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一個逆天60秒入睡法拯救失眠

一個逆天60秒入睡法拯救失眠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7 00:01:12

一個逆天60秒入睡法拯救失眠(看8分鐘失眠一個鐘頭)1

睡前不刷刷手機就沒法睡覺的請舉手!睡前看了手機更睡不着覺的請舉手!面對靈魂拷問,相信有不少人都舉了“雙手”。

的确,随着電子科技的不斷進步,手機幾乎成為了我們身體延伸的“器官”,深度滲透到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對快節奏的高壓生活,超過87%的手機用戶會在夜深人靜時翻看資訊、視頻,緩解工作一天的緊張與疲憊,享受一天中最安靜、最放松的時刻。不知不覺已經深夜,然而放下手機,躺下卻又怎麼都睡不着,這是怎麼回事呢?醫生告訴你,睡前看手機不僅容易失眠,還有可能對身體的其他器官造成“内傷”。

不僅失眠

睡眠質量也會變差

明明就是想看一眼手機,困了就睡,怎麼還睡不着了呢?這是因為睡前你用手機所查找的任何你感興趣的視頻、資訊、新聞、八卦等内容,都會刺激機體的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釋放,令大腦興奮,給人快樂的感覺。調查顯示,睡前玩手機8分鐘,會讓大腦持續興奮1小時。此外,在床上使用1個多小時的手機、平闆或者其他一些會發出光線的電子産品,會減少生成褪黑激素總數約22%。一旦人們的褪黑激素受到了這種程度的抑制,那麼人的生理周期也将受到影響。

因此,長期在睡前玩手機,不僅會引發睡眠拖延,大大減少人們的睡眠時間,還會降低睡眠質量,讓人始終處于淺睡眠狀态。那什麼是淺睡眠呢?淺睡眠和深睡眠又有什麼區别呢?

其實淺睡眠和深睡眠都是睡眠周期的一部分,國際睡眠醫學将睡眠階段分為五期: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動期。人的夜間睡眠,一般分5到6個周而複始的周期。

研究表明,淺睡期對解除疲勞作用甚微,而隻有進入深睡眠狀态的中睡期、深睡期及快速眼動睡眠期,才對解除疲勞有較大作用。因為隻有在深睡眠狀态下,大腦皮層細胞處于充分休息狀态,這對于消除疲勞、恢複精力、免疫抗病等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這種深度睡眠,隻占整個睡眠時間的25%。簡單來說就是淺睡眠的睡眠質量差,深睡眠的質量高,更容易緩解疲勞。

而人體的生物鐘在22點到23點将出現一次低潮,有利于人進入深睡眠狀态。故人的最佳上床睡覺時間是21點到22點。若是由于某種原因在24點以後還未入睡,就很難入睡了。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專家在最新的研究中表示,青年人和成年人的睡眠時間範圍為7-9小時不等。

視力偏差、刺痛畏光

眼睛很受傷

睡前玩手機的危害可不是隻有睡不着和睡不好。除此之外,它還會傷害眼睛,造成左右眼的視力偏差。躺着看手機,眼睛和屏幕之間的距離較近,這會使眼睛的肌肉高度緊張,容易産生視疲勞,而視疲勞是産生近視眼和近視度數增高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躺着看手機對他們的視力危害更大。手機的背光采用的是LED光源,其中的藍光非常高,能量非常大。我們接觸其他物體的光都是反射光,但手機屏幕發出的藍光不同于自然光中的藍光,手機的光線是直接射進眼睛的。所以近距離、直射、高藍光這三個特點加在一起對眼睛極具破壞性。

不僅如此,長時間盯着屏幕看還會導緻眼幹、刺痛和畏光等。長期不改善可能引起更嚴重的眼病。

皺紋爬上臉

頸椎病也找上門

與此同時,對我們的皮膚也會有影響。手機有一定的輻射作用,會對皮膚産生一些損害。長期晚上熬夜看手機會使内分泌失調,内分泌失調皮膚就缺乏營養,皮膚缺乏營養就會使皮膚變得幹燥、長痘、長斑,還容易長皺紋。

手機熒幕又會吸附許多粉塵顆粒,睡前與手機近距離接觸後,臉上也會沾上這些顆粒,讓皮膚變得粗糙,還會起粉刺。此外,長時間躺着看手機還會影響頸椎,改變頸椎正常的生理結構,對頸椎後的肌肉造成勞損,久而久之會造成頸椎病,還會帶來肩頸僵硬,脖子、肩膀被動牽拉,容易造成慢性勞損。

非刷手機不可?

牢記這些小竅門

睡前難得的休閑時光相信大家是怎麼都不願放棄的。如果偏要刷刷手機,那在這裡給大家提幾點小建議。

控制時長 很多人一玩手機就會忘記時間,錯過休息的時間,影響睡眠質量和身體的代謝,因此要盡可能減少玩手機時長,最好控制在20分鐘以内。

控制時段 把玩手機的時間控制在睡覺前1小時之前。給興奮的大腦一個冷卻的時間,更容易入睡,怕玩手機忘記時間的朋友可以給自己定一個鬧鐘或者計時器,用來提醒自己注意時間。

調低屏幕亮度 盡量調低手機屏幕亮度。晚上玩手機時,盡量把手機燈光調低,很亮的屏幕與漆黑的環境對比度太大,容易使眼睛疲勞。盡量把手機調到夜間模式,或者打開對比度,最好把燈打開,不要關燈玩手機。眼睛視力防護不是小事,為了眼睛健康,還是适量接觸電子産品吧。

避免側躺 盡量不要側身躺着玩手機,左右橫躺着對左右眼睛的壓迫力最大,易造成左右眼睛視力偏差。

文/張興晨(北京世紀壇醫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