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共青團着力強“三性”、去“四化”,推動團的組織形态、工作格局、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
團的政治本色更加彰顯,主責主業更加聚焦。省市縣建成青年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在全國首次将青年和共青團工作納入政策跟蹤審計專項,納入省委和地市黨校主體班課程、省“督檢考”事項。建立健全“第一議題”學習、政治要件辦理閉環機制,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長效化常态化,舉辦“粵港澳青少年紅色尋根之旅”等品牌項目。成立全團首家正式機構的“大數據與新媒體中心”,建成超千萬級的青少年大數據交互系統,系統研判監測青年思想及發展狀況。
★
服務中心大局更加有力,服務青年發展更加有效。将改革成效體現在服務創新上,推出“高校畢業生志願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設立“攀登計劃”專項資金,打造“i志願”平台。出台省級青年發展規劃并納入“十四五”規劃,推出兩批19項青年民生實事。全國首推“青年安居計劃”幫助7572名青年獲公租房保障,“展翅計劃”每年為大學生提供超24萬個實見習崗位,“兩幫兩促”精準幫扶超1.3萬名貧困青少年,廣東12355青少年綜合服務平台平均每日接聽處理近千單線上咨詢,被民政部确定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專線示範點”。
★
團的自身建設更加完善,基層基礎更加夯實。完成省團校和團省委3家直屬事業單位改革、3家直屬企業劃轉。率先建成“智慧團建”系統,實施“命脈工程”,整治基層團組織軟弱渙散。制定完善42項團内制度,全面從嚴治團。健全密切聯系青年、分片區聯系基層機制,推進縣域共青團改革。
來源:《中國共青團》雜志2022年 第10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