多曲子就能拉得像模像樣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還有很多受歡迎的樂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一樣的原則,舉一反三。
總結一下:選樂器最重要是看自己的喜好,在此基礎上,考慮入門難易、價格、可演奏曲目量、投入産出比等因素。
怎麼買?
明确了學習的動機和目的,選好一門樂器,下一步就是選購一款适合初學者的琴了。
接下來,我就以鋼琴和吉他為例,說說買琴的注意事項。
鋼琴體積較大,價格昂貴,并不适合大部分初學者購買。即便經濟充裕,也不建議初次購琴就買太好的琴,除非你說我家房子太大,就願意花100萬買個三角鋼琴擺在客廳做裝飾,那請自便,這種情況不在這篇文章的讨論範圍。
筆者母親在教會就有這麼個朋友,早年間是做生意的,經濟條件好一些,他想讓女兒小時候學鋼琴,于是花好幾十萬買了一台三角鋼琴,還請了劉詩昆的弟子做老師,投入巨大,可小女孩練了幾個月,就一點興趣沒有了,每次去學琴就跟上刑場似的,硬拉硬拽,各種哭鬧,隻好作罷。後來改學唱歌了,幾個月後也沒了興趣,又去學了跳舞,而鋼琴從此就成了擺設。後來他生意不太景氣,多方打聽,想把鋼琴賣掉......
小孩子反複無常很正常,需要家長引導;成年人也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
因此,成人學琴建議先購買一款3000-5000元左右的電鋼琴。
至于為什麼,可以看看我之前分享的一篇文章:
傳送門:關于(電)鋼琴的選購......
在這篇文章中,我詳細地比較了電鋼琴和鋼琴各自的優缺點,我想對于初學者選購是有幫助的。
在3000-5000元的電鋼琴中,有很多質量、口碑不錯的品牌可以選擇,比如:雅馬哈、卡西歐、羅蘭、KAWAI等等。這些品牌在網上都有詳細的信息:型号、音色、外觀等等,很容易搜到。
在這裡跟大家簡單說說雅馬哈和卡西歐的區别。
在這個價位區間,推薦雅馬哈p115和卡西歐px160。
這兩個都是日本的品牌,雅馬哈的名氣可能更大一些,它還生産鋼琴。外觀上說,兩者都很漂亮、典雅。音色上說,雅馬哈電鋼更加柔和,鍵噪較小;卡西歐音色稍微欠佳,鍵噪較大。觸鍵感覺上說,雅馬哈電鋼偏軟,與真鋼差距較大;卡西歐觸感更接近真鋼。
所以,看重音色就選雅馬哈,看重觸感就選卡西歐。
千萬不要買電子琴,雖然和電鋼琴一字之差,但完全是兩種樂器,因為電子琴沒有力度感應,你輕輕按鍵和用力按鍵出來的音量是一樣的,而且電子琴沒有延音踏闆,而用手指力度控制音量和用踏闆控制延音,這幾乎就是鋼琴之所以稱之為鋼琴的全部(piano是pianoforte的簡稱,是意大利語,本意是“強弱”)。
此外,也不建議學電子琴,它就是個玩具,而且是小孩子的玩具。任何樂器都需要控制強弱來融入感情,管樂通過氣息控制強弱、手風琴通過風箱控制強弱、小提琴通過拉弓的力度控制強弱等等,沒了強弱,音樂的靈魂就失去一半。(如果有杠精非要說電子琴有音量控制旋鈕啊,那你是不是還得長出第三隻手在演奏時專門擰音量旋鈕)
如果想學習吉他,那麼初學者需要買一把大概500元左右的練習琴。再便宜,質量很難保證。購買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看外觀:吉他顔色如果是深色的,或者在面闆上畫了很多圖案,那麼就要小心了,一般這樣的吉他就是廠家在掩飾面闆的瑕疵。好木材一半不會塗上深色的漆。選擇一些可以看到木紋的吉他品質有保證。
看面闆:吉他按照面闆三個等級:合闆,單闆,全單闆。合闆琴是全琴用的都是複合闆。單闆琴一般是面闆為實木闆,背側為合闆;全單(闆)琴是面闆和背側全都是實木闆。全單琴音色最好,單闆琴音色其次,合闆琴音色最差。500元左右一般都是合闆琴。
看弦距:查看弦與弦之間的距離是否均勻,弦與指闆的距離是否合适,太高不好按,太低會打品有雜音。第1品弦與品柱的距離是2毫米左右。第12品為5-8毫米。(請自行百度什麼是“品”)
看做工:看看做工是否精細,連接處有沒有開膠,琴頸直不直,有沒有明顯的瑕疵等。
以上隻是一些最基本的判斷方法,新手買琴最好能有一個懂行的朋友做咨詢,減少買到劣質琴的概率。
怎麼學?
買好了樂器,就要正式開始學習了——這将是一段充滿各種困難和挑戰,但也不乏各種樂趣和成就感的旅程。
這一部分,主要以鋼琴為例來談,從心态、教材、指法、練習時間和内容安排等各方面詳細說說。
【心态】
不學不知道,當你學了一段時間,就會體驗到很多“滋味”。有澀有苦,有甜有樂,但是如果心态不好,就可能因為體驗到的苦多于樂而放棄。
學樂器容易産生哪些不好的心态呢?
急于求成、好高骛遠、妄自菲薄、驕傲自滿等等。
這都是由于對自己、對樂器的學習規律以及對音樂本身不正确的認識造成的,如何克服這些不良心态?請閱讀筆者之前的文章:
傳送門:那些适合新手演奏的好聽鋼琴曲 01
這篇文章對于怎麼克服不良心态、怎樣保持興趣有詳盡的說明。
【教材】
如果是小孩子跟老師學,那一般會從“大湯”、“小湯”開始,到“拜厄”、“車爾尼”、“哈農”等來打基礎。
成人自學就沒必要每本都練了,成年人理解力較好,可以隻練《拜厄》和《車爾尼599》,中間夾雜着《哈農》用來練習手指靈活度。
至于具體怎麼練,先學哪本再學哪本,什麼樣的手型是正确的手型,每首練習曲練到什麼程度可以練下一首等等的問題,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分享過,可以點擊下面的傳送門閱讀:
成人學琴流程簡介(端午節快樂,高考加油!)
鋼琴新手教學 拜厄01
鋼琴新手教學 車爾尼599
鋼琴新手教學 哈農01
(注:文中附教學視頻)
【練習方法】
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隻能用業餘時間來練琴,有的人一天可以抽出兩三個小時練習,有的人一天隻能抽出半個小時練習,不論怎樣,隻要用正确的方法堅持,都會有不錯的效果。
那麼什麼是正确的方法?換句話說,怎麼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練琴時間,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需要合理安排練習的内容,花多少時間學習練習曲,花多少時間學習自己喜愛的樂曲,是有講究的。
關于這個話題,我也寫文分享過,貼在下面:
怎樣合理安排練琴時間
【關于考級】
成年人學琴可能沒有多少人關心考級,如果是家長朋友可能會非常關注,孩子要不要考級,花大量的的精力準備考級有沒有價值,關于這一點我自己也有些思考,僅供參考:
傳送門:考還是不考,這是個問題——關于鋼琴考級...
結語
學一門樂器,簡單地說,就是培養一種愛好。
可是對于人的一生來說,卻不簡單,這種愛好增加了生命的能量,拓寬了生命的廣度。
有一位哲學家說過:生活即是聯系。
所以生活就是一個不斷擴大和加強我們與周圍的人、事、物的各種聯系的過程。如果你的心裡隻有工作、賺錢,那麼就其他事物而言——詩歌、散文、音樂、美術、體育、友誼、政治——你隻是一個死人。而你每增加一種興趣,就相當于獲得了新的生命!
除此之外,學習一門樂器也是一個修煉心性的過程。
鋼琴的前身叫“大鍵琴”,這是一種很難通過力度來改變音量強弱的樂器,鮮為人知。直到後來意大利人巴爾托洛奧.克裡斯托夫裡發明了琴槌擊弦後彈回的裝置,才誕生了可以控制強弱的鋼琴,取名為pianoforte,意思就是“強弱”,從此,鋼琴大受歡迎,成為了“樂器之王”。可見,“強弱”對于一件樂器來說是多麼重要。
練琴的過程,就是通過成千上萬次地反複敲擊琴鍵,去感受手指的“輕重”如何影響音響的強弱,從而形成肌肉記憶,能夠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輕的時候恰到好處,重的時候恰如其分。
“知輕重”,對于一個演奏家來說,是畢生追求的精湛技藝;對于我們來說,也是窮其一生追求的人生境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