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西工業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

山西工業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2:22:32

山西工業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深刻理解和有效推動高質量發展)1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系列報道

經濟思想偉大實踐(9)

核心提要

黨中央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立在嚴密的理論邏輯、深邃的曆史邏輯和科學的實踐邏輯之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綜合的範疇,可以在不同層次上從不同方面加以理解。高質量發展也是一個系統的範疇,各個層次和各個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解決生産力層次上的問題,又需要解決生産關系層次上的問題;既需要解決經濟基礎方面的問題,又需要解決上層建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要求是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以經濟思想為指導,特别是要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侯永志 邵雷鵬

黨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我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有效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刻理解高質量發展的内涵,明确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找準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在《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一文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曆史性變革。經濟發展也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曆史性變革。”經濟發展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社會主要矛盾由過去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演變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進入新發展階段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必然要求發展方式的升級。

黨中央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立在嚴密的理論邏輯、深邃的曆史邏輯和科學的實踐邏輯之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

從理論邏輯上來說,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适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認為,随着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發展的任務以及為完成發展任務而采取的一系列戰略和政策的方向及重點都要發生相應變化。經過70多年特别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建立了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發展導向要由“快”轉向“好”,評判标準要由“快不快”轉向“好不好”、由“夠不夠”轉向“優不優”。

從曆史邏輯來看,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包括我國發展曆史在内的各國發展曆史表明,經濟發展不是直線上升的過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量的不斷積累最終必然要求質的提升。在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之後,隻有盡快地把經濟發展從“求量”“求速”的擴張軌道轉向“求質”“求效”的提升軌道,才能避免發展停滞,才能實現永續發展。目前,我國的國内生産總值已超過114萬億元,經濟增長實現了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為工業和服務業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消費和投資一起拉動,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特征已十分明顯,新發展階段必須有新的發展方式。

從實踐邏輯來看,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發展階段,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增大、粗放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經濟循環不暢問題十分突出。要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必須要走出一條新路。與此同時,面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興未艾的新局面,也必須形成新的發展方式,以抓住發展新機遇,應對發展新挑戰,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高質量發展内涵豐富

在《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一文中明确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内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态、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同時,還從供給、需求、投入産出、分配和宏觀經濟循環等方面對高質量發展的内涵進行了科學闡釋。

認真學習關于高質量發展内涵的論述,我們深切地認識到,高質量發展涉及發展的目的,涉及效率和公平,涉及供給側和需求側,涉及國民經濟循環和重大比例關系。既可以從國民經濟層面來理解,也可以從區域經濟層面來理解;既可以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理解,也可以從中觀和微觀經濟層面來理解。

從較為綜合的層次和維度來理解,高質量發展至少包含以下五大内涵。

一是高質量發展應當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規定着發展的任務、内容和實現路徑。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發展圍繞資本的利益最大化而展開,生産什麼、如何生産、為人民提供什麼樣的産品和服務,都取決于資本家的利益。而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要圍繞着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展開,生産什麼、如何生産,都要以人民的需要為依歸。以人民為中心是高質量發展的最本質的規定。

二是高質量發展應當是高效率的發展。高效率的發展要求以最少的投入實現最大的産出。地球上的資源有限,而人們的需求不斷增長。以有限的自然資源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需求,必然要求提高發展的效率,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尤其如此。高效率的發展也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前提。

三是高質量發展應當是高度公平的發展。高度公平的發展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核心要素之一,更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明确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貧窮的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富裕但是不均衡、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才是社會主義。”公平不僅要體現為收入和财富的公平分配,也要體現為權利和機會的均等。公平不僅關系到社會的正義,而且最終會關乎社會的活力和創造力。

四是高質量發展應當是生态友好型的發展。生态友好型的發展要求當代人在追求自身福利增長的同時,也要保護好生态環境,為子孫後代留下充分的發展空間。反複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态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态環境需要”。這必然要求在現代化過程中,實現生态友好型發展。

五是高質量發展應當是更加安全的發展。安全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在國家沒有消亡之前,在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并存的時代條件下,國家與國家之間一定會有利益沖突,在特殊的條件下,這種沖突有可能會相當激烈,安全對一個國家特别是像中國這樣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發展與安全始終難以很好地平衡,安全必須成為高質量發展關鍵的判據。

當然,高質量發展還可以從其他層次和維度來理解。比如,從供給與需求的匹配性來理解,如果兩者的匹配度比較高,供給不僅能夠比較好地滿足需求,也不會産生嚴重的過剩或嚴重的短缺,那麼這樣的發展就是高質量發展。從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維度來理解,如果國際循環能夠有力地支持國内循環,同時國内的生産、流通和消費又能處于主導地位,國内市場主體能夠在參與國際循環的過程中分享應該得到的收益,那麼這樣的發展就是高質量發展。從收入分配的維度來理解,如果在宏觀層次上,勞動者報酬、資本收益、政府收入有一個比較合理的比例;在居民層次上,各階層收入相對公平,那麼這樣的發展就是高質量發展。從産業結構的層次來理解,如果高端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在産業結構體系中居主導地位,那麼這樣的發展就是高質量發展。從産品和服務的質量上來理解,如果産品和服務的質量比較高,能夠滿足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那麼這樣的發展就是高質量發展。從區域生産力布局上來理解,如果區域生産力布局與國家的戰略需求相适應,與各地的比較優勢相符合,那麼這樣的發展就是高質量發展。從微觀層次上來理解,如果各類生産要素(如勞動、資本、土地、技術、數據等)能夠在企業得到高效率的利用,那麼這樣的發展就是高質量發展。從發展倫理學的意義上來理解,如果在現代化進程中,社會各階層的關系比較和諧,社會不僅沒有被“撕裂”,而且展現出高度的團結,那麼這樣的發展就是高質量發展。這實際上涉及生産的組織、勞資關系等方面。

由上可見,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綜合的範疇,可以在不同層次上從不同方面加以理解。高質量發展也是一個系統的範疇,各個層次和各個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比如,産業結構的高端化所影響的不僅僅是國民總産出,而且會影響生态環境,也會影響居民收入。再如,供給和需求匹配與否,不僅會影響資源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而且會影響國内國際雙循環。還如,收入分配不僅影響社會公平,而且也會影響能否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總之,高質量發展内涵相當豐富,必須以經濟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深入讨論和研究。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解決生産力層次上的問題,又需要解決生産關系層次上的問題;既需要解決經濟基礎方面的問題,又需要解決上層建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要求是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就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更是一個重大實踐課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進行深入探讨。”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明确提出,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經濟社會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次、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内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并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構建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統一開放、競争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深入學習的相關重要論述,我們體會到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在内涵上高度相關,在方向上高度一緻,在任務上高度重疊;同時還體會到,現代化經濟體系從廣義上理解,它涉及一個經濟體全部的運行邏輯。根據馬克思主義“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要更深刻地把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本質要求,必須首先從生産力層次上來加以理解。從這個層次上理解,意味着現代化經濟體系并不像“能生産高端芯片、能生産大飛機”等那麼簡單。實際上,生産力層次上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同樣具有複雜而多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支撐經濟發展的主體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技術水平是決定經濟體系現代化程度的關鍵要素。理解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分析當下和今後支撐經濟發展的是哪些技術,而技術又是在不斷進步和演變的。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實際的社會生産中又有不同水平的多元技術,但是都有一種技術處于支配地位,這就是支撐經濟發展的主體技術。在第一次産業革命時期,機械化技術是主體技術;在第二次産業革命時期,電氣化技術是主體技術;在第三次産業革命時期,信息化技術是主體技術。有人認為,當前正在發生的第四次産業革命的主體技術是智能化技術;未來可能發生的第五次産業革命的主體技術是太空化技術。由于中國是現代化的後發國家,我國當前的技術以及所決定的生産力水平是多層次的,從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到人工智能技術都存在。要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明确支撐社會生産的主體技術是什麼,以便判斷這個體系建設的進展情況以及是否建成。我們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階段,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體技術,應當是人工智能技術。

二是經濟活動的産業類别以及相互關系。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性内容是現代産業體系。判斷經濟體系的現代化程度,必須厘清經濟活動的産業類别以及相互關系,明确哪些産業在三次産業中居于主導地位、哪些産業在制造業中居于主導地位、哪些産業在服務業中居于主導地位。在開放經濟條件下,考慮到國家安全發展的需要,還要明确産業體系的完整性需要達到的程度。雖然不必在産業鍊和供應鍊的每一個環節上都要有生産和經營能力,但在它們的關鍵環節上必須具有強大的生産和經營能力,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在任何沖擊下,國民生産不被“打斷”,能夠持續下去。再說具體一點,就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産業必須足夠強大,國民經濟的命脈産業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隻有具備了這些特征,才能稱之為現代化經濟體系。我們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階段,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以高端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的發展為支撐。

三是物質産品和服務産品生産與提供的具體方式。這既涉及生産所使用的工具,也涉及生産如何組織。使用何種工具、以何種方式組織社會生産是生産力水平先進與否的重要标志。在生産工具方面,是使用人力和畜力,還是使用機械力、電氣力;是使用算盤、計算尺,還是使用計算機、雲計算,其所表達的經濟體系的現代化程度完全不一樣。在生産組織方式上,曆史上曾經有過手工業作坊、泰勒制、福特制、柔性生産,現在又有“工業4.0”、物聯網等,不同的生産組織方式,也是經濟體系現代化程度的一個标志。在物質産品和服務産品生産過程中,利用不同的生産工具以及生産方式,不僅會影響效率,甚至會影響到發展的公平性、安全性和可持續性。生産工具越先進,生産效率越高,生産的安全性越高,生産所需要的資源越少,為解決公平問題所提供的物質條件越多。我們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階段,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以計算技術為主流生産工具,必須以建立在物聯網基礎上的生産組織為主流社會生産方式。

四是經濟活動的空間布局。經濟活動的空間布局,影響資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對社會公平也會有顯著影響。考察經濟體系的現代化程度,經濟活動的空間布局是一個重要維度。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以合理的經濟活動空間布局為支撐。具體來說,這種合理性表現為:(1)各地區發展具有較高的均衡性,不能有極發達和極落後并存的現象。(2)經濟活動聚集和分散适宜,不能出現過度分散的現象或者效率低下的過度聚集現象,超大、特大城市不能有“城市病”,中小城鎮不能“萎縮”,鄉村不能“凋敝”。(3)各地區之間分工合理,區際分工更多地體現為産品内、價值鍊上的分工,各地産業一體化程度較高。

以經濟思想為指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推動高質量發展像推動其他一切工作一樣,也必須有正确的理論指導。毫無疑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以經濟思想為指導,特别是要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内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明确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貫徹新發展理念自然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要聚焦主要矛盾,推動創新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支撐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核心要素,是支撐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最直接的力量。推動創新的關鍵着力點在于推動科技創新,無論是體制改革,還是政策設計,都要圍繞推動科技創新展開。

第二,要堅持系統思維,推動協調發展。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以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響、互相制約。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高質量發展的實現離不開協調推進各地區、各領域、各方面的發展。其中,區域協調和城鄉協調發展是最為重要的兩大方面,要從提高要素流動性以及空間配置效率出發,設計系統的政策、推動全面的改革。

第三,要依托方式轉變,推動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要從更積極的意義上看待保護生态環境。明确指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對于綠色發展,最具決定性意義的是形成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要采取推動環境成本内部化、環境治理法治化、消費行為理性化等措施,加快形成新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四,要堅持底線思維,推動開放發展。在全球範圍内配置資源和要素,無疑會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推動高質量發展必然離不開對外開放。問題的關鍵在于,與過去為了加快發展不同,新發展階段的對外開放必須圍繞提高發展質量的要求推進,這就要求未來的對外開放在注重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發展的安全性這一底線。

第五,要統籌公平效率,推動共享發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然要求堅持共享發展。堅持共享發展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需要,其實也是提高全社會的人力資本水平、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動力的需要。堅持共享發展關鍵要處理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關系,一方面要充分調動人民群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做大“蛋糕”;另一方面要完善分配制度和公共服務體系,把“蛋糕”分好。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内容廣博、内涵深邃,常學常新、常思常進。作為政策咨詢研究工作者,我們将矢志不渝地認真學習關于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以更深入地學習、更透徹地領悟關于高質量發展的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侯永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研究部部長、研究員;邵雷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研究部“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廣西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