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七七晴歌
來源丨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前段時間,
看到了一則采訪小學生的視頻。
有人問:
「如何區分姐姐和阿姨?」
一位小學生表示:
姐姐看到喜歡的會買,
阿姨搞特價的才會買。
老母親一聽
可當我打開購物車的那一刻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的生活變得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我想,
這一切都要從三年前,
成為媽媽的那一刻開始說起——
老母親不配擁有姓名
當媽第一年:
我獲得了「熬夜藝術家」稱号。
同時,
我還成了脫發國最強王者。
以及,
大中華區減肥失敗形象大使。
當媽第三年,
我成了「常年缺錢非遺傳統技藝」
唯一指定繼承人;
時間管理大師
「一孕傻三年」的專屬代言人。
一大波中年婦女正在從朋友圈消失
當媽第一年:
我是個曬娃九宮格狂魔。
孩子會笑了;
孩子會翻身了;
孩子拉臭臭了;
……
當媽第三年:
該出手時就出手,
風風火火闖九州~
千萬不要喊「媽媽」
當媽第一年:
「寶貝是不是叫媽媽啦?」
「寶貝真乖,再叫一遍,對,媽——媽——」
當媽第三年:
當我聽到
「媽媽,寶寶拉臭臭了!」
「媽媽,給我講個故事!」
「媽媽媽媽媽媽……」
但我隻想說:
老母親的書架
當媽第一年:
随後,我又買了
還往購物車裡添加了
當媽第三年:
我隻剩下一本書——
從狼性學霸成了佛系仙女
當媽第一年:
我get了黑燈瞎火給孩子
喂奶、換尿布、蓋被子
一聞孩子的屎尿屁
就知道是上火了還是着涼了
哪怕隔着牆,
卧室睡覺的娃一哼唧,
廚房做飯的我立馬能聽見技能……
什麼矯情、潔癖、公主病,
沒什麼是當媽的解決不了的。
當媽第三年:
哪怕孩子哭得驚天動地,
我依舊不動聲色:
「嚯,這孩子聲音洪亮,以後可以學唱歌!」
老母親的社交
當媽第一年:
同事約我去吃飯,我搖頭——
朋友約我逛個街,我擺手——
老母親的社交圈,
以娃為圓心,以家附近為半徑,
基本不超出小區的範圍。
當媽第三年:
世界這麼大,我想出去看看。
于是我去了——
這屆老母親的社交原則就兩條——
第一,黑自己的老公;
第二,誇對方的孩子。
老母親的工作
當媽第一年:
人在工位坐,心系熊孩子,
還要時不時偷偷跑出去打電話,
叮囑家裡帶娃的老人:
「少吃零食多睡覺」
「注意防暑别感冒」
當媽第三年:
終于在眼淚中明白:
我愛工作,帶娃不如工作!
我愛加班,加班使人快樂!
要是還能出個差,簡直開心到飛起!
老母親的時尚穿搭指南
當媽第一年:
百因必有果,
漂亮的裙子都屬于我。
好不容易卸了貨,
什麼吊帶衫、開叉裙、低胸裝、超短褲
全部都給我穿起來!
然鵝——
當媽第三年:
老母親的衣服,
它得經洗又經曬,經鋪又經蓋,
最好還能經蹬又經踹。
榮登「老母親最愛單品」TOP3的分别是:
但有些事,它永遠也不會改變,
比如:
老母親的周末
當媽第一年:
帶娃,
帶娃,
還是帶娃。
當媽第三年:
帶娃出海觀鲸;
帶娃郊區探校;
帶娃公園踢球。
再比如:
當媽第一年:
我忙着喂奶、哄睡、講故事,
孩子他爸:
當媽第三年:
我忙着和熊孩子鬥智鬥勇,
孩子他爸:
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
但是孩子他爸永遠是從前那個少年,
沒有一絲絲改變。
看過這樣一句話:
我以一聲媽媽為理由,向她無盡地索取;
她以一聲媽媽為枷鎖,向我無限地付出。
或許所有女人當了媽媽以後都一樣:
從一開始的小心翼翼、母愛爆棚;
到現在的佛系看淡、愛咋咋地。
看似疲憊,但卻從未後悔;
看似辛苦,
但帶娃的每一天都擁有小幸福。
我們的确變了,
變得更堅強、更有内涵、更不懼風浪了!
希望未來當媽的第五年、第十年裡,
我們都能:
畢竟,
生活不隻是眼前的苟且,
還有遠方的幼兒園和家庭作業啊!
作者:七七晴歌,永遠饑餓,永遠無知。希望從一次次的學習裡不斷新生、野蠻成長。本文轉載于微信公衆号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3000萬孩子聽故事大全,爸媽的育兒寶典。
我想要的未來,是看得到安全感歡歡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分手了,她說,跟一個看不到未來的人在一起,感覺每天的生活的都像在走鋼絲,顫顫巍巍的掉不下來,但是也走不到對岸。為了以後的幸福,長痛不如短痛,還是分開算了。當時對于歡歡的分手,朋友中分成了兩個陣營,放棄太早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會錯過『什如果你不相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門匙放縱肯定更不是我知道許多人習慣誇大他們真實的愛意或好感而我習慣于掩飾所以你應『該明白為什麼“克制”對我來說是最值得尊重的品沒有希望生存就失去了意義希望是初夏一到,冰雪碧、冰可樂、冰芬達……各種帶氣的飲料又成了夏日寵兒。飲料雖好喝,但如果每天當水喝,很可能會喝出健康問題來。
25歲小夥飲料當水喝血糖暴了
25歲的小陳,杭州人,按照他的說法,大學畢業後就成了高級農民工,白天跑建築工地,晚上在工地宿舍熬夜畫建築圖紙。不管在工地還是宿舍,小陳幾乎不離雪碧,一天工地跑下來不喝水,渴了就一瓶接一瓶的把雪碧當水喝。晚上在宿舍熬夜畫圖紙,也靠雪碧吊精力。前段時間,單位組織體檢,身高174厘米的他體重172斤,空腹随機血糖19mmol/L,而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一般不高于6.1mmol/L,體檢報告懷疑小陳可能患有糖尿病。
小陳看到糖尿病三個字就蒙了,他往年體檢除了體重超标外,連高血脂、高尿酸都沒有過,家族也沒有糖尿病,為啥今年就突然糖尿病了?小陳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一院”)内分泌代謝病科,一查血糖19.35mmol/L。内分泌代謝病科副主任董鳳芹主任醫師仔細問診後發今天我們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通過閱讀本章的内容,您将了解到:
學
習
目
标
1.孩子的本性真的是不愛學習嗎?2.讓孩子喜歡的學習任務有什麼特點?3.我們該怎麼做,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讓我們開始閱讀今天的内容吧!
孩子的本性真的是不愛學習嗎?
學齡段孩子父母最經常問的一個問題是: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孩子不愛學習”,其實這個前提就是不對的。
孩子的本性真的是不愛學習的嗎?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更細緻地思考:
學校學習的科目,他有沒有特别喜歡哪些學科,有沒有特别不喜歡什麼學科?
比如搭積木、拼圖、看繪本,這些事情都不喜歡嗎?
一個媽媽曾經分享了她的故事:她說:
“沒上小學之前,我兒子很優秀的,自己看書都能看一個多小時,自己玩拼圖,能玩上半天,特别專注!唉,就是上了小學,一做學校的功課就不行了。”
我接着問:“他是學校的功課全都不行,還是有些科目比較愛學?”
那位媽媽說:
也不是全不行,語文背誦比較好,孩子很快就能完成,還自豪地給家人展示,但寫字時就會特别拖拉;數學做簡單題也行,遇到難題不會做他就有些着急,如果題目量大,他看着題目就會發呆,很抵觸。
讓孩子喜歡的學習任務有什麼特點?
聽了這個故事,我們就明白了:
孩子喜歡的學習任務要符合兩“有”原則:一是有用,二是有趣。
看書、拼圖有趣,這樣的“學習”孩子喜歡;
語文背誦讓孩子有成就感——有用,這樣的學習孩子也喜歡。
但孩子會不愛學習呢?因為學校的學習不符合有趣,有用的原則。
作業量大或者題目太難不會做,導緻孩子學得沒成就感,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常常看不到學習對他的好處。
這就需要家長的陪伴和指引,要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看到學習行為的長遠好處,讓孩子去體會對學習的掌控感。
我們該怎麼做,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努力,來幫助孩子提升學習的興趣:
幫助孩子營造學習氛圍
很多家長都有陪讀的習慣,但是經常把陪讀的局面弄得“雞飛狗跳”,這是因為,我們在陪讀的過程中用錯了方法。
首先,陪讀時不要總盯着孩子看。
有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時眼睛盯着孩子的筆,寫錯了立刻指出來,孩子剛一走神兒立刻就敲桌子。
那孩子會是什麼感覺?
就像我們在做飯,愛人在旁邊看,我們剛一切菜,他就說“太粗了,再細點兒”;
油在鍋裡,我們手裡拿着菜正要往裡放,他又說“快放呀,一會兒油冒煙了”;
一小時下來,菜終于做好了,他又評價“這個菜鹽放多了”“這個菜炒過火了”。
我們什麼感覺?下次我們還要不要做飯?
一種行為如果得不到鼓勵,我們也獲得不了完成時的喜悅,如果在完成過程中還伴随着被指責的壞情緒,那麼這種行為是沒法堅持下來的。
孩子學習也一樣,學習本身就很枯燥,如果旁邊再一直伴随着父母的唠叨、指責,這樣學習行為是很難堅持的。
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父母一定要用心去幫孩子營造好的學習氛圍。
比如孩子學習時,我們可以在旁邊看書,和孩子說:“你寫這兩行字時,我想要把這頁書看完,你别寫太快哦,不要我剛看了半頁你就寫完了。”
孩子想超過你,他一定會“小宇宙爆發”偷偷快寫。
隔段時間我們要真心感謝他,對他說:“陪你學習的這段時間,我自己讀完這本書了,這樣陪你學幾年下來,媽媽也一定長進不少。”
其次,我們還要幫孩子做好作業管理。
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可以使用【打勾清單法】。
☑️首先,我們幫孩子理清有哪些作業,然後将這些作業列一個清單。
☑️然後,确定作業完成的順序,比如在精力最好的時候優先完成一些困難的作業,把簡單的作業放到後面完成。
☑️最後,做完這項作業就在清單上打個鈎,讓孩子有成就感,然後開始做下一項。
這個清單打鈎法是非常神奇的,将大目标拆解成有步驟、有次序的小目标,能夠幫助孩子養成目标管理、時間管理的好習慣,也能讓孩子體會到一項項完成作業的成就感和喜悅感。
在孩子面對困難時,要認同他的畏難情緒
當孩子面對困難時,我們常常喜歡跟他說“沒什麼難的”。
孩子的内心其實覺得“好難,我做不到”,我們卻跟他說“沒有什麼難的”,這就有了沖突。
就像我們剛剛工作的時候,一項艱巨的工作落到自己頭上,這個任務對我們這種新手來說完全沒有頭緒,可是領導卻說:“這件事沒什麼難的,你怎麼還幹不好?”
我們什麼感受?惱火嘛!
所以在孩子面對困難時,首先我們要說真話,認同孩子的畏難情緒,對孩子說:“嗯,是的。确實有一定的難度。”
這樣我們跟孩子之間就打開了溝通的第一步,讓孩子知道我們在同一個頻率上思考問題。
然後,跟他說:“媽媽也看到你好像一直在找辦法,希望可以解決這道題,是嗎?”,這一步是把孩子内在的願望明确地表述出來。
之後,再鼓勵孩子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說:“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樣的辦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吧。”
當學習不順利時,要幫助孩子想辦法突破
有時家長看到孩子難過就寬慰他:“這個很難,别的同學也不會,沒事的,你已經很棒了。”
❌這樣的教育方法非常不好。
這看起來是我們在幫助孩子脫離焦躁,建立自信,但這是虛假的自信,孩子到了班上自己都會産生質疑:明明那麼多人會,可是自己不會,還是會覺得自己比别人差。
面對孩子的難過,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一定不是幫孩子逃避,而是要跟他一起找到辦法突破。
我們可以跟他說:“媽媽小時候口算也總是出錯,後來姥姥專門給我出了很多口算題讓我練習,每天100道,練得我都快‘吐血’了,後來我的口算成績終于提高了。”
“這是什麼垃圾?”當前,這樣“直擊靈魂”的提問在上海比比皆是。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意味着經過20多年倡導之後,垃圾分類終于将納入法治框架。
那麼,到底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
不分類的垃圾會帶來怎樣的損失?
究竟如何才能把啃了二十多年的垃圾分類“硬骨頭”真正攻克?
6月19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物業人員通過舞蹈的形式吸引樓内人員參與了解垃圾分類。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1
“分”就是“減”
我國人口規模龐大,所産生的生活垃圾堪稱巨量。根據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2015年提供的數據,我國人均生活垃圾年産生量為440千克,并以每年8%-10%的速度與增長。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城市垃圾處理能力不足。
以北京市為例,據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孫新軍介紹,現在全市每天會産生将近2.6萬噸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目前北京有29個垃圾處理終端設施,都在滿負荷運轉。
據統計,垃圾分類可以使人均生活垃圾産生量減少三分之二,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質,使得焚燒(或填埋)得以更好的無害化處理。
以垃圾焚燒為例,分類能助力焚燒處理做得更好,可起到減量(減少垃圾處理量)、減排(減少污染排放量)、提質(改善燃燒工況)、提效(提高發電效率)等作用。
北京環衛集團南宮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是北京第五座生活垃圾焚燒廠。在一個深28米、能容納1萬噸垃圾的垃圾儲倉裡,兩個巨大的抓鬥起降張合,不斷将垃圾投入2個溫度在850℃以上的焚燒爐中。這個焚燒廠每天能“吃掉”1200噸的生活垃圾,并“吐出”約35萬度電。
負責該焚燒廠的北京環衛集團南宮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滿昌告訴記者,“生活垃圾分類後,垃圾熱值能提升20%以上,大大提升了垃圾焚燒的發電量,随着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一方面垃圾焚燒廠在環保排放控制方面的壓力會降低,另一方面再生能源轉換率會進一步提升。”
光大證券環保團隊認為,垃圾分類将進一步推動提高焚燒熱值,幅度為30%-40%,若以0.4元/度上網電價計,垃圾焚燒項目盈利将提升15-20元/噸;同時垃圾分類還将控制二噁英排放,分類後二噁英排放降幅可達80%。
2
“一股腦”的難點和突破點
在北京,雖然多數小區的垃圾桶都貼有垃圾類别标識,但是大部分居民對于生活垃圾幾乎都是混裝處理,不會進行分類。不少居民表示:“反正垃圾車都是一股腦全部運走,分類了也沒用。”
這樣的現象和心态十分常見,在北京市市人大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郝志蘭看來,一方面,當前“混裝混運”現象影響了居民開展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居民垃圾分類不到位,也影響了分類收運和分類處理的效果。由此易形成垃圾投放主體和收運主體之間互不信任、互相推責的惡性循環。
那麼這樣的循環給如何破解呢?其實,垃圾分類的全部工作分為4個環節: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郝志蘭所說的惡性循環主要發生在前三個環節。
袁滿昌介紹,以他從事環衛事業多年的經驗來看,目前北京已經在體系上做好了垃圾分類的準備,特别在分類處理的環節,各類垃圾都能得到合理的處置。而“混裝混運”的現象在垃圾運輸車輛升級換代以後也能得到很好的處理,“這個問題都不大,難點還是在于分類投放和分類收集環節。”
郝志蘭表示,垃圾分類尚未成為居民的普遍行動和生活習慣。民意調查顯示,北京居民對垃圾“四分類(廚餘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知曉率達到了80%,但是居民分類投放的自覺性和參與率仍然較低,對廚餘垃圾的準确投放率僅有2成。居民垃圾分類還處于“理念上認同,行動上滞後”的階段。
據了解,目前在北京市30%的街道、鄉鎮已創建了100個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孫新軍表示,2019年示範片區覆蓋率要達到60%,覆蓋200多個鄉鎮街道。
實際上,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還處于制度覆蓋推廣上,與實際覆蓋差距較大。
“我們從市城管委提供的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工作小區名單中随機抽查了7個區的12個居民小區,其中廚餘垃圾分出率較好的5個小區,基本靠的是‘綠袖标’的現場督導和二次分揀,人力成本較高。垃圾分類如果沒有更加廣泛的群衆參與,就會出現‘試點成功,推廣困難’的現象。”郝志蘭表示。
6月19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垃圾回收人員将垃圾運回垃圾房,進行集中分類整理。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3
“罰”不是目的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6個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分類地方性法規或規章,26個城市将垃圾分類工作列入立法計劃,2017年以來,上海、廈門、西甯、廣州、深圳重慶、太原等地分别發布了垃圾分類地方性立法。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這意味着,在全國進行20多年倡導工作後,上海率先将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在條例中首次明确對生活垃圾全流程進行分類,确立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和相應法律責任等。比你們之間的聯系,全靠你一人死撐
有這麼一種男人,平時跟他聊天,可能會覺得相談甚歡。但是所有的對話,幾乎全是從你先開始。 你會經常跟他找話題聊,不舍得結束對話。但他好像從來都不會主動來找你,如果你不主動挑起話題,他就能十天半個月都不會聯系你。 當你們發生了矛盾,鬧冷戰的時候,他的态度也是如此,一副不主動、不負責的态度。 有時候你隻是跟他賭氣,想使個小性子,隻要他過來哄哄你,你就能轉怒為喜。但他卻永遠那麼晾着你,絲毫不願意花時間去找你。
其實誰都不是不講道理,發脾氣隻是想看看他能為你退讓到何種境地。 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一旦受了委屈就喜歡沉默。在乎你的人會為你放下架子,不在乎你的人卻維持着僵局,從頭到尾,失望的人都隻有你自己。
從來不對你解釋什麼張愛玲的《小團圓》裡有句話: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甯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當初看到這一句時,小編特别有感觸。 深愛着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忍不住變得卑微。哪怕他不來找你,你還是能替他找着各種借口,不停地說服自己,安慰自己。 他不回你微信,不主動找你,就連你質問他時,他的态度也總是那麼敷衍了事。他對自己做的一切,從不會過多地解釋,反倒說你疑心病太重,不夠體諒他。
可是,很多女人就是這麼傻的,哪怕知道他說謊,但還是願意相信。誰料他連一個謊言都懶得對你羅織,就這麼踐踏你的真心。 你總是給他找借口,甚至還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但這些理由,編到最後你自己都累了。 累了,就離開吧。所托非人,就算了吧。他沒那麼愛你,你也知道的。 總有一天,你會找到那個秒回你的信息,置頂你的微信,常常想要黏着你的人。你的過去他或許無從參與,但你的未來會被他細心呵護,捧在手心。
結語:很多男人總是覺得,女人在微信聊天上這麼小一件事上,就常常小題大做,好像很無理,再懂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