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增強濕地修複功能和生态功能

增強濕地修複功能和生态功能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09 04:48:05

增強濕地修複功能和生态功能?來源: 原創稿力争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我國向全球承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點如期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标,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高品質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國建設生态文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内容,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增強濕地修複功能和生态功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增強濕地修複功能和生态功能(保護好濕地資源是民族地區做好碳達峰)1

增強濕地修複功能和生态功能

來源: 原創稿

力争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我國向全球承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點。如期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标,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高品質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國建設生态文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内容。

濕地是全球重要自然生态系統之一,也是自然生态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地球上最高效的碳彙,對于吸收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助力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我國民族地區不僅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更是我國濕地資源最為集中和分布最廣的區域。民族地區開展濕地保護和修複,能增加其強大的固碳功能,對于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生态文明建設中有重要地位。

濕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儲碳庫”和“吸碳器”,我國民族地區的濕地功能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據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統計,我國濕地總面積5360.26萬公頃,而5個省級民族地區(廣西、西藏、新疆、内蒙古、甯夏)和3個享受民族地區待遇的省級行政區域(貴州、雲南、青海)濕地面積合計2636.61萬公頃,占到我國濕地總面積的近50%。其中,近海與海岸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沼澤濕地4類自然濕地面積合計2533.23萬公頃。根據測算數據,我國民族地區自然濕地每年固碳量為1.15億噸(近海與海岸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沼澤濕地年固碳量分别為1.62噸/公頃、0.71噸/公頃、0.66噸/公頃、1.55噸/公頃)。特别是泥炭沼澤濕地中存儲了大量的碳,我國泥炭儲量達47億噸,四川省阿壩州作為全國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其轄區内若爾蓋高原濕地儲存的泥炭就高達19億噸,占到了全國泥炭儲量的4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保護好濕地資源,充分發揮濕地間接減排功能,對減緩溫室效應、抑制全球變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對自然生态系統進行了一些超強度開發,尤其是濕地,這一重要的自然生态資本不僅沒有得到保值增值,反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折損,對人類生存生活和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也明顯減弱。特别是我國民族地區,由于公衆對濕地生态功能認識不足、濕地生态保護和建設不力以及濕地補償資金來源單一,濕地補償标準嚴重偏低,市場性濕地補償機制缺乏,未建立系統的濕地補償法律體系等原因,部分地區濕地面積萎縮、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仍在繼續。

保護好濕地資源,做好民族地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和發力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努力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中體現民族地區擔當、作出民族地區貢獻、譜寫民族地區篇章。為此,各級地方政府需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解決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濕地保護。

第一,建立健全濕地保護政策。立足濕地資源禀賦、區位比較優勢、國家優惠政策,用活用足國家對濕地保護的政策法規,制定并實施濕地保護的專項規劃、規章辦法;堅持全面保護,突出功能定位,完善濕地保護分級管理體系,實行濕地名錄動态管理;合理劃定濕地面積管控目标,将濕地保護績效納入幹部考核任用的重要指标,建立濕地破壞責任追究制度;健全濕地保護補助标準動态調整機制,完善多渠道投入補償機制,開展濕地科普宣傳教育。

第二,加快構建科學的濕地生态補償标準體系和評估制度。将建立濕地生态補償制度納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民族地區實際,綜合考慮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濕地生态資源禀賦、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等多個因素,結合濕地周邊公衆對濕地生态價值認識水平、濕地生态補償(支付)意願能力、區域濕地生态補償的迫切程度等,構建完善濕地生态補償标準體系。同時,建立基于專家打分法、德爾菲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主客觀賦權法為基礎的系數來動态調整、修正完善評估體系,得出較為準确、合理的濕地生态補償評估結果。

第三,探索推進碳彙市場基礎建設。深挖民族地區濕地碳彙經濟價值,推廣應用上海、山東、廣東等地區開展生态系統碳彙建設的先進經驗與做法,努力尋求國家層面在政策、資金、人才、體制等方面更多的支持幫助;紮實做好濕地碳彙市場、碳彙金融等基礎理論、技術方法研究以及碳彙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數據核查等工作;注重教育培養一批符合我國生态環境保護所需的人才隊伍,為民族地區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胡運祿 張明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