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大江南北的土地上,流傳着許多的民俗傳說。尤其是在一些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或者是一些偏遠的地方,這樣的傳說源遠流傳,經久不衰。
不僅南來北往的遊客們愛在旅途過程中,聽上一則傳說消磨旅途中的無聊,具有發散性思維的作家也将這些民俗傳說融會貫通後變成了精彩絕倫的作品。
如果說一個地方的景色是那個地方的“皮”,那麼民俗傳說就是那裡的一部分的“魂”。在這些傳說中,我們常能聽到一些神秘莫測的詞彙,比如苗疆,比如蠱術。
苗疆蠱術不知道有多少人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詞是來自金庸老先生的《笑傲江湖》,裡面的五毒教教主藍鳳凰令人印象深刻,她就十分擅長煉制傳說中的蠱毒。
不過你要是去問現在的苗族人會不會煉制這種東西,人家八成要送你一個白眼。實際上,所謂的苗疆蠱術到底存不存在,至今都還未有準确的定論,不過在科學逐步發展的今天,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這隻是一個傳說。
但不得不說,它從古至今都是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巫術之一。何為蠱?基本上就是将一些毒蟲和毒草藥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東西。也有傳說說是将一百條毒蟲放在一起讓他們自相殘殺,活到最後的那個就擁有了可怕的毒性,也被稱作“蠱”。
蠱分很多種,比如最基礎的母子蠱,發生在兩人之間,中了子蠱的人完全受到母蠱的驅使;還有情蠱,說是會讓中蠱者完全愛上施蠱人,種類繁雜多樣。
這些蠱其實在武俠小說中比較盛行,而且往往施蠱人要以血肉喂養蠱蟲,與之同生共死的也不是沒有,甚至還會出現被蠱蟲反噬的情況,總之是十分危險的。
在曆史上,也有不少皇室中會出現巫蠱之術,比如陳阿嬌被貶去長樂宮的罪名就是“行巫蠱之術”;武則天還是後妃的時候也用這一套陷害過王皇後,為之鋪路。
因為古人醫學落後,碰到這種東西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所以皇宮和民間都是禁止養蠱煉蠱的,一經發現,那罪名也就比謀反稍微輕一點兒,不會讓你立刻腦袋搬家,但也沒有好果子吃。
不過在皇宮裡要是搞蠱蟲這一套,先不說太顯眼,就光說那味道就沒幾個嬌生慣養的後妃受得了,所以在皇宮裡出現的巫術基本上都是紮小人,說實在的,這效果其實就和現代人背後詛咒别人“吃方便面沒有調料包”差不多,隻能自己爽一爽,不會有什麼真的效果,就算有,那也是萬中無一的巧合。
不過古代帝王家對這個是極為看重的,所以一經查到,嚴懲不貸。也正因此,這種巫蠱之術也是後宮妃子們會用來使用的。
如果去除那些完全虛構的影視作品,隻單看曆史上那些有記載的巫蠱之術,你會發現其實基本上沒幾個真正成功的,就算有,成功的也不是“蠱術”本身,而是“嫁禍栽贓”這件事兒。
苗疆蠱術也和降頭術、趕屍術一起,被稱為東南亞三大巫術,不過後兩個在我國早就已經得到了科學的解釋。
而蠱術之所以會在大衆心中形成如此可怕的概念,除了影視作品的渲染之外,其相關的傳說中對蠱術的描繪(包括材料、下蠱方式等)也加劇了大衆對苗蠱的懼怕心理。
不過,巫蠱之術也并非全然是一種邪惡之物。在《本草綱目》中,其實有描寫制作蠱的方法,不過那之中描寫的蠱,起到的是治病救人之效。如今在苗族的很多地區,依然有不少人信奉巫醫。
在他們眼中,巫醫是一種超脫于自然的力量,能看見普通人看不見的東西,也可以做到預知禍福吉兇,在當地人的不少民間活動中,都可以看到巫醫的影子。
不過随着科學的進步,巫醫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淡化,至于那苗疆巫蠱之術,其實也可以用科學解釋。人類就算吃普通的食物都有可能導緻食物中毒,更不要提去吃蜈蚣、螞蟥那一類毒蟲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有毒的草藥,就算什麼儀式都沒有,就這麼幹吃下去也可以起到中毒的效果,這和所謂的巫蠱無關。當然,這跟我們想象中的不一樣。
其實,真正可怕的并不是蠱術,而是人們的“無知”,因為不了解,所以很容易就會将某樣東西不斷地強化,加上一些藝術加工和虛構會誤導一部分人,讓他們誤以為這是事實,所以才會有了那些越傳越玄乎的傳說故事。
結語随着科學的發展,苗疆巫蠱也褪去了神秘的面紗,不過,關于它的那些帶有神秘氣息和民族特色的民俗故事,依然在中華大地上流傳,成為一種無形的文化寶藏。
苗疆巫蠱之術,現實中真的存在嗎?與我們想象中的不同
傳說中的苗疆蠱術,能害人也能治病,真的存在嗎?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