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子宮切除手術多久可以下床走走

子宮切除手術多久可以下床走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22:15:57

平時工作中,我們麻醉科會時常提醒護理同事和外科大夫注意患者的體位擺放。這是因為,我們很清楚有太多手術中體位不當導緻的案例報道了。

子宮切除手術多久可以下床走走(子宮切除術後第二天左腿不靈便)1

然而,最近卻聽到一個外地麻醉同事和我們講起一個揪心的病例。和我們說的目的,是想讓我們給她出謀劃策。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想要彌補太難了。

簡要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

患者,女,50多歲。住院檢查發現,她的子宮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肌瘤。考慮到她已經沒有了生育要求,醫院決定為她實施全子宮切除術。

雖然50多歲了,但是這個人依然很愛美。為了不讓自己肚子上留下疤痕,她咨詢醫生有沒有微創、甚至無創的手術方式。

當得知可以經陰道進行子宮切除後,她認準了這個術式。

子宮切除手術多久可以下床走走(子宮切除術後第二天左腿不靈便)2

然而,盡管她很愛美,但經濟實力并不允許。當麻醉科和她溝通采取哪個麻醉方法的時候,她選擇了花費相對比較少的椎管内麻醉。

從滿足手術要求方面看,這個手術可以采用全麻,也可以采用椎管内麻醉。全麻,大家一般都能有一點了解。椎管内的麻醉,就是大家常說的“半麻”。這個麻醉,其麻醉效果一般主要集中在下半身,因此被大家形象的稱呼為“半麻”。

由于要經過陰道進行手術操作,麻醉後大家把她的兩條腿架起來、擺成了截石位。

子宮切除手術多久可以下床走走(子宮切除術後第二天左腿不靈便)3

對于截石位,大家并沒有忽略,都知道這個體位可能導緻下肢神經的卡壓。問題的關鍵在于,這個手術與衆不同的是,這個手術的時間遠遠超過一般的截石位下的常規手術。

6個小時後,這台手術終于完成了。汗流浃背的婦科醫生,終于可以伸伸腰了。

由于手術結束的時候還有麻醉藥作用,大家并未發現有什麼異常,帶着勝利的心态把她送回病房了。

然而,術後第2天發現她的左下肢小腿外側部分皮膚感覺喪失,左踝關節不能背側屈及内翻,足下垂。

子宮切除手術多久可以下床走走(子宮切除術後第二天左腿不靈便)4

前去訪視的麻醉醫生發現這個問題後,後背一陣發涼。這是因為,畢竟麻醉科進行了椎管内穿刺。隻要是進行了穿刺,就有嫌疑。

為了擺脫嫌疑,更為了搞清楚事情真相,麻醉科立即要求為患者進行肌電圖檢查。隻有盡快搞清楚真相、盡早對症治療,才能為挽救神經赢得時間。

肌電圖提示,腓總神經幹損傷。

經會診,考慮體位不當所緻腓總神經受壓所緻。

原因明确後,醫院立即為患者進行了神經營養藥治療,輔以針灸、理療,1個月後皮膚感覺基本正常,3個月後肌力大部分恢複。

聽到這樣的案例,大家可以很疑惑:截石位怎麼就容易導緻這樣的并發症呢?截石位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姿勢?

子宮切除手術多久可以下床走走(子宮切除術後第二天左腿不靈便)5

截石位:患者仰卧于檢查床上,臀部靠近床邊,放到支腿架上,能最大限度顯露會陰,是直腸、肛管手術及婦科檢查的常用體位。

截石位容易導緻下肢出現并發症的原因是什麼?

這是由于截石位下肢置于腳架上呈外展外懸狀,腓骨小頭位置靠近腳架,而腓總神經正在此繞經腓骨小頭,位置表淺。尤其在麻醉狀态下,肌肉張力降低,感覺障礙,對不适當的位置感覺不敏銳,導緻神經受壓損傷,這可能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手術時間過長,造成組織缺血,引起肌肉與神經的損傷。知名藝人金星,當年做手術的時候差點落下終身殘疾,主要原因就是手術時間太長了。

子宮切除手術多久可以下床走走(子宮切除術後第二天左腿不靈便)6

後知後覺,慘痛的教訓給我們抛出了一個問題:誰來保護患者的腿?

首先,擺體位的時候,護理同事要盡量和外科醫生一起進行下肢的擺放、固定。畢竟,外科醫生對于解剖的掌握更熟練一些。擺放之前,要精準找到神經的位置。同時,也要注意肌肉的保護,不要隻顧神經而忽略肌肉。

其次,患者腿部受壓部位一定要墊棉墊或者其他柔軟的物品。

再次,手術時間超過兩個小時,要适當調整、活動受壓肢體。

最後,要注意觀察患者肢體血液循環、皮膚色澤等情況。比如,定時摸摸足背動脈、查看一下皮溫等。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