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東風15導彈有多強

東風15導彈有多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1 04:33:08

【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8月4日下午,東部戰區火箭軍部隊在東南沿海預定區域,完成了常規彈道導彈的實彈射擊任務,所有導彈全部精準命中目标,彰顯了火箭軍作為戰略力量擁有的強悍威懾力。不過,與外界之前猜測火箭軍可能發射東風-17高超音速武器不同,從《央視軍事》公布的射擊畫面來看,承擔主力任務的仍然是一款經典型号——東風-15。這款在26年前就因近海實彈發射,而引發世界關注的近程彈道導彈,又一次登上舞台中央,隻不過,如今其承擔的任務和實彈發射背後的戰略意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東風15導彈有多強(26年後東風-15彈道導彈再次登場)1

▲《央視軍事》的視頻畫面截圖

1957年12月,在之前交付的R-1型近程彈道導彈之後,蘇聯又向我國轉交了2枚更先進的R-2型彈道導彈。這是蘇聯在德國V-2導彈基礎上,通過一系列先進技術解決缺陷,并應用無線電制導技術提高命中精度的一款劃時代武器,其最大射程達到590千米,在當時是不擇不扣的戰略武器。R-2在抵達我國之後被稱為“1059”型導彈,通過對蘇聯移交的10000餘份技術資料開始分析,國内開始嘗試生産。最終在1961年,解決了各種生産難題的“1059”導彈,開始批量生産并裝備部隊。擁有一定基礎後,國内先後發展了東風-1到東風-5等不同型号的彈道導彈,但全部都是射程超過1000千米的中、遠程型号,直到東風-15出現。

東風15導彈有多強(26年後東風-15彈道導彈再次登場)2

▲運輸狀态下的蘇制R-2型彈道導彈

當時國内集中大量資源發展一系列中、遠程彈道導彈,是為了滿足那個特殊時期的戰略需求,類似“1059”這種射程約600千米的近程型号,實在是沒有用武之地,自然也就沒有後續型号出現。不過,到了70年代末期,局勢卻發生了微妙變化。一方面,蘇聯出于自身需求,開始在國際上出口著名的“飛毛腿”近程彈道導彈,這款射程約300千米的導彈由于威力大、速度快、難以攔截而被許多國家所喜愛,出口數量很多。國内雖然沒有類似的全球戰略布局需求,但對于出口類似型号導彈以換取外彙,還是非常期待的。

東風15導彈有多強(26年後東風-15彈道導彈再次登場)3

▲大名鼎鼎的“飛毛腿”彈道導彈

另一方面,70年代正是彈道導彈從液體燃料,向固體燃料轉變的關鍵階段。以美國“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為代表的先進型号,經過10餘年堅持不懈的試驗後,将固體燃料可靠性高、易儲存、穩定性強的優勢展示得淋漓盡緻。我國之前發展的一系列型号都是液體燃料推進,自然也希望盡快完成向更先進動力系統的轉變。不過,直接上馬大型固體燃料導彈的技術風險和難度太大,一旦出現問題損失将非常慘重。因此,在綜合這兩方需求後,發展一款近程固體燃料彈道導彈,就成為最合理的選擇。

東風15導彈有多強(26年後東風-15彈道導彈再次登場)4

▲至今仍然在服役的美制“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

在70年代末期,東風-15近程彈道導彈正式立項,這是第一款國産固體燃料彈道導彈,設計搭載兩級固定發動機,最大射程約600千米。主要設計目的,是為了突破國内固體燃料的技術限制,同時也作為一款填補地地火力間隙的中近距離裝備存在。而在東風-15之外,國内又立項了戰術指标比較類似的東風-11近程彈道導彈,其搭載單級固定燃料發動機,設計射程約300千米。比較有意思的是,東風-11一開始其實更多地是作為出口型号立項,并沒有考慮太多的自用需求。而其設計單位是航天科工集團,與直接負責發展東風-15的航天科技集團,頗有一種雙雙突破的味道。

東風15導彈有多強(26年後東風-15彈道導彈再次登場)5

▲東風-11早年其實是以出口為主

為取得固定燃料技術的進步,專門立項東風-15這種近程型号,其實是比較合理的做法。事實上,在進入21世紀後,有不少能生産2500千米以上射程液體燃料彈道導彈的國家,在完成類似突破時,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這條道路。但正确的道路并不意味着能快速取得突破,蘇聯海軍在70年代,意識到美制“三叉戟”的燃料優勢後,以行政命令要求下一代潛射彈道導彈必須使用固定燃料,希望借此完成新技術的突破。然而,經驗和技術的欠缺,使得這種轉變難度極大,最終勉強滿足性能需求的P-36潛射彈道導彈,發射重量高達90噸,比當時美制“三叉戟”高出了約50%。為了容納這個龐然大物,蘇聯海軍被迫建造價格堪比一艘6萬噸滑躍航母的941型“台風”戰略核潛艇,技術路徑升級的代價可見一斑。

東風15導彈有多強(26年後東風-15彈道導彈再次登場)6

▲碩大的“台風”主要是為了容納體積驚人的P-36潛射彈道導彈

國内當時在固體燃料領域沒有什麼技術積累,但東風-15、東風-11偏低的技術要求,對于保證項目按時完成開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終,兩者紛紛在80年末期完成技術突破,并在90年代初期量産服役。這時,由于國際局勢的變化,東風-11已經沒有出口的可能,最終作為填補陸軍遠程火箭炮(最大射程約100千米),和射程約600千米東風-15之間的對地武器,進入部隊服役。而通過研發東風-11、東風-15攻破的固體燃料技術,則成為國内後來進一步發展戰略裝備的技術基礎,時至今日仍然是我國國防力量中的中流砥柱。

東風15導彈有多強(26年後東風-15彈道導彈再次登場)7

▲東風-15B是非常成功的改進型号

在90年代,東風-15實際上是當時我軍裝備的一系列武器中,最适合在近海地區使用的對地攻擊裝備,因此在1995年、1996年大出風頭,而與其幾乎同時開發的東風-11,則由于性能有限而很少有人知曉。在進入21世紀後,國内對東風-15進行了一系列改進,特别是著名的東風-15B,更是由于精度、射程的大幅提高,而被認為是東風-15家族中最經典的型号。就目前來說,早年大量裝備的東風-15幾乎都完成了現代化升級,雖然性能沒有東風-17那麼優秀,但在近海射程内仍然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武器,繼續作為輔助型号存在也符合物盡其用的一貫思想。最重要的是,不同與26年前孤軍奮戰的尴尬,如今東風-15的身後,有大量與其并肩作戰的國産先進武器,在不知不覺間,局勢已完全逆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