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毛仔帶大家看看,人類史上第一全能王達芬奇在《最後的晚餐》裡
究竟藏了多少秘密。
達芬奇隻會畫蛋?
列奧納多·達芬奇
達芬奇全名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意大利語: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很多人知道達·芬奇,或是因為一個雞蛋,或是因為一位女性的微笑,又或是因為一頓晚餐。
但是,除了畫作,達芬奇在
音樂、建築、數學、解剖學
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
氣象學、地質學、物理學、發明、土木工程
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
達芬奇設計的飛行器手稿
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約有15000頁,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半個世紀。
達芬奇的杠杆原理和齒輪手稿
即使已經逝世 500 年
達芬奇的驚人創意
以及他在科學
藝術與工程學領域的卓識遠見
讓我們不得不懷疑——
他是從21世紀穿越回500年前的
達芬奇研究教堂建築的手稿
為什麼是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取材于《聖經》的《馬太福音》,據《馬太福音》記載:耶稣最後一次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猶太教祭司長陰謀在夜間逮捕他,但苦于無人帶路。
正在這時,耶稣的門徒猶大向猶太教祭司長告密說:“我把他交給你們,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猶太教祭司長就給了猶大30塊錢。于是,猶大跟祭司長約好:他親吻的那個人就是耶稣。
《猶大之吻》,佛羅倫薩畫家喬托·迪·邦多納
逾越節那天,耶稣跟12個門徒坐在一起,共進最後一次晚餐,他憂郁地對12個門徒說:“我實話告訴你們,你們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了”,12個門徒聞言後,或震驚、或憤怒、或激動、或緊張,畫作《最後的晚餐》表現的就是這一時刻的緊張場面。
他是怎麼畫的?
達芬奇在《最後的晚餐》摒棄了傳統的壁畫創作技巧,采用了自己獨特的想法進行創作。
傳統方式下,會先敲掉牆壁上的灰泥,直至敲到石牆。然後在石牆上抹上厚厚的石灰,乘石灰未幹時在潮濕的表面上繪制壁畫。
而極富實驗精神的達芬奇,在牆上塗了兩層未經實驗的物質。一層含有鈣和鎂,用來粘合顔料,一層是鉛白,用來提高亮度。并在牆壁風幹之後,再将尺寸一樣大的草稿印到牆上,開始正式的繪畫。
被轟炸過後的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
而事實證明,這樣的創作方式沒有使得畫作保存的更久。不到20年,畫作就開始剝落了,再加上二戰時期的額轟炸,後世畫家不得不多次修複,這樣才使得壁畫在聖瑪利亞感恩教堂中能流傳下來。
現在的意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
習作構圖
溫莎皇家圖書館收藏的一頁手稿,習作手稿上仍然以傳統的《最後的晚餐》的構圖法為基礎:猶大沒有與衆人坐在一起,他坐在桌子的左側,頭扭向後面。但是最後都沒有使用這個構圖。
《最後的晚餐》達芬奇手稿
達芬奇在最後的版本中,采用了平行透視法,運用了最為傳統的一字形排開的構圖慣例,讓中心焦點集中于耶稣,達芬奇為了追求作品的精确性,甚至在圖畫區域的中心打上一個小孔,作為整幅壁畫的沒影點,這個點就在耶稣的右太陽穴上。
畫面中的耶稣伸開雙手,低垂雙眼。他已經把話說完,沉默着。但是,他的手勢卻有着不可抗拒的精神的号召力,召示和啟迪人們去内省,去沉思。
這12個都是什麼人
畫中人物從左到右分别是:巴多羅買、小雅各(亞勒腓之子 )、安德烈、猶大、西門彼得、約翰、耶稣、托馬斯、大雅各(西庇太之子)、腓力、馬太、裘德(聖猶大)、西蒙。
據說巴塞洛缪是被反對他的人活生生剝皮而死,所以很多藝術家在塑造他的形象時往往都是他手中拿着自己的皮。
小雅各在傳教的時候和其他的基督徒一起被捕,然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第三個人安德烈雙手舉在胸前,似乎在說“不是我!”。安德烈也死的很慘烈,他師傅耶稣被釘在了十字架上,而安德魯則被釘死在了X型十字架上。
穿着藍袍子的男子名叫彼得,他正探出身去和另一個金發男子約翰低聲說着什麼。他手裡握着一把刀,這是在自衛還是準備随時千刀萬剮了那個叛徒呢?而聽他低聲細語的約翰則一臉憂郁。
他倆前面有個縮作一團的人,這個人叫猶大,他穿着藍色和綠色的衣服。他的手正緊緊攥着一個錢袋,這個袋子裡裝的正是出賣耶稣換來的錢。他在聽到耶稣說的話後,顯得很緊張,但是又強裝淡定。
第七個人名叫托馬斯,他向上指的手指反應了他的心煩意亂和不滿,他曾前往印度傳教,但是遭人嫉妒被矛刺死。
緊挨着托馬斯的就是大雅各,據說他曾出現在戰場上為基督教而戰。第九個人名為腓力,他的手在胸前,仿佛在向耶稣要一個解釋。
最右邊的三個人分别是馬太、裘德和西蒙。馬太正和裘德以及西蒙做一些讨論,他們的動作好像是想表達“你看,我就說過有叛徒”。
整幅畫表現了一種消息炸開的感覺,這12個門徒呈現出了十二種不同的姿态,而達芬奇捕捉了每個人最為生動的一瞬間,與屋内的混亂對比,窗外則是晴空萬裡,象征着耶稣内心的光明。
大咖怎麼說
1817年,歌德發表在《藝術與古代》第1卷3期上的文章《論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詳細剖析了這篇畫作。
歌德
歌德認為理解這幅畫的核心在于追問引起全部情節、使所有觀衆激動和喜愛的動機的中心事件。歌德再次用自然科學的觀察方法豐富了他的美學思想。
他認為激動人心的情節,就像高度發展的有機體那樣,從一個最内在的生命點發展開,也就是說,藝術品變成了精神的有機體。
對于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來說,具有決定意義的話是基督的句名言:“你們當中有一個人出賣了我!”接着,歌德用類似相面術的方法生動地描述了各個使徒之間不同的形象,用想象的人物對話來描摹他們不同的心理和性格。
例如:猶大:“這是什麼意思?要出什麼事?”;腓力:“主啊,我不是叛徒!你是知道的,你了解我這顆純潔的心,這可不是我!”;達太:“這事我不是已經說過嗎?這不是我一直都在猜測的事嗎!”
貢布裡希
英國藝術史學家貢布裡希,則在《文藝複興》一書中對達·芬奇進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貢布裡希相信,達·芬奇從“繪畫科學”的研究出發,将“聖餐”場面作為一幕展開的啞劇進行了“實況”的模拟,以便描繪出“某種震驚的消息在一群人身上所産生的效果。”
貢布裡希
貢布裡希還原了《聖經》原典相關的傳統,并以作品當時可能存在的“環境功能”作了進一步的論證,說明達·芬奇的意圖是:用“有效真實”這種畫家藉以打破晚餐神聖的甯靜而創造出激動氣氛的手段,來改變在吉蘭達約等人創作的同一題材作品中存在的“呆闆”。
《最後的晚餐》,多米尼克·吉蘭達約
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不僅标志着達·芬奇藝術成就的最高峰,也标志着文藝複興藝術創造的成熟與偉大。這件世界級的寶藏,如能一直完好的流傳下去該多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