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是陶瓷制品上的玻璃态薄層,它的形成是由于把特種物質塗在制品上,并用高溫燒成的方法使它牢固在制品表面,但它的成分,對不懂的人來說,一直都很神秘。
釉的作用:一是防止陶瓷制品被沾污,可抵禦酸堿腐蝕;二是使陶瓷不透水,并增加其強度;三是具有裝飾目的,并保護釉下彩。
釉的分類:釉分為透明釉和不透明釉,無色釉和色釉。
根據可溶性又可分為難熔釉和易熔釉。
無色釉的成分:釉的成分不同,可熔性亦不同,其中:難熔釉——主要成分是石英、長石、單晶花崗岩、大理石、高嶺土、粘土以及粉碎的廢瓷片;
易熔釉——主要成分是石英、長石、碳酸鋇、硝石、硼砂、鉛丹或鉛白。
難熔釉的熔融溫度在1100°以上,易熔釉則在900°以下。
從成分組成來看,釉料也沒啥神秘的,主要是各種石頭、土、金屬氧化物的混合物,早期先民不會知道它們是什麼成分,隻是像中藥一樣,一種一種的去摸索,直至形成的最後的組合,所以它的發明者應該是許許多多的祖先、前輩。
如果祖先們的智慧僅限于此的話,那瓷器将不會出現後來的異彩紛呈,真正讓瓷器與文化、藝術聯系起來的是色釉。
色釉的成分:色釉是在釉内加入某些金屬氧化物或鹽類,在熔融時這些物質被溶解,或者在高溫下沒有溶解,而是均勻的分布在釉料中,兩種方法都會使瓷器着色。
白釉:成分是在釉中加入二氧化錫、二氧化锆、氧化銻、氧化砷、二氧化钛、氧化鋅、氧化鋁、螢石以及冰晶。
很複雜是嗎?其實并不複雜,在透明釉料中加入二氧化錫,就會形成乳白色的不透明白釉,其它成分是逐漸摸索出來的,它們的作用是讓釉料乳濁效果更好、光學表現更均勻。
藍釉:大家應該熟悉,普通釉中加入氧化钴,就能夠制成藍色釉料,加入氧化鉀也藍色更為鮮豔。
黃釉:普通釉料加入5%-10%的二氧化钛,就會呈現出通體的黃色。
紅釉:普通釉料加入6%的氧化鐵,就會制成紅色釉料。
這是三原色,其它的色釉可以通過加入其它氧化物或混合氧化物制作出來,比如:加入7%及以下的氧化銅可調制出各階綠色,加入10%以下的氧化錳能夠制出棕、黃、紫三種顔色及它們之間的過渡色,加入3%以下的氧化鎳可制出棕色、灰色及它們之間的過渡色。
加入鉑的釉料會呈現灰色,加入銥的釉料則變成了黑色的醬釉。
這樣看來,似乎彩色釉的制備也并不十分麻煩,但對于清代及以前的人們來說,沒有這樣先進的理論,更缺少礦物提純的方法,更多的時間他們都是在土、石以及何種傳統顔料之間來回摸索,最終成就了我們瓷器之鄉的美名,可敬、可佩,值得頌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