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東南兒童的成人禮“圓羊”與羊崇拜“圓羊”是山西上黨地區一種普遍存在的成人儀式。這種儀式曆史悠久,傳承上千年,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它不僅寄予着長輩對孩子的期望和祝福,更象征着一種家庭責任的傳承。
“圓羊”做為古老的成人儀式,其曆經幾千年發展,早已成為百姓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圓羊”概述及淵源初探成人禮是一項古老的禮儀活動,它的産生與農業社會關系密切。農業社會的生産力需求和傳宗接代的固有觀念使人們極其重視生育問題。因此,人們便将這種矛盾轉化為帶有宗教信仰性質的種種祭拜活動,并在逐步規範的進程中固化成各種儀式和禮節。我國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禮,女子十五行笄禮。加冠之後就可娶妻,及笄之後便可嫁人。這一傳統從西周開始,在千年發展中不斷衍化并在民間産生不同的形式。而“圓羊”就是其中一種。
“圓羊”又稱“圓鎖”、“開鎖”或“圓十五”,是一種專給15歲(有些地區為12歲或14歲)孩子舉辦的成人儀式。這一習俗承襲于中國古老的成人禮,并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增添了許多地域色彩。在山西晉東南地區,成人禮在長年的發展中以“圓鎖”的形式流傳下來,且因縣區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在長子縣,這種儀式被稱為“圓鎖”,在高平,被稱為“圓十三”,而在屯留,則被稱為“圓羊”。在“圓羊”儀式中,“羊”和“鎖”是兩個十分顯著的特征。晉東南地區屬黃河流域,這裡農業文明發達,有着衆多關于神農氏的傳說與遺迹。由于“羊”在農業生産中的巨大作用,炎帝部落曾一度視其為部落圖騰。雖然後來被“牛”取代,但“羊”的形象卻保留在了當地的“圓羊”禮中。人們蒸“面羊”,叫“圓羊”大都源于此。而“鎖”這一形象則與“鎖命”思想有關。我國自古就有給孩子戴“長命鎖”的傳統,認為這樣可以驅邪避害,長命百歲。所以“鎖”在“圓羊”儀式中的重要地位應是“鎖命”思想的擴大化表現。
圓羊,還有一層更特别的意義所在,就是通過儀式,在所有親友的見證和肯定中,給兒童開智慧、明事理、立大願,邁進新的生命曆程。一場圓羊禮成功的标準就是通過“圓羊”禮,孩子要有一種成人的意識,就是要告訴孩子,他長大了。心中要有一種大志向,大抱負。古代社會冠禮中有“三加”,所加的玄端爵弁,也是激勵孩子要成王成侯,就是給孩子一個大的理想和抱負。“圓羊”流程“圓羊”流程是我們對“圓羊”儀式最直接的認識。在這裡,我們将其分為祭神、開鎖、宴席與回禮三部分。
1、祭神“圓羊”儀式的舉辦一般選在孩子15歲農曆生日的當天,如選取與農曆生日同月的任意一天也可。儀式舉辦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遙望上黨地區的聖山——羊頭山,祭拜華夏祖先神農炎帝。在這一地區,炎帝是百姓的保護神。舉行儀式時,人們都會蒸羊對神祭拜,有很多家庭甚至親自前往羊頭山祭拜神農炎帝,給孩子以祈福,希望得到保護和帶來福氣。祭拜時,人們将事先準備好的水果、甜品,面羊擺好。之後,家長和孩子一起磕頭上香并舉行簡易的開鎖儀式,希望以此得到“奶奶”的祝福與庇佑。2、開鎖“圓羊”儀式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開鎖”。在儀式舉辦當天,家中長輩會事先準備好供桌并将其擺在“天地”神位之前。之後,便将香爐和家中親戚送來的面羊、新衣服、新鞋、錢鎖等擺在供桌上。而一些水果、甜品以及當天中午宴請賓客的飯菜也時常在供桌上出現。在這些供品中,以面羊和錢鎖最具特色。面羊是用面粉做成的羊頭狀馍馍。這種面羊由1個大羊和14個小羊組成,且一般最少有3份,奶奶、姥姥、幹媽各一份。錢鎖則是長輩表達祝福的另一種方式。以前,這種錢鎖一般用“小錢”編制。随着時代的發展,用“紙币”編制而成的錢鎖越來越多。人們用紅色的細線将疊好的紙币串起來,形成圓盤狀,并将一些數字性的祝福寓于其中,如:666、888。這些錢鎖一般由奶奶、姥姥、幹媽贈與,而叔叔、舅舅、姑姑、小姨等也會編一些數額較小的送給孩子。
一切準備就緒,便是中午12點的開鎖儀式。一般情況下,孩子會提前跪到供桌前,然後用帶有三把鎖的鍊子将孩子和桌腿拴在一起。在長治一些地區,新生兒會戴姥姥贈予的長命鎖。人們認為,新生兒魂魄不全,而長命鎖可以鎖住孩子的魂魄,确保孩子健康成長。在滿月、三個月、三歲這三個日子裡,姥姥會不斷為孩子加固長命鎖。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三生日”,而三把鎖就源于這裡。在潞城,“三生日”習俗已漸漸消失,但三把鎖的禮節依然存在。
十二點一到,儀式正式開始。賓客們集聚在供桌周圍,開鎖人準備開鎖。在當地,開鎖人的選取尤為重要。為了給孩子積攢更多的福澤,一般要求開鎖人應為“三姓”,且是“全換人”。即在父母雙方的親人中選取三位不同姓且家庭幸福圓滿的人作為開鎖人。然後按年齡由高到低依次開鎖,開完三次,孩子就從“鎖”中走出,由蒙昧踏入成熟,并開始承擔相應的責任。之後,開鎖人拿着掃帚驅趕孩子,男孩向外跑,寓意建功立業,女孩向家裡跑,寓意安分守己。最後,父母帶着孩子跪拜“天地”,敬謝神靈。并将大羊頭和錢鎖用紅布包起挂在孩子的脖子上。有時,還要将大羊頭向高處抛,寓意長大成人。此時,開鎖禮圓滿完成。
3、宴席與回禮開鎖禮完成标志宴席開始。宴席期間,孩子要在父母的陪同下給賓客一一敬酒并感謝他們的祝福與見證。宴席結束,父母要将面羊進行切分。切分時,要将羊頭留下給“圓羊”的孩子吃,其餘則可作為回禮送給賓客,共享福澤。而那些錢鎖可在“圓羊”後拆開,人們把這一行為稱為“開竅”,寓意開啟智慧。“圓羊”的現代發展與思考随着時代的變遷,“圓羊”儀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一些禮節逐漸簡化甚至消失,一些禮節雖然留存但其背後的内涵已被遺忘,而儀式舉行的目的日趨物質化,一些新的元素如視頻制作、樂隊演奏等紛紛出現。面對這些狀況,我們有必要對“圓羊”在現代社會的正确發展進行新的思考。
“圓羊”是上黨先民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集中體現。它表達了長輩對孩子健康聰慧、長大成人的殷殷期望,也蘊含着古代人民樸素的親情教化。正是這些内容使“圓羊”儀式代代相傳,也正是這些内容使得這一儀式仍有在當代社會存在的必要。而那些出現的新狀況,我們必須正确認識,加強引導,深挖儀式背後的優秀文化傳統,去除物質化傾向,将那些易于接受、健康向上的新形式保留,并在其基礎上構建新的文化内涵,使它既保持傳統儀式的核心内涵與脈脈溫情,又能适應當代社會發展需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