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讀大班了,她們幼兒園向來重視幼小銜接,語數英樣樣不落下。
這學期開始學習數的拆分,為接下來的加法學習做準備。碰巧,暑假在家閑着沒事做,我經常用手指跟她玩拆分遊戲,就是說出一個數,兩個人輪着用雙手拆分,所以這部分的學習她上手很快。
今晚,她“讀”了一段“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1和3”,真的是讀出來的,就像讀古詩詞那樣的背誦,我瞬間凍結,想起去年她讀中班時,每次經過大班教室,都會聽到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讀的竟然是“1 1=2”之類的算式!!
用背誦的方法來教數學,這絕對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家長的欺瞞!
難怪,有一些低年級的“優等生”到了小學高年級數學成績就飛流直下三千尺,在低年級靠記憶學的數學,數感得不到好的培養,又如何能應對真正的數學題?
其實,在孩子七歲以前,做算術題并非是必要的作業,我們需要做的是打好地基,具體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時間感。時間是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跟一個還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對話相當費勁,因為你沒法跟他約定多久後開始或是結束一件事情。從孩子對時間感興趣開始,就可以培養孩子的時間感,具體到看鐘表,或者日常對話中的“過一會”“昨天”“明天”“後天”“一周”“一個月”“一年”,都可以培養孩子的時間感。我家孩子大概三歲半可以分清“明天”跟“後天”,她會很清楚地說出“後天爸爸就出差回來了”。
2、空間感。時空這兩個維度我們都不能顧此失彼,建立良好的空間感也是打好數學基本功的重頭戲。樂高積木是建立空間感的好幫手。除了搭積木,我們可以從家的樓層,小區的平面圖,附近的街道入手,讓孩子先分清上下左右,再慢慢過渡到東西南北。
3、次序感。能從1數到100的孩子不一定就能學好數學,因為,那可能是背出來的。從1到10,這個前後次序,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領悟才能理解的,建立次序感後,相當于在孩子心裡畫上一條數軸,這也是數學基本功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跟次序感相關的細節,比如最常見的排隊便是,外出排隊時可以讓孩子觀察他所在的隊列。或者,我平常洗衣服的時候會讓孩子去按洗衣機,先按哪個鍵再按哪個鍵,也能建立一個次序感。
4、運算感。運算并非一定要從1 1=2開始。我家娃讀中班時,就對時鐘有很大興趣。每天晚上我預約煮第二天的白粥時,就會叫上她一起,比如10點預約,讓她按7個小時,然後用手指跟她算一遍,7個小時後就是第二天清晨5點。有時她會饒有興緻地接着說,如果按8個小時就是6點!今年,她又對年份感興趣,她會算着,她是2014年生的,今年是2018年,所以她四周歲,接着又把表姐表弟表妹都算了個遍,我在旁邊看着真好笑……
每個幼兒園都會有優缺點,我們不可能因為某方面的問題就換幼兒園,孩子成長的路上,需要爸爸媽媽的付出,也需要良師益友的陪伴。
寫下育兒路上的點滴感悟,育兒先育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