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态保護和生态修複重大工程規劃

生态保護和生态修複重大工程規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08:13:47

生态保護和生态修複重大工程規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1

河北省邯鄲市紫山景區一角(2020年6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新華社石家莊9月2日電題:河北:生态修複展新顔

新華社記者李鳳雙、闫起磊

道路兩旁常見的“白茬山”變綠了,廢棄已久的礦坑裡“長”出了層層梯田,從前得躲着走的黑臭沉陷區變成市民争相“打卡”的濕地公園……

近十年來,河北城鄉居民陸續發現,從綿綿燕山到巍巍太行,從獨立工礦到城市新區,一塊塊礦山開采遺留下的生态“瘡疤”正在全面修複、面貌一新。

初秋,天高氣爽,邯鄲市叢台區西部的紫山景區裡,草木蔥茏,花團錦簇,風光怡人。沿石階梯登臨山頂,可俯瞰湖光山色,也能遠眺城市輪廓,空氣中彌漫的清新氣息,不由得讓人深深呼吸。很難想象,七年前這裡還是滿目瘡痍、坑窪破碎的廢棄礦區。

生态保護和生态修複重大工程規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2

2022年6月2日,在位于石家莊市井陉縣威州鎮南固底村的河北省太行山區礦山掌子面治理技術試驗項目現場,工作人員在檢查噴淋設備。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挖煤把地下挖空了,抽上來的水都是黃的,沉澱幾天才敢喝,一刮風全是煤灰,家家不敢開窗,一些房屋還因采礦塌陷開裂成危房。”臨近紫山的叢台區三陵鄉西陶莊村村民張永勝回憶說。

從20世紀80年代起,紫山區域先後開辦40多家礦廠,長時間高強度開采導緻山林損毀、礦坑沉陷,空氣污染、生态急劇惡化,紫山逐漸淪為城市脊背上的巨大“瘡疤”。

黨的十八大以來,随着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粗放的“靠山吃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必須還林于山、還綠于民,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生态保護和生态修複重大工程規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3

河北邯鄲峰峰礦區通過礦山修複改造而成的南響堂山森林公園(2020年8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2015年起,紫山區域全力開展工礦廢棄地整治,拆除煤礦和石料廠,引水上山,植樹逾80萬株,新增綠化面積6500多畝,森林覆蓋率從16%提升到如今的96%。

如今的紫山,變成了湖水蕩漾、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市後花園”。

許多附近村民在景區找到了新工作,有的還将閑置房屋改成特色民宿。“真沒想到,家鄉還能變得這麼美。”已在紫山景區上班的張永勝說。

河北曾有大小礦山2萬餘座,礦山開采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産生了很多環境問題,遺留下大量礦山迹地,成為生态治理的“硬骨頭”。如何再造秀美燕趙山水成為不容回避的一道課題。

生态保護和生态修複重大工程規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4

2022年7月19日,居民在河北邯鄲武安市九龍山礦山生态修複公園拍照遊玩。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從2014年起,河北陸續探索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礦山修複新模式,全省累計修複治理礦山迹地4000多處共40餘萬畝。像紫山一樣的“蝶變”圖景不斷在各地展現。

在秦皇島市區,栖雲山上大大小小采礦“瘡疤”逐步愈合,山間溪流水質複清,重現“山水畫卷”。在唐山市區,30多平方公裡的采煤塌陷區改造成南湖生态公園,曾經的“納污坑”變身“大氧吧”。邢台市則在采礦沉降區上建成4600餘畝的“人文山水園”,将原來阻隔城市發展的“塌陷帶”變成連接新老城區的“綠心”。

依托礦山修複新模式,河北2016年以來陸續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明确修複過程中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補平衡,鼓勵社會資本采取“生态保護修複 産業導入”方式發展适宜産業獲得收益等,各方積極性大為提高。

廊坊三河市累計投入财政資金20多億元,吸引撬動社會資金60多億元,将礦山修複與生态保護、土地複墾、産業導入相結合,把東部礦區這個數十年高強度開采遺留的環境“包袱”,變成了新的發展資源。

“治理後的東部礦區不僅能複墾大量耕地,還将利用區位優勢招商引資,發展綠色康養、鄉村旅遊等産業,打造區域發展新引擎。”三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同志說。

十年間,昔日的“老包袱”正變成“新财富”,曾經的“開山人”正成為“養山人”……随着生态修複工作不斷深化,一幅生态秀美的畫卷正在燕趙大地徐徐展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