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我國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有太多的事物,因為曆史久遠而逐漸被遺忘,當然,也有很多的事物,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流失而被遺忘,比如古建築。在我國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有很多古老的建築因為戰火的侵襲,以及自然災害的破壞,從而消失在曆史之中,也有一些古老的建築很幸運地免于了戰火,也躲過了自然災害,從而在曆史的長河中得以保存下來,其中被譽為“中國古代傑出的高層建築”,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不僅具有較高的曆史價值,而且擁有深厚的文化價值。
塔,源于古印度興建的年代,後來佛教傳入我國,全國各地也随之興建了衆多的古塔,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作為我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每一座古塔都有自己的曆史文化底蘊,當然在衆多的古塔中能夠有姓名,被人們所記住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并不是因為年代久遠就能夠被記住,也并不是建築有特色才能夠被熟悉,一座古塔,它不僅要具有曆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之外,而且保護較為完好。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境内就有一個古塔——萬佛塔,它具有了多方面的價值,保護得也相當完好,是我國一處重要的宋代實物,但是它卻好像被遺忘了一樣,知道它的名字的人并不多。
萬佛塔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城内東南隅。對于很多路過蒙城的人來說,并不會過多的去關注這裡,也因此萬佛塔很多的價值因為沒有被關注到,所以大都被人們遺忘了。遺忘,并不代表它沒有價值。始建于宋崇甯元年(1102年)的萬佛塔,又名插花塔,塔東側有一座宋代寺廟,名為興化寺,所以這座古塔最早塔名叫興化塔,後來在元代的時候這裡興建了慈氏寺,得名慈氏寺塔。
始建于宋崇甯元年(1102年),距今已有千年曆史的萬佛塔,在蒙城人的口中俗稱“蒙城磚塔”,它又是如何得名萬佛塔的呢?萬佛塔由地宮、塔身和塔刹三部分構成,整座塔為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高42.2米,塔底周長24米,直徑8米,塔身為水磨青磚砌造,這是當地人稱之為“蒙城磚塔”的原因。塔内體外鑲嵌有赭、黃、綠三色琉璃磚1300餘塊,每塊磚雕有佛像3尊,中為釋迦牟尼、左為迦葉、右為阿難,也有很少幾塊隻刻有一個佛象,總計佛像有8000餘尊,而且這些佛像大都是宋代遺物,具有較高的曆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因塔體内外鑲嵌佛像八千餘尊,故而得名萬佛塔。
萬佛塔的體型相比較國内其他地方的古塔來說,它的體型并不是很大,但是卻融合了中國南北方造塔技術融合,主體上采用的是北方磚塔構造方法建造,塔身以及塔内熟練運用了南方古塔的鑲嵌修飾,整座古塔保存亦較完整,結構富于變化,是國内一處重要且難得的宋塔實物,更是中國南北方造塔技術融合的傑出作品。早在1981年,萬佛塔便被載入了《中國名勝詞典》。
雖然萬佛塔被遺忘了很多了,它的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作為我國南北方建塔技術融合的傑出作品,而且還是我國一處重要的宋代實物,它在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價值是有無價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