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廉價美食,它的主要制作原材料就是黃豆,其經過豆漿過濾、點鹵等多個步驟制作,最終就變成了大家購買到的豆腐。
豆腐的口感不僅軟爛、老少皆宜,同時還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所以無論在哪個地區,豆腐都是受歡迎的食物。
不過,現實生活中也有部分人接受不了豆腐的豆腥味兒。于是,市面上又出現了不同的“豆腐”,它們的口感更佳豐富、偏向年輕化,一經上市就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比如杏仁豆腐、魚豆腐等等。
雖說這些食物有豆腐二字,但其實它們并不是通過黃豆制作成的,可以說它們就是名副其實的假豆腐,過多進食對身體沒有益處,比如以下四種就是如此:
1、杏仁豆腐
所謂杏仁豆腐,顧名思義,它就是通過杏仁加糖制作而成的,由于其外觀乳白色且是豆腐的形狀,所以被稱為杏仁豆腐。
這種豆腐不能作為菜品,它的本質其實就是甜品,雖然也含有部分營養物質,但其中糖分卻嚴重超标。長期大量攝入,容易造成肥胖的問題出現,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減少攝入杏仁豆腐;
2、日本豆腐
日本豆腐基本都是包裝好的圓形豆腐,雖然外形和豆腐相似,但它的口感更佳嫩滑、非常的嬌嫩、輕輕一碰就會碎。如果你仔細觀察日本豆腐的配料表,會發現它與黃豆其實也沒有什麼關系,這種豆腐的主要成分就是雞蛋和鹽。
雖說雞蛋也含有營養物質,但由于它是加工而成的,其含有一定量的鈉鹽,加工過程中又放入了大量的調味品,容易造成鈉離子攝入超标,增加血壓升高的風險;
3、千頁豆腐
很多人都喜歡吃千葉豆腐,并且我們都武斷的認為它就是豆腐經過加工制作而成的。但事實上,千頁豆腐雖然也是豆制品,其本質和豆腐還是有一定區别的,它的主要成分為大豆分離蛋白,其制作的過程中容易留下大量鹽分、油脂。
在二次加工時,也會吸滿湯汁和油水,并不是健康食材,長期攝入可造成熱量超标、肥胖;
4、魚豆腐
這種豆腐就是使用魚糜、澱粉和調味品混合制作而成的,如果是價格低廉的魚豆腐,魚肉的成分含量更少,可以說就是完全的澱粉丸子。
為了增加魚豆腐的口感,其在制作的過程中也會加入一定的鹽分、調味品和油脂,二次加工時同樣如此。所以,從飲食角度來說,它就是一種高鹽分、高碳水食材,多吃對健康無益處。
以上四種豆腐偶爾一次嘗鮮,其實對健康并沒有太大影響,但是不建議大家長期大量攝入。
除此外,普通黃豆制作成的豆腐,雖然含有一定量的植物蛋白,但是它并不能夠完全代替肉類,因為禽肉類、海鮮類所含的蛋白,才是真正可以被人體吸收和利用的優質蛋白。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學會葷素搭配、合理健康的選擇飲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