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攝影包顔色選擇

攝影包顔色選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6:33:58

同樣的攝影包,若是使用得當,可以延長壽命;若是不會正确使用,則可能不但使用中很快老化,裝的東西也不多,還會使器材在運動中發生磕碰,增加不必要的損失。正确使用的要點如下:

1.外出時裝滿,存放時空包懸挂。

不要以為攝影包都是人造海綿,随便怎麽擠壓都沒事。所有的化工有機物制成品都是會有老化的,在受到長時間的持續外力時,不管是面料還是海綿,都會産生永久變形。隻不過是有的時間耐久些,有的較差就會明顯一些罷了。

所以,理想的使用方法是隻有外出拍攝時,才把攝影包裝滿,隻要是一返回,立即将器材取出放入幹燥箱,攝影包則應該懸挂置于陰涼幹燥處。注意放置環境不能有樟腦等揮發物,會加速海綿和粘合膠的老化。尤其是單肩包的高度方向和雙肩包的厚度方向不要受到擠壓,這兩個方向變形後是很難複原的。而一旦變形,将直接影響到所裝器材的多少和防護安全。

2.盡量避免太陽暴曬,避免海濱風吹。

這樣說不是不能出門了,而是除非有必要躲不開的情況,沒事不要“不顧攝影包的死活”。尤其是在汽車上、後備箱裡,太陽和高溫是減少攝影包壽命的兩大“殺手”。

圖28

而對于14-16cm厚度的包,則以放置帶手柄的單反為主。若是無手柄的機身則可以橫過來放,這樣能多放1-2個鏡頭。關鍵是主隔闆不能還采用“╖╓ ”形排列,而應該采用(從上往下看)“T”型排列:将兩個同樣的隔闆一個放在包三分之一處,另一個頂在這個隔闆的中間,将包内的剩餘2/3空間縱向分成兩半,較寬的一半再用小隔闆隔成兩等份。注意這兩個隔闆都要保證在包内靠近人體方向留出9cm以上的鏡頭空間,另一半較窄不用再隔可以放下一隻閃光燈(見圖29)。

攝影包顔色選擇(攝影包選購攻略)1

圖29

把帶鏡頭的機身置于包的右側(從身體方向往外看)。無手柄的機身底部朝向(從身體方向往外看)右側,鏡頭伸入右後方的分格内。這時取景器前方的還可以放一隻中、短焦鏡頭,握把下方可以橫放閃光燈或者數碼DC。而左側的1/3部分可以豎直裝入一隻長焦鏡頭,外側還能裝電池、讀卡器之類雜物(見圖30)。帶手柄的單反相機應該底部朝向身體外側,取景器向裡側,鏡頭仍舊裝入右後方的分格内,其他安排不變。經驗證明,對于14-16cm厚度的包來說,這種布局包内可利用的空間達到最大。

攝影包顔色選擇(攝影包選購攻略)2

圖30

4.包内器材的放置形态

最好是以背負狀态下鏡頭垂直為佳。因為鏡頭的光軸保持直線是很要緊的,垂直放置狀态下行走,鏡頭不會橫向受力,也就沒有光軸彎曲變形的危險。對于帶鏡頭的機身來說,最佳狀态是鏡頭向下,機身兩側被隔闆架起,鏡頭下方不落實地最為安全。最忌諱的狀态是機身橫放,隻有機身(或者鏡頭)落在實地,另外的部分懸空,這樣的狀态下,因為上下颠簸、震動,懸空部分的重量在機身聯結處形成很大的應力,有可能導緻鏡頭座接口變形,甚至斷裂。

全開蓋式的雙肩包也都是按照“背負狀态下鏡頭垂直”的原則設計的。不過近些年由于上下分隔的雙肩包盛行,鏡頭豎直放置無法裝入70-200/2.8的長焦鏡頭,若想裝入此鏡頭包的高度尺寸就會放得過大,一般要超過53cm。所以現在也出現了鏡頭橫放、裝入“大三元”鏡頭的設計,同時包的總高度還能控制在44-50cm。這種情況下,70-200/2.8的長焦鏡頭盡量不要連接在機身上存放,而應該單獨占據一格,上下左右均有隔闆固定、不留空隙較為穩妥。

還要注意器材之間的間隔尺寸,防止鏡頭的突出部分在行進中互相摩擦、碰撞。

5.器材的分布

單肩包要把相對重的器材盡量靠近身體一側擺放,離身體較遠的外側最好隻放一些輕便的附件之類,尤其是不能把筆記本電腦設計在包的外側。因為單肩包重心愈偏向外側,肩膀負擔愈重,行走時甩動半徑也越大,越發不安全。

對于雙肩包來說,一定把最重的器材盡量放在(背負狀态的)最低處,較為輕、小的器材放在上半部,讓整體重心集中在包高度的40%以下位置。這也是由于中心越低就越省力、背包就越穩定。

6.附帶三腳架的方式

三腳架一般都是頭朝上放置,因此連上雲台重心很高。現在很多設計都是把三腳架外挂于雙肩包的正面外側(雲台朝上頭重腳輕),甚至有的連筆記本電腦也設計在包蓋裡,這樣整體的重心極端偏外,重量幾乎全部壓在肩膀上。實踐證明,三腳架挂在包正面,背帶正好勒緊頸部動脈位置,會造成呼吸困難,還沒走就已經很累了;同時整個包嚴重後仰,不但勒肩膀和脖子,由于重心過于靠外,背包很容易磕碰,上山時還容易仰面摔倒;

至于腳架外挂于包的側面更不可取,實踐證明,腳架挂在哪一側,那一側重心偏沉,除非腳架重量和包内容物重量之比高于1:5(也就是腳架一般重量是2kg,包内器材重超過10kg),否則一定會造成背包歪斜,兩側肩膀受力嚴重不均,在取出相機後更加不穩定,幾乎是“左搖右晃”,走路時來回晃蕩,沒有平衡感,絕對不舒服之極,是一種“十分受罪”的設計方式。

最科學合理的配重位置是三腳架橫放、懸挂于包的底部,這樣重心最低,重量大都被分散到腰部和臀部,除了可能走一步腳架一打屁股之外,沒有什麽不便,走長路也不會覺得累。但不是所有的包都能這樣外挂的,而且這種方式下,在把包放到地下時要特别注意輕放,不能使腳架受壓損壞;

7.慎放汽車後備箱

不贊成把貴重的器材放入汽車後備箱裡跑長路的做法。因為汽車後備箱是最颠簸、最悶熱還最不防震的地方。如果走的路不平坦,攝影包又不是保護特别完善(尤其是價格較低廉的普通攝影包),走一路很可能造成器材的颠簸損壞。還有長時間的行車容易産生思想麻痹,很少有人在從柏油路轉入鄉村土路時,會記起後備箱裡的攝影包要重新安放。這種加倍的颠簸還有數十度的高溫往往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曾見過有人使用千元以上的“JEEP”攝影包,在後背箱内颠碎了UV鏡,還有人因為大意把包放在後備箱跑長途,造成尼康17-35/2.8挂機鏡頭金屬接口彎曲變形的事故。所以除非迫不得已,建議攝影包還是要放在人乘坐的空間内,最好放在座位上。

8.攝影包應該定期清洗

因為攝影包跟随主人走南闖北,去的大都是環境惡劣的地方,所以每次“遠征歸來”,包内不可避免地沾染上泥沙、塵土、海水、雨水、鹽分和黴菌。若是不能及時清洗幹淨,再次外出就等于是把自己珍貴的器材置于髒亂、鹽堿、發黴的威脅之下。有人告訴我說,他的幾個攝影包都是直到用壞為止也不清洗一次的。我說那你還不如直接把相機背在身上不用包更好一些。

因此,在外出拍攝期間,應該每天清空攝影包拍打塵土,落雨沾水要及時曬幹,特别是包的内部。若是被海水浸濕,必須盡快清洗,切不可将就着繼續使用。因為海水是一種高效的腐蝕劑,相機鏡頭接觸後會很快鏽蝕,時間長了還會孳生黴菌。一旦采風歸來,應該把攝影包徹底分解進行清洗。大多數上檔次的攝影包,除了隔闆可以摘除之外,都是“活裡活面”可以分解的,背帶也是可以摘下來的。應該把包的每個可以分解的零部件都拿下單獨清洗一遍,在陽光下曬幹再重新組裝起來,保證器材永遠處于清爽、幹燥、潔淨的包裹之内。同時上文也說過,為了保持攝影包的形狀和海綿的彈力,不外出時攝影包不宜裝滿器材存放,就像“西服不穿時要挂起來”是同樣的道理。

--------------------------

本文由微信公衆号“拍娃黨”提供

全國最大的原創親子攝影主題社區

更多拍娃黨的生活,佳片,心得,教程請關注

搜索“拍娃黨”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